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健身,用什么方式好?这可能是每个想健身的人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我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种说法貌似合理,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可是怎么算适合自己?健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看到效果的,在短时间内如何让知道适合自己?在长期的健身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中间出了问题怎么知道是健身方法的问题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所以是不是适合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事。
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们健身是怎样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一般来说,通过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使身体器官得到更多的营养,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是我们的愿望。
再看看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变坏的。我不知道西医是怎么阐述身体变化的原因的,中医来说好像主要是人的阴阳不平衡,造成人体失调致病。虽然具体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总的来说就是输入输出不平衡造成的。为什么很多老年人从来不锻炼却能寿终正寝?为什么有些人长期锻炼却不能长寿?还老得比别人快?为什么年纪大了只能吃七分饱?这些都与平衡有关。当然这里的输入输出的平衡实际是指个人气血的平衡。因为归根到底人的营养是由血液提供的。所以吃多少?吃什么?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我们知道人从停止生长发育以后各器官也已经成熟,大约30岁以后开始缓慢的衰退。因为停止了生长,营养的需求也就减少。由于惯性,我们的食量不会减少。而多吃的就是内脏的负担。就会加速内脏的衰老。当然还会增加毒素在体内的积累,所以要节食。为什么要锻炼呢?与平衡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我们在长期的生命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对我们身体不利的因素。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使我们的气血不畅,器官营养失去平衡。锻炼能畅通我们的气血。既然锻炼你能畅通气血,是不是强度越高越好?我们再看看锻炼的结果怎样。锻炼除了畅通气血外,他还增加了输出。强度越大输出就越大。输出越大就要求输入越大。可是我们的年纪越大,器官的能力就越差输入的水平就越差。这就是有些人越锻炼,老得越快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不锻炼能寿终正寝的原因。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想要没有病痛,要锻炼;想要长寿不一定要锻炼。这就是我们寻找健身方式的原因。什么健身方式既能除去病痛,又不影响长寿?
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身体是怎样变坏的?归根到底是输出大于输入。所以我们的一切,包括健身锻炼的输出不能超越我们的输入。所以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增加输入。二是减少输出。
增加输入
我们的器官越来越弱,从理论上讲输入肯定是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里指的是食不果腹。主要的是我们的消化吸收的问题。所以保卫我们的脾胃就成了重中之重。我们吃进去的一切都要靠它消化吸收。这也符合中医胃是后天之本的说法。还有一种增加输入地方法,就是早睡。中医认为子时以前是我们造血的时间,所以早睡也很重要。我们吸收的营养再多,不转化成血液,也是没有用的。
减少输出
第一种方法少动,这就是不运动也能长寿的原因。可是不运动可以,我们不能不工作不生活。他只输出,不输入。从这个角度讲,人都是累死的。因为人的病痛是难免的,健身锻炼也就是必要的。这里就只要解决即达到健身又不提高输出的目的,这就是第二种方法。为什么我们平时出汗,古人说是血汗。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出的汗不仅仅是排除废物,也消耗了我们的血液。增加了输出。所以选择健身方式就有了一个简单标准。既能达到增加血液循环,又不出汗少出汗,就是好方法。
我的体会
通过长期的实践,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我认为站桩、瑜伽、太极拳比较好。能满足减少输出、增加输入的要求。
以上是从能量或营养的输入输出方面阐明的。下面从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的另一方面来研究健身方式的选择。
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精神方面的。我们知道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精神紧张、忧虑或恐惧中是很容易生病的。而且是十分严重的如癌症之类的疾病。这方面的例子是很普遍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紧张是随时可见的。忧虑也是常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健康的大敌。归根到底是精神紧张所致。现代研究证明,人在紧张时细胞会产生一些对身体不利的物质。我认为极度紧张还有可能改变我们的遗传密码致病。人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才能出现最好的状态。我们从运动比赛时就可以体会到。比赛时教练对运动员所做的主要就是为运动员放松。高考时老师们要求学生所做的也是放松、放松、再放松。这些都证明,放松能使人进入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有病就要卧床休息的原因。人体进入放松状态后就能自动修复体内的错误。放松能使机体的各个器官进入最佳的运行状态。所以健身方式要能力求放松。
我们知道一般的运动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紧张。唯独站桩、瑜伽和太极拳这三种运动,是在运动中求放松,就是说他们的运动方式就是练习放松。尤其站桩,从头到尾所做的和意念都是放松,要求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放松、骨头放松、思想放松。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放松运动。所以,它符合人类健康的本质。因该说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