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歌》是一首古代太极拳的拳谱歌诀,歌诀完整地描述了一个从与敌人接触后开始至发劲攻击敌人的全过程。那么,《打手歌》所描述的这样一个过程究竟是反映了太极拳无数武术应用形式中偶然的一个还是经常的一个呢?对照《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代经典拳谱辨证地分析,可以发现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经常的,而是太极拳所有武术应用形式的浓缩概括。这就是说,凡是太极拳对敌搏斗,可能有几个回合,也可能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回合,但每一个典型回合发劲攻击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性的、规律性的、本质性的反应。《打手歌》正是阐述这么一个反应。在明确了《打手歌》所阐述的这样真实内涵后,就又可以明白,原来《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整篇论述,比如“本是舍己从人”等等都是从多个角度对于太极拳这一个反应的理论总结并称之为“随屈就伸”,而《打手歌》除了“即出”以外的全部内容则是《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具体连续化并称之为“沾粘连随”而已。
为什么说“随屈就伸”或“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特征性、规律性、本质性的反应。这是因为只有这一反应才是太极拳在所有武术中绝无仅有的;而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武术上擅长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和养生上擅长于“健身祛病”、“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这一反应是最根本的行为奥妙。因此,太极拳每一个典型的拳式都必然包含着《打手歌》所叙述的过程。由此可见,是不是真正的、纯正的太极拳,《打手歌》就是最直观的鉴别明镜。或者说,用以王宗岳的拳术理论为代表的太极拳经典加以评判,如果称为“太极拳”的拳术,整个套路基本上每个拳式都包含着《打手歌》所叙述的过程,无疑就是真正的、纯正的太极拳;如果整个套路不少拳式没有《打手歌》所叙述的过程,无疑就是不纯正的太极拳;如果整个套路几乎没有《打手歌》所叙述过程反映的拳式,无疑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对于《打手歌》所叙述的太极拳的这一个反应,郑曼青先生将其表述为“学吃亏”。这“学吃亏”不仅是学练太极拳最初步的入手功夫,而且也是太极拳学练始终所追求的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功夫和最上乘阶段的主要功夫。学练太极拳如果不由此入手那就是未入太极拳之门就与太极拳南辕北辙分道扬镳了。现代有很多太极拳名家都自说自话地对“太极拳”作了多种解释,有的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自创、自编、独家发明了很多理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映这些太极拳名家还没有弄清楚太极拳究竟是怎么样的。而《打手歌》其实就是“太极拳究竟是怎么样的”具体形像的标准答案。《打手歌》中有多句现代脍炙人口的、对《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不可替代补充说明的、对太极拳学练具有权威性指导的经典成语,而在现存的自古以来的太极拳文献中,这些成语大多又是在此歌中首次出现。因此,《打手歌》也是一首学练太极拳不可多得的、无可替代的、必学的经典拳谱。
【字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