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初学混元太极拳(正文)

初学混元太极拳

2010-01-13   中华武术   高玉书
核心提示:道云龙拳照   2009年四月份冯志强老师的南京弟子道云龙老师,亲临苏州苏苑公园,指点我们二十几名学员,根据我们的具体学练状况...
  


道云龙拳照

   
  2009年四月份冯志强老师的南京弟子道云龙老师,亲临苏州苏苑公园,指点我们二十几名学员,根据我们的具体学练状况。归纳性地提出四个关键词:松、圆、开、合。此后我们天天遵循这四个关键词,在卢巧珍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习练。
   
  松:
放松是练功练拳的基本要求。老师说此松是指身心松而静,中正松而顺,骨肉松而开,站桩松而沉。松的意义说得一清二楚。那么初学者究竟如何才能掌握放松呢?我们队伍中部分老学员,在习练时自我感觉尚有多处不够放松,可见放松是个长久课题。老师指点,腰胯放松是练功、练拳的成败关键。但我常常放不下胸部的一股气,偶尔胸部的气行至丹田,全身突感轻松,行拳也自然。说明以气行拳,以拳行气,以此目标习练,方可逐步达到练气练身、练气化神之健身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卢巧珍老师常说的“练气不练力”之含义了。
   
  圆:练拳似画图,练拳的过程就是旋转缠丝混元圆。画圓要圆满舒展,大开合、大转圆,有助畅通气血,运化周身画圓是施展全身的综合性动作。不管是横立圓、纵立圆和水平圆,都是以丹田为中心,是用意气令手绕丹田运动,学会用丹田呼吸,逐步体会内气与外形的合一和协调。我虽有此初步认识,但在习练过程中,远远没做到,只能说,开始在摸索中领悟,若能获到一点,便是进步,是一种自我积累。
   
  开和合: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开合有序。这是条  自然科学的原理。混元功和拳,同样也符合此原理。问题是习练者如何掌握其原理。尤其是初学者,往往是开无止境便散了。所以道云龙老师常提醒我们要做到开而不散, “否则全没了”。这句话是我们的卢老师常提醒的。合不到位,气尚未运到家就告终,其功尚未起到应有效应,同样也是一场空。这表明自己还没有掌握好运动力学的惯性原理和平衡原理。例如放松功中的胸腹折叠.只知上开下合,下开上合的动作,但在习练中,真能达到心领神会,对我来说尚早也。但开与合贯穿在整套混元功和拳的运动过程中,绝不可忽视。
   
  练拳、练功时逐步明白拳理,便于逐步深化。“知书达理”运用在练拳上迫使自己懂得为什么要如此动,从浅入深,慢慢领悟,急功近利的想法万万不能有。目的明确了务必自觉坚持习练,必须虚心求学.不能自我刻意,应力求规范和自然心平静气地练从刻苦的习练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尤其是像我已进耄晝之年,只能因人而宜地补上健身快悦之课。每天练功练拳时吸收的是天地曰月之精华和空气中众多负氧离于自觉地做有氧运动.这是大自然给你的恩赐。利用其恩赐补充和充实自己的机体,潜移默化、珠积寸累地在自己体内起质的变化,地久曰长后便会起升华作用。活在拳中乐在其中矣。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615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