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谈太极拳的眼神 (正文)

谈太极拳的眼神

2008-07-17   本站原创   佚名
核心提示: 练太极拳对眼神有个要求: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使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做到身形兼备、内外合一。但有的人只注意...
  
       练太极拳对眼神有个要求:“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使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做到“身形兼备”、“内外合一”。但有的人只注意动作程序的变化,不注意眼神的配合或配合不协调,难以显示太极拳的神韵。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与太极拳的眼神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人讲:太极拳不像其它拳术那样快速有力,不用过多注意眼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太极拳虽然有它的风格和特点,但它同样具有中国武术的主要特点。比如:精气神就是如此,而精气神除与动作配合外,主要*眼神来表达。拳谚讲:“眼为心之苗”,“神发于目”。在表现方法上,要“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运用眼法来传神达意,以显示出动作的完整和饱满的神采。

  太极拳的眼神运用,主要有随视法和注视法两种。

  随视法,是指目视方向,随手的运动而变化。也就是说,眼神要追随动作中的主要手和运动方向做相应的配合,无论过目暂见、前观后看、左顾右盼的眼法都应随动作的变化。注重“眼随手转,手眼相随”的协调配合。以24式太极拳为例:如“左搂膝拗步”,当向右转身侧举臂时,眼应随手而动,而到左手搂、右手推时,眼神应比右手走得略快些,眼领着手走,最后定点时略带挑眉,这样便显得有神采。其次,眼随手而行,则腰自转动,即以腰为轴,以躯干带动四肢,并与眼神相互配合。比如:做“云手”动作时,眼睛虽然注视着右手,不停地随着腰部转动,但对于左手的摆动,重心的左右移动,也没有放松不管,只是重点注意的是右手而已,等到左手转到上边时,注意力又转移到左手上去。这样腰脊转动,带动两臂在空间划圆,两掌随着臂部运动,不断地内外翻转,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和旋转,头部也随躯干自然扭转,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上手,从而形成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处处牵连,密切配合得全身运动。

  随视法要注意两点;当手运动到面前或胸前时,眼可随手,当手运动到比胸还低的位置时,就不要随视,要随着腰的转动,向前平视,否则会出现低头现象。随视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认真盯住一个目标,这样会造成头晕目眩,要做到似看不看或视而不见。太极拳讲究绵绵不断,因而随视法处处皆用。

  注视法,是指定势时,眼平视前方或注视两手。主要用在一个动作或姿势完成时,眼睛要通过手或直接注视到远方。比如“手挥琵琶”这个动作,就是通过左手目视远方,但注视法只是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的,因为太极拳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前一个动作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要在似停非停之际,立刻接做下一个动作,保持前后连贯,环环衔接,但这个瞬间确是表达精气神的极好时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299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