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兼论书法之势与太极拳之势(正文)

兼论书法之势与太极拳之势

2015-01-27   中国太极拳网
核心提示: 中国书法是势的艺术表现,是贯彻阴阳思维的美的实践。书法用特定的书写工具:毛笔,依循一定的法度,用墨写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
  
 

 
        中国书法是势的艺术表现,是贯彻阴阳思维的美的实践。书法用特定的书写工具:毛笔,依循一定的法度,用墨写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除字义外兼具抽象的线条美,令人愈看愈赞叹,爱不释手。书法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势表现得好,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与天地相感的自然之美。
 
        东汉蔡邕《九势》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一定要用毛笔,因为毛笔柔软,才能将手腕作立体"S"波形转动的生生不息之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如用钢笔等现代书写工具,就只能表现平面的字形,缺乏毛笔那立体提按、控制阴阳、表现出自然之美的能力。书法之法,乃是自然中阴阳相济之法则。
 
        书法讲究"横平、竖直,笔笔中锋"。笔势的中,是由笔锋作四周周期均匀转动而达致,即所谓"八面开锋",每作一点一划都要作一个或多个"S"波形转动,笔锋的前后左右都用过,加上提按,由中心落笔,由中心收笔,腕底两点交替挪动,左沉右升,右沉左升,与自然阴阳相济一致,一分为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点画虽分而有连续之势,这个势由手腕连贯作立体"S"转动,每转一周笔锋由中往外扩张,又由外围回中,完成一个涨落之势。横的笔势,要有轻微的上下转动,竖的笔势,要有轻微的左右转动,所以蔡邕提出"横鳞、竖勒之规",横中有竖才能平,竖中有横才能直,体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由点、而划、而字、而行、而段,而篇,体势连续,一气呵成,自然流露出饱满遒丽,体态灵动的美。学书法要临写前人佳迹,重点在学明家大师如何正确用腕,如何利用"S"形提按转动,顺势运笔,使点画体势连结,字字顺势成形而通篇自然流畅,不作态而自成一派,并不是只学字形布白,否则有形无质,学书不学法,艺术成就有限。宋朝黄庭坚赞赏五代杨凝式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说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学者众多,但都只学字形面目,学不到王羲之的笔法内涵(势),杨凝式书法外形与王书大不相同,但笔势法则如出一贯,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要学好书法,要懂得欣赏书法,必须从势的角度去观察,不太受外形影响,外形因时代爱好变迁,势的涨落原则不变,所以元代赵孟□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学懂笔势之后便毋须注意字形,顺势而书,愁时自然敛中细结,乐时开拓饱满,人格性情现于笔势,字形是否方正,排列是否整齐已不重要,难怪宋朝的米芾,一方面对颜多所批评,但又不得不学颜真卿的笔法气势。
 
        学书的笔法要诀,如"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都是讲势的运动原则,书法的艺术性,就要看看如何通过笔墨,表现出生生不息之势,愈能与自然之势的发展原则相通,就愈经得起时代考验,艺术成就也愈高。
 
        书法的笔法由汉魏锺繇、张芝,晋代王羲之、献之父子以降,代代相传,到唐代法度完备,自宋朝以后,阁帖流行,翻刻太多,真迹难见,笔法已乱,到元、明笔法式微,明代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书法依势而运笔,熟习之后,能自起自倒,自收自束。清朝三百年,笔法基本上失传。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因缘际会,将表现势的笔法复原,延续汉晋二王以来的笔法传统,沈尹默的书法不一定人人喜爱,但他重现笔法,将书法由重字形布白改向书势发展,为书法继绝学,功莫大焉!
 
        如果势的表现分文武,书法属文,则太极拳属武。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无力打有力名扬四海,其内涵是势,所以太极拳又称"八门五步十三势",八门五步是八卦五行在武术上的应用,八卦代表四方八面,五行代表螺旋扩大及螺旋收缩,八门五步是十三总势,代表势的立体扩大与缩小。
 
        太极拳利用势,能顺势,无力也能胜有力。其实不用力是顺势的一个重要条件,用意想立体螺旋扩大,将身体一节接一节的张开(太极拳称之为"松"),开尽之后又用意想以立体螺旋收缩,将身体一节接一节的合陇,用意一开一合,把自身的重量下沉到脚底,由地面反弹续节上行,顺势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腕、而指,节节贯串,将身体重量由脚根顺引至指梢,合势则引敌进使其落空,开势则使其失重跌出,全身放松开张,一动无有不动,整体和谐一致。
 
        太和至中,一合一开自能得机得势,能得机得势,就可以舍己从人,不抢先,不落后,将敌人的重量也顺势借过来,转一个"S"还给对方,势来不可挡,将对手制服。这在太极拳称为懂劲,懂劲以得势为基础,得势依赖阴阳相济,阴阳相济必须用意不用力,所用的意,就是八门五步十三总势之意。无力打有力,看似神奇,其实只是顺势。
 
        清初王宗岳的数篇太极拳理论,是很详细的太极拳心得报告,如果用势的角度去理解,细心研究,用身体练习引证,不难明白内里含义。其他的太极拳理论大都是王宗岳理论的演译与发挥,其中有正确合理的(如武禹襄、李亦畲的大部分理论),也有离题万丈的。
 
        研究太极拳须以王宗岳理论为基础,悉心分析,细心体会,只要方向正确,得遇明师入门引路,勤力练习,懂劲便不是遥不可及。
 
        太极拳的架子是顺势的练习,通过练习架子,慢慢领悟十三总势,将身体训练成势的载体,传导能量。熟习太极拳,拳架子是手段,不是目的,得意可以忘象。一般学太极拳不明白势,只重招式外形,没有把全身肌肤骨节,以八门五步之势处处开张,自身重量沉不下,全身关节不能既分开又贯串,不是僵硬一块,便是松软凹陷,空有全身重量不能成势利用。学拳不学势,只重拳架的高低大小快慢,研究各家门派的源流与外形要求,或把拳架子复杂化简化等等,都很难学懂太极拳。
 
        太极拳学得好,如水浪、如旋风,加在别人身上的不是力,是以我的体重,加上你打来的力量为能量,藉全身节节贯串,顺势以立体螺旋收缩及螺旋扩大传导能量,把能量敷在你表面浮起你、卷动你,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使你如入惊涛骇浪,把持不定,丧失抵抗能力。太极拳打人如海浪,因为太极拳本质上与海浪一样,都是势。
 
        要乘势先要明白势的本质,了解势是由整体分化为两股对立能量,再溶合二者为一的阴阳发展过程,能顺从一分为二,二又合为一的阴阳相济规律,就能顺势,能乘势,小可学好书法、太极拳,大可认识人生,了解历史、社会发展,明白世界潮流大势,立身处世,安家立业,都能进退有据,不怨天,不尤人,生生不息。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649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