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太极拳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演变成在公园里活动的『老人拳』。很多年轻朋友听到学太极拳就唯恐被贴上『老』字标签,避之而不及,即使是中壮年朋友也拒绝承认自己是到了学『老人拳』的年龄,总是推说等到六十五岁退休以后再说吧!事实上,太极拳在过去二三百年的历史中都是以技击武术作为训练的目标,甚至在风光的年代里还曾被称为『万拳之王』;而当许许多多的拳派逐渐挡不住时代的潮流而没落时,太极拳依然是最普及的运动,不能说是因为它的易学,缓慢或是保健的功能,事实上很多其他的运动都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太极拳可贵在可文、可武、可深、可浅、可慢、也可以非常快。慢是要我们能静,静能使我们思考,能思考便能修性,能修性则心清,心若能清,则快与慢只是一念之间罢了。古人解释太极的『太』乃是时间的无限大;『极_』是空间的无限大;虽然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来包容万象,却也就因为太极拳融和了道家、释家、儒家的思想精髓,提供了拳友们在修身与哲理上面钻研的兴趣。若漫指它是『老人拳』、『豆腐拳』、『摸鱼拳』,实在有愧我们祖先给我们保存的中华文化之宝。
尤记得小时候天天在苦读与考试中打滚,只有在夜深人静时陪着武侠小说里的主角练功,倒也能给自己麻木的心灵注上一剂清流。接着成家立业,小孩一个个出生,每天在外为着五斗米折腰,回家后就是尿片、奶瓶以及永远作不完的琐碎事,真正最亲密的对象就是那一张床,若是有时间去练拳,倒那不如拿来换二小时的睡眠。等到儿女稍长,偶而重拾运动的乐趣,才顿时发现自己二十岁的冲动只换得一副四十岁的躯体。人只会愈来愈老化,不管服不服,时候到了谁也奈何不了。太极拳虽非万灵丹、长寿丸,但是却能够兼顾松筋活骨,修心养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功夫益加深厚,护着自己在人生的下坡路上走得健康,走得稳。
我同多数人一样,在创业之初勤奋工作,日以继夜,每个月只有在结算收入的时候能够挤得出一丝笑容,结果几年下来全身上下毛病不断,先是心律不整,服药十年还被诊断有潜在的心脏病危机;再来是脚跟长骨刺,走路如走针毡;腰痛肩酸是每日固定的包袱。我买过许多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按摩垫,按摩棒,按摩椅,按摩球,连我工作的桌椅都换掉了,直到有一天弯下身来捡一枝铅笔,后腰肌肉抽了筋,痛的好似有人在背后捅了我一刀;结果打针吃药,躺了三个礼拜才能返回工作。我试过慢跑,可是太冷不能跑,太热不能跑,太饱不能跑,太晚不能跑,总是有理由跑不出门。我试过健身院,幻想着自己可以成为广告上的猛男一样有六块腹肌,结果沦为只是去洗个澡意思一下,其它的运动如打球被球打,游泳呛水,跳舞踩脚,气功打嗑睡,最后还是陷在沙发椅中最舒服。直到被人拖去学太极拳的时候还在心中嘀咕着若被人看到多没面子。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我的心跳正常了,腰不痛了,腿有力了,精神更加充沛。去年出席同学会,看到多年不见的昔日俊男美女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被催残的风华尽失,实在令人唏嘘,深深觉得再庞大的财富也买不回自己的健康与活力。
前人警告我们:『人老腿先老』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忙碌着用肩来处理事物,而且几乎有事物都是操作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上半身自然的会往前倾,时间久了地心引力就会使您的身躯愈来愈弯曲,直到有一天需要一根拐杖来支撑了。我们有两条腿原本是设计来带动上半身的前后左右上下,可是在现代生活里我们坐着太多,开车坐着,打计算机坐着,吃饭坐着,看电视坐着,连去逛街都在四处找椅坐一下;检东西,搬物品,穿鞋子,都舍不得蹲下去让膝盖有锻练的机会,久而久之,关节生锈,肌肉退化,最后还是得坐下来,坐在轮椅上。太极拳的原则却刚好相反,它认为人的上半身只是一个皮囊,塞满了重要的器官,只要有一个不舒服就会影响全身,而下半身只有两条腿,除了骨头就是肉,因此太极拳要求上半身松柔,尽量不使力,不受力,来养护里面的内脏;;而下半身的腿则让它加强功能,润滑关节,增加肌肉的耐力与弹性。等外形调适好了再调理内部,太极拳是动态的气功,以意念来主导躯体,逶过缓慢的动作,腹式的呼吸,意念的专注,使内在产生一种能量来按摩内脏,用意念练完一套拳就好像给自己的五脏六腑按摩了一次。
学拳容易,练拳难。容易学是因为动作很简单。不容易练,不是难在双手不可使力,也,不是双腿站不住桩,而是难在自己的心态不易改变。我看过很多朋友放不下牵绊,放不下自尊,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自己固执的包袱压迫着,被不能吃亏的个性抵制着;有些朋友急躁,求速成;有些朋友自负,好为人师;也有不少人期待着太极拳可以灭肥,生发,美肤,甚至于可治疑难杂症。有趣的是,学习太极拳时从一套简单的拳法中竟然可以反射出人生百态,而从百态之中看到自已的缺失,再逐渐的从缓慢的动作中探索自省,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所以说太极拳不难,是难在自己。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能够兼顾家庭、事业而又能专心练功的朋友真是幸运极了。大多数的同好都是在家庭与工作的夹缝中,只求那短暂一二小时的身心平衡,即使如此也足以令人钦佩了。在时中学社中,不少太极拳老师默默地耕耘了好多年,为我们华人之宝担负着传承的任务,他们牺牲家庭时间耐心的投入教拳,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将来我们的子孙不会转而向洋人去学太极拳。比起住在偏远地区的侨胞们,我们实在要惜福,惜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