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杨式太极拳两个问题之我见(正文)

杨式太极拳两个问题之我见

2012-03-06   武当   求实
核心提示:  前些时候,笔者看到了一位颇为知名的太极拳家写的两本书。书中谈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以及杨澄甫宗师传授的“两个”杨式太...
  
 
  前些时候,笔者看到了一位颇为知名的太极拳家写的两本书。书中谈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以及杨澄甫宗师传授的“两个”杨式太极拳架(大架子)的问题。
  
  关于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书中说:“太极拳包括五个架子,一个是八五式阴腿拳架(也称实腿拳架),一个是八五式太极拳阳腿拳架(也称虚腿拳架),一个是三十七式太极拳,另一个是太极长拳,再就是太极散手,门内人习惯称杨澄甫先生简化定型的这五个套路为‘老五路’。由于太极散手分上手和下手,既能单练也能对练,所以也有人把散手分成两路,故此也就有人把杨澄甫先生定型的太极拳拳架说成六路,随之也就有人将其称为‘老六路’。”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武术套路中的“几路拳”,是指从起势到第一段返回原位,为之“一路”,若该套路有多少段返回,那么,该套路就叫做“多少路(拳)”。所谓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实际上是杨家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先生及其子澄甫先生早年传授的一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其拳式名称顺序与后来澄甫宗师定型传授的大架子基本相同,只是少数拳式的动作要领和练功方法稍有不同而已。因为这个套路有六段返回,所以称为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并非什么秘传套路,也不是像这位拳家所说的那样,是澄甫宗师传授的四个拳架加上、下散手这样的“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现代尚有不少传人。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已故杨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汪老先生14岁就与其父跟随健侯先生和澄甫先生学习杨式“老六路”。练拳传拳七十年,内功造诣很深。汪老先生传授的“老六路”共89式:
 
  第一式起式至十五式十字手为第一路,
 
  第十六式抱虎归山至二十八式单鞭为第二路,
 
  第二十九式云手至五十式十字手为第三路,
 
  第五十一式抱虎归山至五十八式单鞭为第四路,
 
  第五十九式云手至七十三式单鞭为第五路,
 
  第七十四式云手至八十九式合太极拳为第六路
 
  (见汪永泉《杨式太极拳述真》第二章第二节)。
 
  汪老先生的弟子魏树人、齐一,再传弟子李和生等传人均有关于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著述。他们至今仍在国内外教授和传播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两套路和功法。另外,据笔者所知,在杨澄甫宗师的两部著述《太极拳体用全书》和《太极拳使用法》及其众多的后期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著述中,均未发现其所传授的“老六路”的有关内容和提法。
 
  对杨澄甫宗师所传授的定型拳架即杨式大架子,这位拳家在书中说:“其中太极拳包括三个拳架,一个是八十五式太极拳实腿拳架(阴腿拳架),一个是八十五式太极拳虚腿拳架(阳腿拳架),再一个就是三十七式太极拳拳架,实腿拳架和虚腿拳架的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是相同的,唯有大捋不同,大部分为实腿大捋和虚腿大捋两种推手法。”这位拳家以上所说,证据也欠充分,实属牵强。
 
  杨公澄甫是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也是现代杨式太极拳(大架子)的定型者。他集杨式三代之经验,改编定型这套拳架。他后期传授的主要也是这个拳架。其于一九三四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所介绍和传授的也是这个架子,并未说到他定型的是两个架子。事实上,澄甫宗师的主要传人如武汇川、田兆麟、董英杰、褚桂亭、牛春明、李雅轩、陈微明、崔毅士、郑曼青、吴志青、傅钟文、赵斌及其四位哲嗣振铭、振基、振铎、振国习练和传授的也是这个拳架。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董、李、陈、崔、吴、傅、赵及他的四位哲嗣都有著作问世。在这些著作中,他们传授的,仍然是这个拳架,并没有谈到他们传授的是“虚腿架”还是“实腿架”。杨公澄甫早期曾向少数弟子传授过速度较快和刚强有劲的杨式太极拳长拳,但这个拳架传播不广。至于三十七个拳式的“使用法”,只是“说明其用法”(澄甫公语),而不是一套拳架。
 
  毋庸讳言,在传习澄甫公定型的这套大架子拳架中,传习者由于师承时期的不同,及对拳式理解的差异等等,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加之澄甫公当年只留下一百多幅定型拳照,而各式之间过渡动作无法拍摄(当时未有录像技术),所以学者对各式之间的过渡过动作无法对照拳练,这也是各个传人在打法上产生的差异,出现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甚至个别动作不大相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起势、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之后的揽雀尾左拥势,一些拳家面向正南弓步掤出,一些拳家面向西南或正西弓步掤出,个别拳家甚至向东南弓步掤出(如吴志青先师)。
 
  又如转腰或转身(移动身体重心)的拳式,一些拳家主张“先坐实,后转腰(转身)”即虚腿转体,而一些拳家却主张不后坐,“实脚转根”即实腿转体等等。
 
  还有,一些招式的过渡动作,不同的拳家在打法上也不尽相同,如单鞭过渡到云手和玉女穿梭,高探马过渡到左右分脚,退步跨虎过渡到转身摆莲等。就是澄甫宗师同时期的弟子,也出现不同的打法。
 
  至于拳式,由于澄甫宗师当时没有确定拳式式数,因而,各拳家所定式数也不相同。吴志青传授的为81式,傅钟文传授的为85式,杨振基传授的为91式,杨振铎传授的为103式,崔毅士传授的为108式,而李雅轩传授的为115式等等。但是尽管式数不同,都是杨公澄甫定型的这套大架子,都是这么多动作。式数的不同是因为他们将一些拳式或分或合所致。
 
  所以,澄甫宗师定型的拳架只有一个,不是两个,没有“阴腿”“阳腿”之分,只是打法风格不同而已。
 
  若如这位拳家所说,揽雀尾左拥面向西南,采用“实腿转体”的打法为“实腿架”;而揽雀尾左掤面向南,采用“虚腿转体”的打法为“虚腿架”。那么,崔毅士先师左拥面向南,吴志青先师面向东南,但他们是实腿转体打法,请问,他们打的是“虚腿架”还是‘实腿架”?
 
  又如,李雅轩先师,杨振铎老师左拥面向西南,但他们打的是“虚腿转体”,他们打的又是哪一个拳架?
 
  对于这些不同打法,一些先师如李雅轩、杨振基先生等在他们的著述中曾作过一些说明和解释。
 
  近日一些杨式太极拳邀请赛根据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参赛选手的名册中注明其参赛拳架属“某某某风格”,笔者认为,此举十分明智,也十分公正。既尊重参赛选手的选择,又有利于评委们的评判和打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26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