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正文)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

2020-01-20
核心提示:陈大虎老师弟子学拳心得...
  

“经师易求、明师难得”,今生有幸结识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当代太极拳名家陈大虎老师,并从师学拳,承蒙先生不弃,有幸列入门墙。一朝为师,终生为父。十几年来,不管从哪方面,我从陈老师身上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

陈大虎老师自幼习武,功夫秉承家传,自幼随师四大金刚之一王西安先生学习,深研太极精义,不到而立之年便达到形通意随、功潜周身的境界,是当代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2006年初既被陈家沟贺号明天王,位列陈式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曾多次蝉联省推手冠军,擅长擒拿格斗,并多次应邀担任国际、国内太极拳年会、省太极拳年会、各种大型太极拳赛事裁判、裁判长工作。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

陈老师和外人交往时,总是面带微笑,非常平易近人,而对他的学生要求却比较严格,我们这些弟子对先生都比较敬畏。陈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陈老师早些年一般都是在外教拳,多数的学员是一些企事业单位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一点体育基础,陈老师在教学时总是细致讲解,反复示范,直到你弄懂为止。集体教学时,他将每一种拳式分好几个方位来教,这样这套拳在学员心中容易接受,拳架演练时,一般方位都不会错,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所以我在传拳时也是采用了变方向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拳架放到高、中位,腰腿灵活基础好的,做中位架,没基础的练高架,并做到架子高不呆滞,架子低不失灵活。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

陈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我2004年初学一路拳时,做“六封四闭”最后两个劲时,几十遍达不到老师所讲的重心和转换要点,在练习发力时,一路拳中的“掩手肱拳”的最后一动,冲拳顶肘时,总是感觉力发不出来,再不就是感觉力用出来了,却没有弹抖,陈老师便一遍遍的示范、讲解力的运行路线,发放机制,怎样结合丹田带劲,先至柔后至刚,气到什么程度才能爆发,以及松活弹抖的一些锻练方法等。老师说过,拳架是太极拳整个演练过程的基础,练陈式太极拳必须在练好老架一路的基础上,才能去练习二路及器械。

2006年4月份我有幸在陈老师的武校里学习了半个月,收获很大,陈老师亲自为我正了一路拳,学习了推手单式训练方法,在临走的三天又学了一套太极单刀,我是第一次见陈老师练器械,他的器械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人械合一。陈老师的推手更是技高一筹,跟老师推手的感觉就是其双臂并无太大的力,然而一旦往外发力时,又感觉其双臂特别的沉重,陈老师讲到这是沉肩坠肘、內气浑厚的表现。

随陈大虎先生学拳有感

陈老师在教推手运用时,往往把单势拆开教学,一种技法多方向、多角度运用,将其用法与技巧讲的很细致。如“挫步推掌”的最后发力,必须是对方的劲使去棚劲以后,或者对方的力没有回旋的余地,出现了死角,得机行势发放出来的力,既干净又利索,使对方如弹丸一样抛出,类似这种推手的单势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如果真正理解透里面的精要含义,才会发现内涵的学问太深了!

陈式太极拳架、推手单势,个个都看似简单,而真正的深研起来,博大精深,所以陈老师说在太极拳这门古老的学问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2010年 10月份我拜师之时,特请天津著名书法家写了大篆榜书【明】字,并提款理明法正、清能早达!以纪念跟先生学拳的真实感受,陈老师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明师,愿我们每一位陈式太极拳爱好者都能在明师的指引下,使拳艺步入更高的境界!
总监制:张邦坤
编  辑:陈  超
责  编:萍  萍
校  审:张  一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相关阅读:陈大虎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902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