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闲话陈氏太极拳(正文)

闲话陈氏太极拳

2012-02-17   中国青田网
核心提示: 当年太鹤公园里玩陈氏太极拳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都说我练的是“硬拳”。现在咱青田认识它、练它的人也多起来了。不过种种原因真明...
  
      当年太鹤公园里玩陈氏太极拳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都说我练的是“硬拳”。现在咱青田认识它、练它的人也多起来了。不过种种原因真明白的人还真不多。记得当年一位老先生学了一下老架一路觉得很不错,就匆匆教跟他一起的人。学的人也感觉挺不错的。就每天早上坚持练。结果现在个个都说练不动不练了。怎么会这样呢?在陈家沟太极拳馆七老八十的练二路炮锤的都大有人在。教书老师都知道“因材施教”。太极拳也是一样的,分高、中、低架。每个人练法是不一样的。二是太极拳几百年来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训练方法。单单学一个架子就有“学架子、整架子、捏架子、顺架子……”还有“学架子容易整架子难。”所以得不得法、有没有明师指点确实很重要。

  陈氏太极拳是武术、是体育、也是文化。它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国家已确认河南温县陈家沟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它把武术、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健身防身修身融为一体。先说这中医经络。《黄帝内经》说“经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你看这东西厉害吧。而导引和吐纳是中华源远流长的养生术,是气功和内功的先导。武术就不说了,这几种东西糅合在一起,其作用可想而知。现在全世界练的人越来越多。都影响到美国前总统布什家了。
 
  古人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生智,定生慧” 陈氏太极拳虚极静笃,中正放松。所以要想更有智慧,不妨练练。知识是学来的,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它不同于读书,不是知道就行的,要学还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很多人都觉得太极拳会很难学,其实只要按老师的要求规规矩矩的练习就成的。现在做家长的培养孩子,虽然大家不一定都认同“读而优则仕”,但事实上现在的小孩确实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有没有想过让他们练练陈氏太极拳呢?须知“教育不等于训练,训练才能改变能力”。这样做至少可以让孩子增加一点胆气、正气。这会是小孩一生的财富。所以它不单单只具有中老年健身的功能。在校大、中、小学生练习也应该是上选。特别是有部分很聪明的学生,读书就是读不起来,家长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到处请老师、为孩子换学校,可孩子还是读不起来。花了好多钱和精力,结果惹得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自己也自暴自弃、家长一直忧心、最后只得放弃。搞得孩子一直心存自卑。怎么不知道“有余力,则学文”呢?其实这种孩子很多都具有高智商。只因为他们的部分能力有欠缺。不如早点练练陈氏太极拳,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毅力、右脑智力等等多种能力;同时让孩子也早点懂得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能连读书都好起来。还让孩子充满自信。
 
  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交辉。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十七届六中全会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显示了领导层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再认识。像咱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青田这么多华侨,是不是大家也应该练练国粹陈氏太极拳呢。 在休闲健身的同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记得让在国外出生的年轻一代回来时也顺便学学,体验体验,休闲交友,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
 
  咱古人强调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叫内圣。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叫外王。“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实当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怎样休闲、怎样养生学习学习确实也很重要。虽说:“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但练练陈氏太极拳,一来丰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二来企业家的修炼里不是有“琴、棋、书、画、剑”吗?所以它确实也应该是一种需要。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形意结合,连绵不断,结合内气鼓荡,祛病养生;其技法以柔克刚,松活弹抖,窜蹦跳跃,闪惊巧取,四两拨千斤,学学练练每天出上一身汗,洗个澡,饭量增加,饭菜味道变得更为香甜,怎么样?这口福不错吧。练得筋骨活络,全身协调,周身愉悦,怎么也算是一种优雅高尚的享受吧。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09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