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冰城哈尔滨上演的2011年中俄武术散打对抗赛中,中国散打队最终以5∶0狂胜俄罗斯散打队。不过,赛后中国队的全胜不是引来中国搏击迷们的欢呼,而是激起骂声一片。在国内某著名搏击论坛里搏击迷们纷纷刷帖表示中国搏击队是靠主场的裁判帮助才取胜对手,一时间,“爱国哨”成为中国武坛耻辱的代称。
抛开事件的谁是谁非来说,中国功夫还是通过这次比赛让中国普通大众记住了穆斯里穆和付佳纯这两个名字,也凭借这次争议成功地登上了舆论的话题排行榜,中国功夫也是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炒作了一把。
作为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虽然是中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甚至有国外的武术爱好人士不远万里前来中国学习这项中国的国粹,但是从中国国内来讲,中国武术的受关注程度甚至不如斯诺克和跆拳道这些新兴的体育运动,国内练习武术和喜好武术的大多是退休的老年职工,武术的发展也有江河日下的趋势。
其实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说,国际武术“交流赛”这种比赛,值得关心的不是格斗技术本身,而是“中国”是否又一次获胜,似乎一定要让中国功夫赢才能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才有商家为比赛买单。但实际情况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胜负争议”和“输赢情绪”都是主办方的一种巧妙炒作,观众就是在这种炒作的影响下走进体育馆“付费收看”一个主办方皆大欢喜结尾的节目。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还在论坛里为这次中俄对抗赛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其实主办方正在你背后窃喜,“什么输赢,都是浮云”。(记者 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