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太极拳
2004年我退休后,来到大兴区老干部大学向张全亮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当时对太极拳缺乏认识.凭印象觉得太极拳也不过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只是动作慢一点而已。但通过实践才逐步体会到,要真正学好太极拳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吴式太极拳。通过张全亮老师教练和对拳理拳法的讲解使我感到耳目一新,逐步体会到吴式太极拳是一种高品位的拳术,是哲理性拳术,是头脑功夫。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不是一般的健身形式可比拟的,每一招一式都需要你认真地去体悟,去感觉、去品。拳式处处要求“端庄平稳、气度开阔,单腿负重、川字步行.虚实分清、交叉协助......”我对吴式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吴式太极拳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开智开悟的极佳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益太极拳
从2004在至今,七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向张全亮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和梁式八卦掌。张老师因人施教,百问不烦,以他高尚的武德,精湛的拳技,深奥的理论,不凡的身法,为大家树立了典范。老干部大学太极拳班已开办九年了,一届届毕业生已超过千人。张老师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这块领域里耕耘。他在教学与做人做事中所体现出的大家风范,他对吴式太极拳和粱式八卦掌的无限热爱,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影响着一届届学员。在厂大学员中,在老干部大学领导和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通过张全亮老师多年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刻苦练功,我觉得吴式太极拳不仅强健了我的身体,还开发了我的智慧,净化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心扉,使我变得年轻了,有朝气了。
我非常庆幸在大兴区老干部大学,接触到了吴式太极拳遇到了张全亮老师。
再识太极拳
怎样练好太极拳?通过七年跟随张老师学拳和四年协助老师辅导学员练拳,使我对如何练好太极拳,特别是吴式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识。
太极拳运动是脑体并练的运动,要处处用心、用意,点一滴地修正自己的动作,一招一式都要保持清醒,自然、细腻、柔化、紧凑、舒伸的状态;要处处虚实分清,按窍运身,用意不用力。这样就会给你一种美的感觉,一种无法言表的享受。张老师总结的“松静除张、缓慢增力.细腻化瘀、想穴除疾,柔化抗衰、观妙开智,阴阳合德、与天同运”这几句健身原理歌诀,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多彩的科学内涵,文字上看似好理解,但真正运用到实际练拳中就不那么容易了。那种耐人寻味的内涵只能在长期的练拳当中去找、去寻、去求、不是朝一夕就能领悟到的。我认为练吴式太极拳是肢体上的保养,是思维上的修炼。由正安舒、内外三合、以神领形,是外形动态的标准,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神意不同处是内部运行的要求、理解了规范、要领、坚持习练,就会慢慢地进入太极拳佳境。
弘扬太极拳
近几年,来大兴区老干部大学报名学练拳的人越来越多。在张老师的安排下,我和马永兰、马永珍、刘庆芳四位学员荣幸当上了辅导员,协助老师辅导新学员。我们几位都以老师为榜样,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帮助老师辅导学员练习太极拳,老师有事或外出就由我们几个人代课,我们几个辅导员互相取长补短,紧密合作,克服了很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老师交办的辅导任务,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几年来,我们还经常协助老师组织培训有关部门交办的一些大、中型公益表演活动和市区级的一些武术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领导和群众好评。协助老师辅导,协助老师组织各种表演、比赛、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拳技水平、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辅导员刘庆芳技术精艺求精,做事认真,为人平和,诲人不倦,在我们几个辅导员中业绩突出。清河老干部处成立了近百人的太极拳辅导站,张老师把这个重担交给了他,他全心投入,教学有方,成果显著。在去年夏天的一次大型吴式太极拳表演台练中,清河老干邵处太极拳辅导站方队,虽然练拳时间短,但整齐规范,受到了张老师和清河老干部处的好评。他在团河公园辅导站代师传授的20多名学员中,有多人在北京市和大兴区的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马永兰、马永珍二位辅导员都已跟随
2011年11月初.我受鸣生亮武术研究会的指派,和其他四名会员到大兴区魏善庄镇四个村传授吴式太极拳。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天气寒冷,场地简陋,家务事烦扰等等,但这些都没影响我们教拳的热情和干劲,看到农村那么多中老年人喜爱太极拳,我们非常受鼓舞。通过一个多月的教授,魏善庄镇四个村的太极拳队都已学会了吴式简化太极拳16式。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不久会有更多的村庄与太极拳结缘。“拳术之道贵在精纯,成功之道贵在坚持.为人之道贵在诚信,育人之道贵在开窍。”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