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读《太极圈》有感二则(正文)

读《太极圈》有感二则

2012-04-30   张宝银
核心提示:其一 《中华武术》2011年第9期“名家讲堂”栏目,吴文翰、赵幼斌、张全亮三位老师,谈了对《太极圈》歌诀的体会认识。拜读之后,...
  
其一
        《中华武术》2011年第9期“名家讲堂”栏目,吴文翰、赵幼斌、张全亮三位老师,谈了对《太
极圈》歌诀的体会认识。拜读之后,获益多多。

        《太极圈》歌诀,原始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太极圈》歌诀,逐句逐字应当如何理解?

         笔者有一本由田兆麟先生传蔡琅亭先生,由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毛笔书写的《太极拳谱
》复印本,其中《太极圈》歌诀文字如下: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静听参,倚身进退并比肩。学者要知造化理,只在粘连与捷圆。
         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众周全。要知圆球从此觅,久而久之得真荃。

         上述文字与《中华武术》9期刊出的《太极圈》歌诀文字多有不同,现据笔者体悟,浅述拙见如
下。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可单纯理解为退圈走化容易,进圈发放困难。关键问题是必须揣摩退
圈之时,如何同时进圈。退圈为“走”,进圈为“粘”;退不离进,进不离退;左退右进,右退左进;有退有进,即退即进,双方形体运动形成一个“阴阳相济”的太极球体,如此这般,就比较有所难度了。

          如何能达到退圈、进圈,“走”“粘”不离呢?在此修持过程中,不可离开“腰”,不可离开
“顶”,不可离开“后”,不可离开“前”。“腰为主宰”“虚领顶劲”,后要“拔背”,前要“含胸”。能“拔背”自可“含胸”,“含胸”源于“拔背”,故后字在前,前字在后。“拔背”须拔脊,“牵动往来气贴背”;“含胸”须松胸畅胸,不可形成凹胸。对于形体上下,前后,左右,务须认真修持之。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金木水火土,土为“中定”。进退顾盼定,“中定”最难。诸君必须对于“以进为退,退易进
难”细细研究之。

         此为动功静听参,倚身进退并比肩。

         推手练功,“走”“粘”全在动中求,此与打坐参禅,站桩修炼,迥然不同。推手练功中需静
静听劲,细细参悟,只有如此,才能沾连粘随,倚附彼身,凭藉感应,以进为退,随退随进,即退即进,进退自如,与尔两体连为一体,两人结为一人,并肩而走,比肩同行。“并肩”、“比肩”,意思一样,例:“并肩作战、比肩而立、比肩继踵、比肩接踵”等等。

         学者要知造化理,只在粘连与捷圆。

         “造化”者,自然之道也。学者欲知推手练功随人所动,自然而然的道理,此关键在于能够正
确掌握沾连粘随,在于形体变化得以轻灵、敏捷、圆满、活泼。

          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众周全。

          水磨运行,水为动力,磨由水催。水,缓催,磨,缓转之;水,疾催,磨,急旋之。推手练功
,“我似磨来彼似水,缓转疾旋随彼催”。彼缓催,我缓行之,“若苍龙随云盘旋缭绕”,此可谓之“走而化之”;彼疾催,我急应之,“似猛虎随风借势而动”,此可谓之“粘而发之”。“龙生云,虎生风”;“龙从云,虎从风”;“龙凭云,虎凭风”,龙形变化无穷,虎势气象万千。龙腾虎跃,龙形虎势,龙骧虎步,龙蟠虎踞,众象周全,变化万千,莫测所以。繁体字“众”,与“象”近似,“象”是否是“众”的误传。

         要知圆球从此觅,久而久之得真荃。

         太极拳,即是圆;“太极圈”,都是圆;平面圆,立体圆,大圆之中套小圆。其圆、其圈、其
球,大而言之,整体一个;广而言之,局部无穷;此即宇宙空间一个,无数星球旋转。要知太极拳“太极圈”之妙谛吗?请君从其间修之,练之,思之,悟之,求之,觅之。久久为功,久而久之,则可得到太极拳的真谛了。真诠者,真谛也。查《现代汉语词典》,“荃”,古书上指一种香草。笔者感到,“荃”乃“诠”字误传。

         《太极圈》歌诀,值得太极拳爱好者认真一读与研究。对于此歌内涵,笔者移樽求问,凑趣儿
聊聊,刍荛浅见,愿与同好共勉,并望前辈同道不吝指教之。

  另,对于太极拳学问,笔者近日又有感悟数则,其与《太极圈》歌诀虽无表面直接关联。

            一  顶劲通于天,形体空中悬。身形化四海,神气广无边。

            二  柔从自然来,松柔顺自然。着熟靠多学,懂劲凭多练。

            三  周身相照应,内外相呼应。懂劲靠感知,神明凭感应。

            四  和似春风柔如云,处处阳光处处空。阳光看见摸不见,空气无影又无踪。

            五  由重修成轻,由轻修成空,修到空时自神明。前贤有语谆谆告,用功日久豁然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71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