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慢而无力。学者多怀疑之。或谓不能应用。徒能锻练身体。盖练拳之道。首宜研究学理。学理了然。再学方法。方法精熟。始能应用。非拳术之不能应用。实功夫之尚未练到耳。如炼钢然。由生铁。而炼成熟铁。由熟铁。而炼成纯钢。非经过长时间之火候不为功。夫太极拳之所以由慢而成者。其练习时间。纯任自然。不尚力气。而尚用意。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是以沈气松力为要。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制刚。无中生有。有若无。实若虚。逆来顺受。不丢不顶。均系虚实之变化也。慢者缓也。慢所以静。静所以守。守之谓定。此即心气之中定也。心定而後静。静而後神安。神安而後气沉。气沉而後精神团聚。乃能聚精会神。一气贯通。慢由於心细,心细则神清。神清则气爽。乃无气滞之弊。快由於心粗。心粗由於急。急则气浮。气浮不沉。心急不静。不沉不静。心无所守,则散乱之病生。虚灵二字。更无由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者。由於感觉使然。故其拳架系锻练身心以为体。功夫出自推手而为用。
推手之初步。专在摩练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觉。感应精微。致用无穷。故能知己知彼。其滋味则心领神会。非笔墨所能形容。其变化之无穷。皆由感觉之灵敏。故能知其虚实。而便利从心。此慢与不用力之义也。
中定
伸屈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亦道之本也。
虚领顶劲
顶劲者。即顶头悬。头顶正直。腹内松净。气沉丹田。精神贯顶。如不倒翁。上轻下沉。又如水中浮漂。漂然不没之意。歌曰:神清气沉任自然。漂漂荡荡浪里攒。凭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感觉
身有所感。心有所觉。有感必有应。一切动静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互生不已。感通之理。精义入微。以致用也。推手初步。专在摩练感觉。感觉灵敏。则变化精微。所以无穷也。
听劲
听之谓权。即权其轻重也。在推手为侦察敌情。听之於心。凝之於耳。行之於气。运之於手。所谓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听而後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就其屈。乃能进退自如。
问答
我有所问。彼有所答。一问一答。则生动静。既有动静。虚实分明。在推手则以意探之。以劲问之。俟其答复。再听其虚实。若问而不答。则可进而击之。若有所答。则须听其动静之缓急。及进退之方向。始能辨其虚实也。
虚实
兵不厌诈。以计胜人也。计者虚实之谓。拳术亦然。姿势,动作,用意,运劲。各有虚实。知虚实而善利用。虽虚为实。虽实犹虚。以实望虚。避实望虚。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或先重而後轻。或先轻而後重。隐现无常。沉浮不定。使敌不知吾之虚实。而吾处处求敌之虚实。彼实则避之。彼虚则望之。随机应变。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攻其势。如医者视病而投药。必先诊其脉。观其色。察其声问其症。故曰。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