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浅谈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正文)

浅谈初学者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2010-09-07   夏雨
核心提示:  要想练好陈式样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陈式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
  

 

  要想练好陈式样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陈式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太极拳属内家拳术,练的是动静两功,内外双求,性命双修,以心意行气为法则,以内外双求为宗旨。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是前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刻概括,对怎样练好太极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句话既指出了习练太极拳的入门途径,“须从无极始”,就是说练太极必先求无极,先练无极后成太极;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又指明“阴阳开合”是太极拳的核心,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就是太极,开合是使阴和阳矛盾的双方达到统一的方法,即开合运阴阳,所以认真缌地求“阴阳开合”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从无极入门,静极生动,动分阴阳而成太极,再在心意在主宰下,运行阴阳二气,通遍周身内外,引导四肢百骸通过开合、动静、虚实、松紧、升降、吐纳、收放、蓄发、伸屈、长短、刚柔、进退、顺逆、卷展等运动体现太极阴阳的变化,经过长时期的修炼,逐渐向太极太和的顶峰攀登。然而现在不少太极拳习练者,没有真正领悟或忽略了太极之真义,把太极之形与太极之气分割开来,虽练习多年,收效甚微。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人身三宝,损则多病,耗尽则亡。精足则气足,气足神不衰,神旺则开全。入门功法就是通过意守丹田来练此在三宝。使心神下行,心火下降,精气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精补脑,延年益寿。人在幼年,七情不惑,六欲不扰,三宝无损;到成年后,眼、耳、鼻、口、舌、心、意七窍的活动渐多,太过则三宝受损,阴阳之气不平衡,阳衰阴盛,气虚体弱而致内伤,抵抗力减退,加上外感就生病,若不及时治愈和注意养生,先天真阳(即元气)便会损耗更多,耗尽则亡。修炼内功者,应以修心养性之法练此三宝,清心寡欲,心内平和,静心安身,固精保精,炼化为气血,还原于身,而后方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入门功法的意守丹田功效,按中医阴阳五行来说,中丹田属中央戊己土。这一窍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古书上说:“用心意集中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通畅,百病皆除。”又说:“用心意守于丹田,丹田内即生气生血,气血满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练内功,意守丹田,能够恢复与增强抗病能力(补气壮气),补充血液亏损,促进气血循环,调整与改善内脏器官机能,使用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有病除病,无病强身。再者,由于丹田呼吸(窍呼吸)而形成的腹部气鼓荡,能加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吸收营养,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另外,人静可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益智补脑,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除了意守上中下三丹田外,还应意守命门,命门又称后丹田。意守上丹田主炼神,意社中丹田主炼先天元气,意守下丹田主炼精气转化,入门功法通过静养先天元精、元气、元神、以补后天精、气、精、神之不足。通过修炼使得精足、气盛、神旺,如此内壮外强,身体受益颇大。

 

  另外我认为练好陈式太极拳大概经过五个阶段:一是基本功练习。其中基本功包括站桩、步法、身法、手法、眼法和各种缠丝功,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一式一式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二是修拳。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还需要经老师一招一式的纠正动作,使之达到标准。现在许多练拳者不重视修学,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结果造成了动作不标准,劲路不通畅,养成一些坏毛病后还不好再纠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阶段。三是练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一套拳已经熟练掌握并基本合乎规矩,达到标准,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俗语讲“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拳打万遍自然精”,四是内外合一,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抗击 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进入太极拳“懂劲”即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使练拳者由“着熟”升华到“懂劲”。五是随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阶段,这个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一套拳不仅从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从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阴、一气呵成。使人感觉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以上讲的五个阶段只是我个人的划分,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分界线并不十分明显,而且每个阶段需要因人而定,学习太极拳过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能有些夸张,然而由于过去人们的普遍素质较低,信息量少,又加上封建保守意识严重,学习太极拳要想达到高层、高水平是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现在时代不同了,各门派的太极拳老师多抛弃了过去的封建思想,而且各种太极拳书籍、刊物和太极拳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广泛的交流和书、报、刊物获得大量信息,我认为本文所说的理会这五个阶段,要求自己苦练和巧练是可以缩短些年限的。

 

  太极拳的练习包括拳架练习、功法练习和推手练习,三者结合起来练习才是太极拳。决不是会练几趟拳和会练器械就算会太极拳了。练功可以培养和增长内气,使拳架练习和推手练习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功为本;练拳是练知己的功夫,以意行气,气通全身,培养太极内劲,培养闪战腾挪的技巧,练功和练拳的结合,而形成混元一气,在技击时即能力发一点、点点透骨,所以说拳为母;推手则是练习知己知彼的功夫,即检查和高速拳架动作的正确与否,从而真正达到知己,又可以在推手的实践中,贯彻太极三十势的法则,巧妙运用拳术的分解动作招式,从而达到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推手为用三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太极拳架和太极推手都离不开十三种方法,也就是太极十三势:掤、 履、挤、按、采、 列、肘、靠、进、退、顾、盼、定。前八个字是八种手法或八种劲法,后五个字是五种步法。这十三势贯穿于全部太极拳套路和推手当中。可以说,在太极阴阳之理的指导下,能掌握和运用这十三势,就是掌握了太极拳的灵魂和核心了。所以说,太极拳就是太极十三势。练太极拳者不可不明太极十三势,不明此,即不明太极拳。

 

  对于练陈式太极拳者和初学者都知道,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得越尽,太极拳的弹性内劲就产生得越快。但是,怎样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掉,这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有些练拳者不得其要领,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身上的僵劲仍然没有化掉,走起拳架来浑身僵硬,不流畅。针对其造成的原因,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其一,要明画大圈之理。练拳者,既要掌握好拳架的标准,更要弄清怎样达到标准。练陈式太极拳,必须要经过一个从画大圈,到画中圈,再到画小圈的过程,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无形圈。因此,练圈者必须认认真真地走好画大圈这个环节,要用一至二年的时间认真地画好大圈。只有画好大圈,才能把身体内的重要骨环、关节画开、画活,达到身肢放长的目的,才能画好中圈。谁领会这一点快、早,谁就能在练拳过程中不走弯路,高人一筹。其二,要明三节之理。人体全身有根节、中节、梢节三节之分。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三节之中又各有三节。臂之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身之三节,即: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腹为根节;腿之三节,即: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其三,要明缠丝运动之理。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练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劲产生太极拳弹性掤劲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缠、前后缠、左右缠、进退缠、正斜缠的一顺一逆、双顺双逆的五对缠丝做到位。开合时,要做到顺缠合、逆缠开,均衡、对称、协调,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久而久之地练习,就可以达到浑身俱是缠丝圈,全身上下左右无一处不缠丝,而又以身躯缠绕为主宰,通过腰脊的螺旋运动和胸腹折叠运化来带动贯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缠丝,进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解三焦,和平阴阳,内壮五脏,而又柔活骨节、肌腱、筋韧,外强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只有运用这个方法,经过长期的柔化,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经肉离骨而使认真走好用好三节劲。如在用两臂走圆画圆时,开时肩、肘、手依次相开,合时手、肘、肩依次相合;发劲时,一定要做到根催、腰达、梢发。通过这样久而久之的练习,就能达到节节贯通,周身一家,一动无不动,松活流畅之目的。 内气充于肌肤,骨节张开而使内气敛于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掤劲,意到气到劲自然到。

 

  所以对初练陈式太极拳者不能忽略基本功的练习,一定把基本功练牢固练扎实。不能一味的寻求发弹抖之力,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因此,习练者要静心慢练,平心静练,顺其自然,丝毫不得强为。会练会想会养,则功能大进,延年益寿。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737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