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开始进入学校,但是由于太极拳的动作多而复杂,对学生的要求高,教学时数相对少,学习的实际效果与学生学习的预期有差距,因此,学校太极拳教学,往往会出现开始时热情高,随着学习的进行兴致逐渐下降,甚至反感与厌学。笔者认为,只有提高太极拳教学效率,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致,缩小学生的预期差距,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把练太极拳作为终身健身的一种手段。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由组合。在首次上课合作分组时.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平时在一起了解多的,兴趣相投的.有共同语言的,就会自然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合作能深入,也持久,更高效.这是优势。其次,教师要对不能被自由组合的学生进行分配。学习内容提前布置。在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次课的内容及学习材料,让学生以小团体为单位.进行看图或看视频先学.要培养学生学习怎样进行识图,怎样看视频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解决了学生个体不能或不愿独立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先学.在下次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让小组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先学后教.最后不用教师教的新课程理念。
二、科学、人文、合理、高效地进行教学。
科学,是在教学中遵循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负荷规律等多种规律与原则;人文,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对待:合理.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场地器材.提供合理的教学方法;高效,是能调动师生各种因素,尽快地学会动作技能。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和精炼的讲解(多运用形象化讲解、13诀化讲解、术语化讲解)来教授动作,这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
1、教师要用技击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提出并分析每个动作的发力点、着力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提问.让学生思考、体验。
2、讲解肌肉的用力状况与动作的性质.分清型与法的关系.使学生对动作产生更深层的理解,加深记忆.从而表现出正确的动作定型。
3、提供多种学习方法指导.敏锐地洞察、捕捉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细微变化.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4、善于表达关爱学生。真诚流露感情,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以建立起和谐、民主、情感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只有采取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关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信.使之高兴地学练。教师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那么.太极拳教学的效果会倍增。
5、给学生留出相互交流的时间。教师让学生进行以小组或个人,互相进行切磋技艺,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勉励学生的上进心,使练习更加主动有效。学生自己讲解、示范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而且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做好复习巩固。
1、教学中采用“渐进渐退”的教学法及时复习。教师可以根据套路的难易及动作的内部规律,把套路动作分成若干个动作单位.如学习五个动作或动作单位后,学习第六个动作时,就从第二个动作进行练起,以此进行下去,这样做符合认识规律.使所学动作印象深刻,又做到了及时复习.学习效果会很好。
2、课后“过电影”复习法。利用睡觉前或醒来后把所学的动作从头到尾过一遍,这个方法对学习动作很有帮助.学生利用此方法与不用此方法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
3、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它是复习策略的高深层次。把学到的动作教会他人,通过课中小组内自由教辅.课后并能教会他人.从课内向课外合理、有效地延伸和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如:引导学生成立俱乐部、太极拳课外辅导小组等.让学生在课外把教学内容消化、运用.进而转化成为自我锻炼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提供比赛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在磨练中成长。
太极拳学完后,不能只是教师或学生自己评价打下分数就完了.一定要举行太极拳比赛以锻炼学生,并在学校网站、报栏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比赛就是学习与切磋技艺的过程。比赛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应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不仅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同时.还会经历比赛的挫折磨练.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会增强。学生参与评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