>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太极养生 > 人体降火详解及食疗法(正文)

人体降火详解及食疗法

2013-04-03   安徽 康健
核心提示: 上火是一个中医名词,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
  
    上火是一个中医名词,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了。而以五脏六腑为纲进行划分,上火主要有胃火、心火、肝火、肺火。

    饮食失调引发第一把火——胃火

    典型症状:痘痘长、牙龈肿、口角烂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舌红、少苔,这部分人一般都有老胃病的底子在,在中医上说是“平素胃阴不足,津液亏损”,加上起居失度或劳累而引起上火;过年期间,多数的还是吃出来的实火,“辛辣烈酒,膏粱厚味”,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防火要领:多吃粗粮多喝水

    降火食方:

    百合绿豆粥。百合与绿豆的清热解毒和降火能力是得到大家公认的,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常食百合,有润肺、清心之效,可止咳、止血、开胃。做起来也比较简单。将绿豆和百合煮15分钟后,再放入大米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粥黏稠合适后即可,适当加入冰糖。

    荸荠藕汁汤。选荸荠和鲜藕各250克,一起煎汤后,加入适量冰糖。分三天吃完,有润胃凉血降火的功效。
 


    经常熬夜引发第二把火——肝火

    典型症状:头痛头晕、睡眠不稳、爱发脾气

    经常熬夜会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肝脏不能如期休息和排毒,于是只好加班加点将体内积存的杂质和毒素清除,这无疑加重了肝脏本身的负担,肝火也就随之“点燃”。还有些肝火会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防火要领:稳定情绪、充足睡眠

    降火食方:

    猪肝炒木耳。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对付肝火也要补肝。猪肝炒木耳,对平息肝火有作用。选木耳约40克,猪肝240克。
    术耳浸软,切去底部硬块,再切成粗丝;猪肝洗净抹干再切成厚片,加入腌料腌约10分钟:锅烧热,放2汤匙油,爆香姜片,放人猪肝片用大火不停地兜炒至熟,再放人木耳丝及葱炒匀,加少许糖、盐调味即可上碟。

    枸杞菊花茶。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适用于经常用脑者。

    思虑过度引发第三把火——心火

    典型症状:口腔溃疡、咽痛咽干、失眠

    中医说,“劳心思虑,过耗其真”。大致意思是太劳心了,就容易伤神。过年期间,虽说大部分都是开开心心的,但家中的长者因为晚辈的出现,开心过了头,或者操劳家务过了度,就会“心火亢盛,神明不安”,也就是上了心火。

    心火也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其中的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等,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病的人,常有此类症状;实火则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身体健壮的中青年人容易出现。

    防火要领:稳定情绪、充足睡眠

    降火食方:

    冰糖莲子汤。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润燥的冰糖莲子汤。《本草纲日》记载,莲子“清心去热”,除烦热、清心火、养心安神,对于心火内炽所致的烦躁不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苦瓜炒白果。冬天里适当吃点“苦”,可以降心火。选苦瓜1~2个,白果20颗。白果洗净,苦瓜洗净切丁;苦瓜、白果放在开水中稍泡一下,马上捞出备用;炒锅上加少许油,放人白果、苦瓜及调味料炒熟,用淀粉勾芡上碟。但需要注意的是,白果一次食用不宜过多,每天不要超过10颗。

    反复感目引发第四把火——肺火

    典型症状:咽喉干痛、口干而渴

    春季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经常进出公共场所和空调间,各种呼吸道疾病自然不期而遇。在中医上,这都是肺火的诱凶。
    肺火大的人常出现口鼻干燥、出气热的现象,很容易伤风,而且伤风后出现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舌红苔黄等症状。

    防火要领: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降火食方:

    银耳雪梨汤。选50克银耳,梨两只。将梨切块,银耳加水500毫升,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每日数次饮用,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366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