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不能远离技击(正文)

太极拳不能远离技击

2011-10-10   李亭全
核心提示: 编者:本文节录自作者《深究技击是太极拳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一文.该文曾入选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拳论文报告...
  

 
     编者:本文节录自作者《深究技击是太极拳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一文.该文曾入选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拳论文报告会并获三等奖.刊出标题是编者加的。
 

      纵观太极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技击是太极拳更深层次的内容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然而,在今天的太极拳界,却出现了一种“远离技击”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养生是大道”,“技击是小道”;“小道磬须服从大道”;“技击是学习技艺的‘末端”’;“如果太极拳仅限于实用的目的和技击的追求,而心灵没有更高地修为……即使天下无敌手,充其量不过一介赳赳武夫,一个浅薄的拳手,而成不了众望所归的太极大家。一个最好的太极拳家,就是得‘道’当慎守,心态远离技击,远离争勇斗狠。因为太极不仅仅是技击。”

 

       这种理论似是而非,其对习练者的误导,值得太极拳界关注与探讨。

 

       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内外俱练、体用结合、讲究技击艺术的拳术。技击不是“末端”,不是“末技”,而是太极拳深处的核心。技击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太极拳的灵魂与精髓。    从太极拳产生的那一天起,陈王廷以及之后的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孙禄堂、杨澄甫……,一代又一代的太极大家,始终对它的技击内含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寻觅、研究,从而推动太极拳不断地向前发展。

 

       关于研究技击在太极拳修炼体系中的意义,正如太极拳大家杨澄甫先生所讲:“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他还讲:“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由此可见,单纯地把拳架打好,仅仅是习练太极拳的开始,而要将太极拳引向深入,还必须在练好拳架的基础上,体用结合,学习好技击,研究好技击。否则就如杨澄甫所讲:“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

 

       而上述那个“太极拳要远离技击”的理论.把技击当作“学习技艺的‘末端”’.是“雕虫小技”,颠倒了技击与练拳的深浅关系,阉割了技击在太极拳中的灵魂与核心的作用。

 

       这个理论,还把追求技击,与“心灵没有更高的修为”混在一起;说“即使天下无敌手,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介赳赳武夫,一个浅薄的拳手,而成不了众望所归的太极大家”。又把仅练好拳架,不去习练技击与所谓得“道”简单生硬的捏在一起,说成:“一个最好的太极拳家,就是得‘道’当慎守,心态远离技击,远离争勇斗狠。”两者比较,给习武者以误导,使习武者认为学习技击、追求技击是误入了“小道”和“争勇斗狠”的歧途。必然影响习武者对太极拳深层次精华的追求与寻觅,给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知道,练拳的过程就是“养生”和“心灵修为”的过程。那么,练习技击追求技击,是练拳的继续和深入:自然也是“养生”和“心灵修为”的继续和深入。这个理论,把学习技击追求技击,与“养生”和“心灵修为”对立起来,说“养生是大道”“技击是小道”;“小道必须服从大道”:我们不明白难道习练技击就不能“养生”和“心灵修为”了吗?

 

      太极拳因有独特的技击功能而产生,又因有独特的技击功能而发展。技击是拳术的核心与灵魂,任何拳术离开技击,也就不是拳术了,太极拳也是如此。上述那个理论,把太极拳混同于一般的体育和普通的养生术,歪曲了技击在太极拳发展中的意义,削掉了太极拳中最实质的核心,必然使太极拳失去向前发展的动力。

 

      实践证明:太极拳因其绝妙的技击技艺而精彩,因习武者对其技击技艺的追求而不断地向前发展。技击给太极拳注入了灵魂,注入了魅力,注入了生命。习武者不懈地深入研究追求技击技艺,必然成为太极拳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太极拳要远离技击”的理论,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害,应该予以批判。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02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