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从陈王廷《长短句》看道家思想的影响及其折射出的太极人生观 (正文)

从陈王廷《长短句》看道家思想的影响及其折射出的太极人生观

2010-02-27   本站原创   佚名
核心提示:还是前几年我从唐豪、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上仅仅看到了陈王廷词《长短句》的廖廖数句颇以缺焉为憾,去年陈正雷先生的《陈...
  
还是前几年我从唐豪、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上仅仅看到了陈王廷词《长短句》的廖廖数句颇以缺焉为憾,去年陈正雷先生的《陈氏太极拳术》出版乃有幸一睹原词全貌。现照录如下: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那管他世态炎良,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这是陈氏太极拳鼻祖陈王廷晚年写的一首词,风格朴素平易一气呵成,像“七十纵心所欲不逾距”那样的泰然自若和炉火纯青,也如一趟陈氏太极拳快慢相间蓄发互变那样大气和恢弘,让人感到一种沁人心脾的通彻和荡人魂魄的美丽。陈王廷又名奏庭生于1600年殆于1688年,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据陈氏家谱载:其在山东称名手,扫荡群匪千余人,是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天生豪杰,有战大刀可考。早年试明末武举怒杀作弊之鼓吏,后识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际遇,约回陈家沟联络村民助闯王渡黄河,因李兵败被杀未果。晚年填词造拳自娱自慰,有《长短句》、《拳经总歌》各一传世。
一、《黄庭经》与道家及道教
  陈王廷《长短句》中有“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何谓“黄庭”?有的学者说《黄庭经》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这是错误的。《道德经》是老子《道经》和《德经》的统称,而且《老子》一书被尊为“经”是魏晋以后的事。《老子》(《道德经》)成书年代在春秋末期,而《黄庭经》始出西晋,是道教上清系诸经之一分内外两篇,全称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东晋葛洪的《抱朴子》的《遐览》中已录其名。据齐梁间陶弘景《真诰》的《叙录》载:上清经皆由魏夫人传杨羲、许谧,“数传之后,为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漂,惟黄庭一篇得存”,魏夫人是晋司徒魏舒之女魏华存。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道家主张宇宙间天地万物皆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道具有无形无名无为的性质,是天地开辟前宇宙浑沌的原始状态,也是超越现实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原则。东汉时期形成的道教以道家思想作为宗教创世神学的理论基础,更加突出了“道”的神秘性和超越性,神化为具有无限威力的宗教崇拜偶像成为具有人格的最高神灵,老子也不断被神化尊为太上老君。南北朝后道教形成了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首的神灵崇拜体系,称为“三清”。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但道教渊源于道家学说,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产物。
  道教丹鼎派的修炼术有内、外之别,《黄庭经》行世时尚无正式的内丹学,但《黄庭经》将宗教思想与医学、生理学、气功学、养生学相揉合,以七言韵诗的形式阐述了积精累气健体长生的理论,为内丹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庭经》吸收了当时中医脏腑的理论结合古道书中人身各处有主神之说,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部皆有八景神镇守,合为二十四真。这些神祗各具名称服色,与该器官的性状及功能相适应。实际是将脏腑的功能称为“神”,这是神妙之神,是器官崇拜也是自然崇拜的内部化和微观化的结果。黄庭分上、中、下三宫也称“三丹田”,从真神居住角度称为“宫”,从炼养修真角度称为“丹田”。内丹讲求炼精结气沉入丹田,积之既久体固精盈乃至长生不老,认为真气运行和调动以下丹田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谦恭宽容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
  陈王廷的《长短句》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谦恭宽容淡泊名利的道家思想。他在《长短句》中写道“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我们可以推测这位文韬武略饱经风霜的老人是以道家的经典《黄庭经》为伴,十分注重内心的修炼。道教的积精累气是炼“形”,成仙还须炼“神”,“存神致虚”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致虚入静精神内守不外流,陈王廷正是在这种造拳外炼读经修身之中超脱世俗的名位利禄安于恬淡朴素的乡间生活。《黄庭经》有云:“持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这和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一脉相承的。陈王廷描述自己的晚年生活恰好就是“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他的谦恭宽容我们从“常洗耳,不弹冠”中也可见一斑,洗耳恭听从不得意忘形弹冠相庆对于一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的老者该是一种多麽令人尊敬的魅力啊!道家最重要的思想是道论和养生论,关于大道化生万物的理论,关于清静无为以“啬”养生的理论,对于陈王庭谦恭宽容淡泊名利思想是作为一种哲学基础显示其影响的。
值得指出的是道教至南北朝之所以与儒、释鼎足而成为官方宗教以及这个土生土长的宗教对华夏民族当然也包括对陈王廷的影响,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人文背景的。
  首先就是道家或者说道教的思想在中国社会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产自中原的儒家只关心社会伦常、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道德实践升华转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他们“敬鬼神而远之”,缺少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兴趣。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属于江汉流域的荆楚文化,是在中原文化扩张影响下急速进入文明时代的。面对中原文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成果,他们怀念昔日与自然同一的“混沌”生活,旨趣上偏重于世界万物的起源、构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往的社会模型是“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释氏的佛教则又否定社会生活价值将精神引向虚幻的彼岸世界以排遣人生的苦闷和死亡的恐惧,而道教的炼丹、符水疗疾既符合了上层统治阶级长生的欲望又符合下层穷苦百姓解除病痛的现实需求,体现了道家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再就是道教是包容性的宗教,上溯远古兼综百家是多种文化的产物,同时晋和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诸如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道教活动家和理论家。道教少排他性多包容性包罗万象贯彻九流,吸收儒、释的许多思想,符合了中国人多神崇拜的信仰特质。清末儒生陈铭珪入道广东罗浮山酥醪洞主,他在《长青道教源流》中说:全真道“其逊让似儒,其勤苦类墨,其慈爱似佛”,对道教的包容性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道教的教徒少在历史上从未超过几十万人,但道教与中国文化、民族性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诚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的真正力量不在政治不在教团组织和信徒人数而在思想文化。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并非道教徒却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这既是中国文人的特点又是我们研究中国文人的一把钥匙。比如《黄庭经》,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手书,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也手书过,宋大诗人陆游曾写道:“白发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三、《周易》的阴阳及陈王廷的太极人生观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周易》分经、传两部分,经上、下两篇,包含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辞及爻辞。传十篇称为“十翼”,“十翼”又称《易传》是对于经的解释。多数学者认为《周易》出于西周初而《易传》则产生在战国时期。《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以阴阳的错综变化表现对立统一的种种现象。《易传》则揭示了自然、社会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本体论和以“刚、健”为宗旨的人生观。我们讲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主要是指其文化和哲学内含,就理论渊源而言当源自《周易》。《周易》的核心是阴阳消长互变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周易》的《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谓之道”,又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的阴阳是天地未分的整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太极阴阳消长互变的哲学理论反映在一生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的陈王廷身上,就必然形成太极人生观。我们从陈王廷这首《长短句》中,可以看出《周易》的阴阳学说及陈王庭的太极人生观反映的是何等淋漓尽致!
  陈王庭经历了明末的战乱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走进了基于穷苦百姓白骨之上的“康乾盛世”。官场腐败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病,买官卖官贿赂公行,而陈王廷以其博大的易学、道家的思想和独有的太极人生观看透官场看破红尘。他“参透机关”笑那些“万户诸侯”,“不如俺心中常舒泰”。《长短句》中写道“闷来是造拳,忙来是耕田”,一个“闷”字一个“造”字,十分贴切的反映了陈王庭晚年继承家传拳术,导以阴阳及道教吐纳之术编创太极拳的事实。以“造拳”为乐事,也正说明陈王庭是用太极人生观来对待人生的苦与乐。
  陈王庭的《长短句》其意义更主要的并不在于他的文学价值,而是作为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生平的有限资料,我们可从中发掘出内含的《周易》阴阳学说、道家的影响及折射出太极人生观的熠熠光辉。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太极历史人物研究太极文化,无疑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63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