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与丹道(正文)

太极拳与丹道

2011-06-24   李秒丰
核心提示: 太极拳与丹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现就笔者拙见,略谈一二,与同好共研,亦望明家指教。    一、太极理论乃...
  
    

 

     太极拳丹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现就笔者拙见,略谈一二,与同好共研,亦望明家指教。 

   
  一、太极理论乃是自然法则 

   
  太极理论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之精华,更是东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太极理论是自然法则,属哲学范畴。太极理论非太极拳所独有,亦非道家之本有。太极源于《易》,人于道,阐于儒。入于丹道,被道家发展为极至。先人在漫长的认知过程中,发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一自然界之玄机,透悟了宇宙事物的本原,由无到有,无极而太极。《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合复归太极。也即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生不已复归于一之理。道家在修身证道的炼丹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矛盾背反律:“道者反之动,弱者道之用”,用弱抑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明达而生慧。太极理论逐渐被升华,为世人所识,遂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太极理论不仅囊括了现代辩证唯物观,更包容了现代全息理论,有别于西哲之一分为二,非黑即白。太极,大亦阴阳,小亦阴阳,无处不阴阳,阴阳互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为其根,平衡中和,中正不偏,以中和求发展。太极理论乃是大道之论,不仅适合丹道太极拳,更适合宇宙间一切事物,太极理论无门无派,乃是自然法则,宇宙的本元规律,是永恒的哲学。 

   
  二、太极拳丹道有同有异 

   
  太极拳虽纳丹道于拳功,易变阴阳之理,以太极而名,然其终为拳而非丹道丹道乃是道家修身之术,炼性之门,证道之法,通过自身修炼,尽性立命,丹士以为仙。丹道修炼,实际上是先人认知自然法则,运用自然规律的过程。道家在修炼中借用了儒家天人合一观,抱一守元,静心涤虑,和合阴阳,以求心神合一,形神合一,透悟本元而超凡人仙得大智慧。绝非后人画蛇添足,河车搬运,循经妄为。丹家有所谓“昔日遇师真口诀,只是凝神人气穴”。不似今人胡编乱造,着意而为。其不知大道至简至易,道法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乃平常心是也。违自然终不人道。汉魏伯阳引《易》道之交媾而作丹经《参同契》,曰:“欲体夫至道,非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道在心,药在身,何需身外妄索求!张紫阳在《悟真篇》中也说:“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未明其性,则有滞于幻形。”即以幻为实而弄玄虚。马丹阳诗曰:“大道本来无一物,通情达理自然真。阴阳合处金丹结,谋虑多时气不清。”修道先修人,人道先净心。道家所说的铅汞坎离,不过借喻。所谓心肾相交,神气交媾,也不过平心静气,心息相依,心神合一,形神合一而已。心静情真自人妙,神凝气则聚,神舒气则合,阴阳和合即丹道。故张三丰在其《大道渊源·炼丹火修篇》中说:“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张三丰的这种丹道思想直指要密,丹道修为,要“勿忘勿助,似有若无,无过不及,动静结合,不偏不倚”。这一丹经要诀也正合太极拳之修炼。 

  而太极拳,不过借丹道静心沉气之法用于内炼,合手搏之术以为拳。太极拳虽可人道,亦可用于丹道修炼,然其终为拳。丹道不过尽性立命,而拳在尽性立命之后还要用(即搏人),也就是技击,这是与丹道相驳的。太极拳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刚或柔,不过其法而已,搏人或称技击乃是拳的本质。 

  太极拳既为拳,当属武,入于兵,而非丹道。拳术是徒手的武术,或称为武艺、武技。民间称之为功夫。武乃兵也。战之用。术乃武术之术,即搏人的技术或方法,而非丹道穷理尽性立命之术。所以说,太极拳丹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纳丹功,仍为武术而不同于丹道,只一念之隔。离武者皆非拳。但太极拳非好勇斗狠之术,乃是道艺拳或称君子拳,与道义相合。太极拳乃武源圣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丹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现就笔者拙见,略谈一二,与同好共研,亦望明家指教。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93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