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太极桩练功一百天心得(正文)

太极桩练功一百天心得

2013-01-07   李熠
核心提示: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跟刘老师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太极桩有一百多天了。第一次见到刘老师的情景,宛然如昨。 7月27日,是全世界都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跟刘老师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太极桩有一百多天了。第一次见到刘老师的情景,宛然如昨。
 
    7月27日,是全世界都会记得的日子­—伦敦奥运会开幕日。对于我来说,更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我在网络上搜寻到刘老师的在成都教拳的信息,征询了网友的意见,经过多方打听和电话联系,恰好在这一天的晚上有幸见到了刘老师, 开始跟他学习太极拳。当晚,刘老师给我讲解示范了太极桩功。从那日起,我安排好工作、生活与锻炼的时间,尽量坚持每天早晚练习一次。从开始一次5到10分钟,到现在每次30多分钟(有时40多分钟)。从最初一段时间刻意的忍耐和坚持,逐步转变为现在的舒适和享受。
 
    经过3个多月锻炼,自我感觉收获很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健身效果,甚至超出自己的预料。
 
    首先是练功后气息自然变得深长,丹田充实,心绪容易沉静下来,心理自控能力增强,越来越感到沉稳而自信。其次,太极桩要求身形中正,虚领顶劲,以前由于长期伏案工作造成的哈腰、抗背得到矫正。第三,无意当中肝胆疾患得到治疗。我有肝胆气滞型胆囊炎,往年每到秋季必发作几次,腹胀,胆囊胀痛,严重时既拉不下又吐不出,彻夜难眠,都靠吃中药、针灸才控制下来。今年入秋后虽偶有气滞感,但竟然没有发作,没有专门吃过药,没有针灸,我感到太极桩的调气式和养气式直接起到了保健养生作用。调气式和养气式都要求随身形的上下,要有领劲和沉劲,在领和沉的过程中,自然形成逆腹式呼吸,对内脏的按摩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身形的上下,上肢协调一致的开合或缠丝动作,每每身形一上一下,上肢一开一合,劲一领一沉,腹部一收一鼓,肝区会感到非常舒畅,中医强调肝喜条达,太极桩对调畅全身气机是非常显著的。我想这是胆囊炎未发作的重要机理。第四,太极桩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松腰坐跨,只要身形到位,强腰健肾非常明显,使人精力旺盛。
 
    练功一百天,我对太极桩逐步有了一些感悟,兹录于下,不敢说是正确的,但都是亲身体悟,愿与同好们交流:
 
    一、一定要早拜明师,亲近明师。我今年43岁,爱好传统文化。因为体质差,从二十岁开始,经常参加函授或购买书籍、光盘,陆续自学了马礼堂六字诀养气功、少林内劲一指禅、浑圆桩、少林易筋经、洗髓经、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最终觉得还是太极拳动中求静,适合自己,坚持得最好),都取得了一些健身效果。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工作繁忙等原因,一直无缘亲近明师,得不到言传身教,难以真正掌握功法精髓,无法深入精进,因此也坚持得好,停留于肤浅的养生效果。今年,好友同事英年重病(上个月去世),使我幡然醒悟到人生无常,人生苦短,不能再犹豫,必须克服困难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刘老师幼承家传,浸淫20多年,理解深刻,功夫纯正。他性格纯笃,为人谦和朴实,不摆架子,消除了我跟师学习的拘束感。我每周五赶车到成都面授一次。虽然我有一点太极操的基础,但对于真正的太极功夫而言,却完全是门外汉,以前杂七杂八所学的东西其实都是学习正宗太极拳的障碍。但他讲解细致耐心,通俗易懂,反复示范,一次又一次地纠正我的不良习惯。
 
    实践说明,有些东西仅靠自学自悟是不行的。很多关键性细节没有明师言传身教、光看书、看视频是无法掌握的。比如,如何领劲和沉劲,如何松腰坐跨,是否气沉丹田,上肢是否松沉,刘老师都有特殊的方法来验较。同时,练功时身形是否中正,桩架是否到位,都需要老师在旁边指点和及时纠偏。几乎我每上一次成都,刘老师都会给我纠正一、两个毛病,哈腰、抗背、僵硬、肢体整体协调差等问题逐步得以改进。随着要领一天天逐步做到位,大概一个月以后站桩的效果就感觉日益明显。不夸张地说,这100多天的收获,远远超过我10多年自学的效果。
 
    二、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练功时间,坚持不懈。要达到质变,必须有量的足够积累,量变才能发生质变。要出效果至少每次不得少于20分钟。我的感觉是,5到10分钟只是下肢刚刚过了疲劳关(随着功夫的深入,疲劳期会逐步缩短甚至消失),15分钟左右开始有功感,20分钟后才开始进入佳境。只要要领到位,20分钟后站桩都是宁心静气听呼吸,身形端正如同坐在椅子上,身心都很享受。同时,要天天坚持,不能懈怠。我曾经因为工作忙,有一两天练功时间明显不够,随后几天练功的疲劳感就很明显,说明头天的功夫积累不够。一日不练一日空,两日不练就退功。一天只练一次,肯定不如一天练两次、三次。
 
    三、最基础的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太极桩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功法,动作不多,看似简单,实际内涵丰富,要做到家很不容易。就像练习书法,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练的一笔一划,但是只有下足了的时间和功夫,才能品味出深刻的韵味,特别是那简单的一横,很容易看出练习者的功力。
 
    刘老师教的太极桩主要有预备式、站桩定式、调气式、养气式四个身法及其过渡动作。刘老师反复叮嘱不要急于求成,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忽视,每一个动作都是以后练习拳架的基本功。 比如,预备式暗含了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这些基本要领,尤其是预备式调气时的领劲和沉劲,实际贯穿了以后所有的太极拳架。不会领劲和沉劲,只能是徒有其形的太极操。调气式实际上就是太极的开合功,丹田的开合、身形的起落、上肢的开合与领劲、沉劲要协调起来并不容易,一旦协调起来,感觉整个身体就像以丹田为中心的气球,一开一合。我觉得,这一开一合中就暗含了太极拳的化劲。
 
    我认为,太极桩在整个太极拳体系中就像建造大楼打的地基和浇筑的主框架,地基越牢、主框架越中正严实、大楼才可以修得越高。桩功是体,拳架是用。太极桩到底要练到什么程度、要求个什么效果,刘老师目前没有明言。练了三个月,刘老师对我最好的肯定就是“还不错,有进步”。我觉得,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一是标准身架定型、娴熟、练的时候不走形;二是下盘功夫要坚实,半个小时算是基本合格;三是心静、气沉、体松,心境保持比较长时间的宁静,不浮躁;四是要形成以丹田为核心的整劲感,全身有浑然一体感。换句话说,站桩的时候,不仅仅是两条腿在站,站的、练的是整个身架,意、气、力、形的浑然一体。
 
    四、桩功炼到什么程度,才能悟到什么程度;悟到什么程度师父才能讲到什么程度。“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刘老师每周给我面授一次,但已足够我回去慢慢消化,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慢慢体悟。最初两腿较弱,站到10来分钟就全身发抖,无法深入。这时候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浑一体感”,不可能去考虑肩是否松沉,胯是否坐到位,师父自然不会给你作这方面的讲解。腿子的基本功夫都没有,其他都是枉然。等你下盘牢实了,自然就开始照顾意气、身形的协调,自然就会有这方面的不适感和疑惑,师父的指点自然就来了。站桩站的不只是两条腿,站的是整个身架,这种感悟就是在练功中慢慢体会出来的,当你练到是整个身架在站桩时,疲劳感会大大减轻。由此深入精进,就会有新的不适感和疑惑,师父的指点会越来越细致,就会取得新的进步。
 
    五、要紧紧抓住总纲,纲举目张。心静身正、虚领顶劲、松腰坐胯、气沉丹田是总纲。要贯穿桩功乃至拳架的始终。中正的身形是纲,肢节的开合、缠丝都应当是身体主干带动下的运动。具体的讲,是头颈、肩、脊柱、腰、胯、腿、脚协调一致形成的劲力带动上肢的运动(其中的肩、胯是肢体重要的连接关节,特别要相合。沉肩、坐跨不大容易做到位),这样上肢才不会僵硬(自我体悟),就像拨浪鼓。
 
    六、《太极拳论》、《陈氏太极拳图说》这些经典都是前辈高人刻苦修炼基础上体悟的总结。作为初学者,不宜过早涉猎,否则主观臆断太多,并不利于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练功。有了足够的功夫和体悟后,再去学习,理论和实践才能很好地结合,方才有所裨益。
 
    总之,太极桩就像一座风光旖旎的宝山,一层有一层风景,一层有一层收获。我认为,急于学拳架并不是明智之举。只要沉下心来,练太极桩不会感到枯燥。刘老师说他从8岁开始练桩功,到16岁才开始学拳架。我真的还远远不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326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