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少林寺的历史,不能不说今天的“少林功夫”,是一个巨大的传奇,古老的武术传统,机缘巧合,与高涨的民族情绪、蓬勃的商业意识互相结合、发酵,形成了独特的少林文化,风靡至今。
少林兴衰中的地理变迁
今天,少林寺是河南最著名的景点,一到郑州,车站旁边,尽是到少林寺的旅游信息。中原大地,也尽是少林武校的招生广告。据说,少林寺周边,从事跟武术相关的农民达数十万人。
但仅仅在28年前,少林寺还是深藏大山中的一座门庭冷落的破败寺院。一切改变,始于1982年一部名叫《少林寺》的电影。由香港导演张鑫炎导演的这部作品,堪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当时主演李连杰、计春华、丁岚、于海、于承惠等,均是武术出身,在没有特技的当年,这部电影中的诸多武戏,让当时中国人如醉如痴,也造就了一批电影明星。李连杰就不用说了,其他一些演员现在也仍然活跃在各类武打影视剧中。
少林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纵观少林寺历史,能够清晰看到,少林寺的兴衰,跟中国中心的地理变迁紧密相关。1982年版《少林寺》,取材于少林寺的一段真实历史:十三棍僧救唐王──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寺抓住了历史大发展的一次宝贵机遇。
隋唐时,洛阳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中心”,相当于今天中国之上海。距离洛阳甚近的少林寺,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隋代大兴佛教,少林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寺攀上如此高枝,自然又是一番跨越式发展。除了李世民青睐有加外,唐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不过到了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
到了北宋,政治中心移到开封,少林寺又迎来兴盛期。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
此后,少林寺起起落落,很难回到隋唐与北宋时期的辉煌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政治中心已经北移。地处中原大地,太平盛世时还算香火旺盛;一遇战乱,兵火无情,盗匪横行,少林寺往往难逃劫数,结果往往是庙舍被毁,僧众散逃。
少林寺最大的劫难,发生在1928年,当时军阀混战,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千载少林寺之精华,悉遭火龙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