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对精气神的调养(正文)

太极对精气神的调养

2012-05-05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之术,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精、气、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太极拳拳经、拳论和运动特...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之术,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精、气、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太极拳拳经、拳论和运动特点入手,结合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控析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气、神的调养机制,说明太极拳运动的养生强身、调节身心的保健功能。
   
  一、传统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的固守
   
  传统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的固守,主要是对“先天之精”的充实和“后天之精”的蓄养。根据中医理论,“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遗传之精。“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后,来源于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积蓄部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均藏于肾,称肾精。肾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调节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人体内津水代谢的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中医的藏象学说,精气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有“夫精者,身之本也”之说。强肾养精,调节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是传统太极拳健身养生的主要方面之一。
   
  以腰为主宰的太极拳运动,有利于强肾养精,固守先天之精。太极拳运动要求上下肢的动作协调配合,并贯穿于腰间,以腰带动四肢躯干而使动作节节相连、连贯圆活。如 “云手”动作,两手的运动路线是互成上下,腰腿的虚实也是一致的。在手法上,如果没有腰的拧转,就不可能把“云手”的提、掤、转、按等动作做好。在侧移换步时,如果没有松沉腰胯,就不可能使实腿更加稳定,虚腿更加轻灵,以实腿送虚腿。太极拳理论极为强调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如“刻刻留心在腰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等等。要使动作做到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其关键在于腰。因此,太极拳的精髓之一是“活腰”。腰是身躯运动的总枢纽,是肾之府。全身上下以腰松活为主的运动形式,能不断地牵动着附着在腰部两侧的肾脏,使肾动脉的血流量增大,肾血管正常生理供血机能得到改善,进而提高肾上腺、前列腺、胰腺等体内分泌腺的功能,有利于先天之精的固守。
   
  先天之精必须后天之精的充养。后天之精有赖于饮食和脾胃的化生运输水谷精微。脾在生理功能上是对水谷、水液的消化、吸收、转输、散布,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脾在体上是生养肌肉,主四肢,故中医认为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太极拳动作的开合、起落、顺逆、直横等都是由不同的弧形路线构成的,以迂为直的圆弧运动、柔缓均匀的速度和深缓细长的呼吸方式,对脾胃起到轻微缓和的按摩作用,帮助其消化、吸收、流通。在变换步中的拗步、转腰、合胯、领膝、迈步等步法,可带动太阴经(脾)和阳阴经(胃)之脉气上升,使三焦之气机通畅,促进中土运化水谷精微,为先天之精的固养提供养料。水谷精气的增加既充实了先天之精,又促进津液的生成。在练拳中,口中常会产生出一种清甜稀薄的津液(唾液),这种口津有养肾的作用。根据中医典籍,“肾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所以拳家养生,很注重唾咽之道。实验表明,练太极拳能提高唾液溶菌酶的含量和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溶菌酶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加食欲;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提高,有益于排除入侵的微生物的感染,有助于免疫机能的加强。因此,练拳时口中生津液,应咽下不可吐出,以下降滋润周身。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77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