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之间有过一段悲痛的历史,战争带来的阴影和伤口至今隐隐作痛。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人秉承宽厚的品德,以一种大文化心态先有梅兰芳访日,继而在各领域的文化交流合作层出不穷。我的爷爷傅钟文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应邀传授太极拳和出访日本,成为二战后最早向日本教授太极拳的主要名家之一,从而使得杨式太极拳成为最早在日本传播的太极拳。
沿着祖父的脚印,12年前我27岁时就单枪匹马来到日本授拳。此行是应三代正广先生的邀请。当时他就是日本国家武术队的总教练、日本太极拳友会会长、日本少林流空手道练心馆关东本部代表。为表示诚意,三代先生亲自来到上海,风尘仆仆地赶来讨教学问,满脸写着兴奋与渴望,恳请我前往日本太极拳友会考察指导,安排赴日本授拳。其间我们也探讨了很多关于太极拳的知识和推广的设想。看着他兴奋得犹如一个被难题困惑很久的学生终于找到了标准答案后欣喜不已,面对着比我年长二十多岁的日本人我顿时十分感动。不久我就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日本授拳生涯,从未问断,每年至少一到两次,足迹踏遍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福冈、广岛、冲绳、盛冈、北海道等地。
在日本,学习太极的人均年龄比中国低,有很多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都来学太极。他们的学习态度很诚恳.他们是尊重太极艺术,感受太极文化,体验太极内涵,磨练太极功夫,所以与多数人以健身为目的不同,他们更关注的是太极魅力和享受,当然对于健康他们同样非常关注。他们用一种更独特的眼光看待太极,探索太极。
日本人的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是举世闻名的,练拳也不例外。此次日本福冈之行我又遇到这位80多岁的老汉,未的时候还要撑着拐杖,但是练拳和大家一样十分认真,一天五六个小时下来衣服都湿透了,可还是和别人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和纠正动作。今年日本和各国一样气候异常闷热,我有点担心,劝他休息,可他还是拒绝了我的好意同时表示感谢。还有一次我在日本随便借了一本我著的《杨式太极拳拳照图谱》,当我打开书本的时候简直惊呆了,书中几百幅照片中除了重复照片以外几乎所有拳照都被用铅笔打上了田字格,犹如围棋棋盘,如此认真的学习方法使我受宠若惊,同时倍感压力,不得不在以后拍照的时候用心有加。一来不能辜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期待,二来自我不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误了后人。其实现实中的确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先贤宗师们因为条件和时代认知上的差异,以及拍摄的照片因为摄影师对太极拳的不了解,在角度和快门速度操控上产生了缺陷,从而给我们后人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学术上的互相对立。所以通过此事让我也晓得了我们作为传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未来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后来我又陆续查看了好几个学生的书,他们书上都是密密麻麻记录着上课笔记和练习心得。在我每次赴日的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总是反复地追问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要领,尽量要做到尽善尽美,然后一个动作一个细节反复练习,往往是要练到几十遍、上百遍.直到满意为止,从不为自己的不足找理由或借口,努力地克服自己的局限,为达到高要求、高标准毫不吝惜找苦吃,找罪受,直到水到渠成,苦尽甘来。
12年的辛苦耕耘,我也欣喜地看到了硕果。三代正广的弟子宫冈爱代表日本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太极拳比赛获得铜牌,这也是三代正广把传统太极拳融入竞技太极拳而得到的回报。宫冈爱的太极拳与众不同,富有内涵,下盘稳固。这都是练习传统太极拳的功劳。
太极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当我把太极传播到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时候,我时常在想,与其像中国乒乓,虽然辉煌,但一直苦于无对手而孤独求败,何不让更多的外国人也成为太极高手。我的授拳生涯将会伴随我的一生。写到这里,接下来我又要去忙着筹备明年6月在日本举办的“首届永年杨家太极拳世界大会”了,此大会旨在让世界各地人民更多更直接地分享太极的精彩,将会在世界各国轮流举办,就像美味的中国菜,很多外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就能品尝到,并慢慢地喜欢上,终于有一天他们都会慕名而来,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西湖醋鱼……我们就是要把太极这道饕餮大餐开到每个国家,就像孔子学院一样,让他们不出国门就能见识到中国的文化和武艺,品尝她、喜欢她,最终把他们吸引到太极的发源地——中国!这就是我们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举办大会的目的。我相信世界各国的杨家太极拳友们都非常期待盛会的召开。我们中国的拳友们也一定要去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