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海侃海派太极拳(正文)

海侃海派太极拳

2011-06-17   新民晚报   姚国平
核心提示: 不知不觉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当今网络时代,知识爆炸,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想要做到“知天命”谈何容易。然而,人类的知识,...
  

    不知不觉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当今网络时代,知识爆炸,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想要做到“知天命”谈何容易。然而,人类的知识,一半可以在网上、书上、硬盘里、碟片中。可是还有一半绝对是在人的经历中历练出来的。武术,就是这样一种经历。

 

    本人从小习武,26岁开始做拳教师,在风雨坎坷中,学会理解、忍耐、团结、配合,同时也学会了忍受失败的痛苦、学会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上海太极拳能消化外来的东西,能结合自己的特点,能创造新的东西。在学术上叫“海派”太极拳。

 

    “海派”太极拳起于何时,学术上有很多种说法。杨氏太极拳大架的定性者杨澄甫先生从1925年至1935年的十年间,他的三本有关太极拳的书不仅在上海出版,而且也是有关“海派”太极拳最早的概述。这三本书是:第一本《太极拳术》,1925年出版(陈微明执笔),第二本《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上海文光印务馆出版(董英杰执笔),第三本《太极拳使用全书》,1935年出版(郑曼青执笔)。

 

    杨氏大架太极拳得以广泛地流行于上海,与这三本书关系密切。这也是“海派”太极拳从上海走向世界的开端。这里有上海的灵气与精神,用句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做“与时俱进”。1955年,24式太极拳以此为蓝本,从此,太极拳桃李满天下。

 

    我2006年认识了田兆麟之子田颍嘉,向他学习杨式太极拳。田兆麟是唯一一位受杨家: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培养的太极宗师。在《太极拳使用法》中有与董英杰对枪的演练;有与杨澄甫四正推手的演练。1963年傅钟文所著的《杨式太极拳》中四正推手也是用此照片临摹。1941年陈炎林所著的《太极拳、剑、刀、杆、散手合编》,是田兆麟授述的。

 

    “海派”太极拳刚柔并济,审时度势,快慢相间,节奏明快,动急缓随,时而行云流水,时而狂风骤雨。演练起来,轻巧紧凑,开合相生,进退随影,发劲刚脆,哼哈有声。若无一定的功底和师傅的传授,则如空中楼阁,无法攀缘。

 

    “海派”太极拳习练数年后,再重温各路功法,功法上要求做到:上虚、下实、开合、松紧、凝神聚气、含胸拔背、中正安适、悬头竖项,既有刚柔相济,顺其自然,又要气在丹田内圆转,练到最高层次就有:练神还虚,虚中有空,而空又不空的感觉。在似有非有之中,用灵气使内劲与日俱增。那时身体内的经络之气,如小溪向沟渠中流水般,源源不断,由小而大,或有浩然之气,宛如泄水三千,一日千里,这就是人体内的能量。
 

    “海派”太极拳被视为玄妙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太极拳似缓实急,似柔而刚。如今,上海的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在变,上海的城区在变,上海的生活在变,这些变化为丰富“海派”太极拳提供和造就了良好的机遇。相信“海派”太极拳一定会在千载难逢的大好时光中,再展新姿,焕发新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92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