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流派 > 和式太极 >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创编与解读(正文)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创编与解读

2010-11-12   洪浩
核心提示: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一项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等级制度。以此为依据而制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一项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等级制度。以此为依据而制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旨在完备《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试内容和等级标准。《和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一本分册,是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学与考试用书。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创编与出版不仅对引导和式太极拳习练者通过逐级晋段,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和式太极拳技术,科学进行锻炼具有指导价值;而且对和式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创编

 

  2008年5月24日至6月3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起草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远离城区的小汤山,与会的近30位专家,集中创编长拳、少林拳、和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咏春拳、短棍、自卫防身术、武术功法、趣味武术10个系列的段位制教程。和有禄与我担任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技术的起草工作。

 

  尽管拳架、推手和散手融为一体是和式太极拳的一大特色,但创编既能单练、又能对打、还能实战的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技术并非易事。第一次起草工作会议之后,我们便投入紧张的创编工作之中。按照创编要求,首先将和式太极拳72式传统套路中的一些典型动作挑选出来,按照“打、踢、拿、靠、摔”进行归类,而后根据段位等级和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合。此前,为继承原生态的和式太极拳,和有禄与其弟子曾创编了“练打结合”的四式、八式、十六式和式太极拳,这与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创编思路十分吻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很快完成了初段位的初稿,并得到与会专家们的认可。

 

  段位制系列教程创编的主导思想是在保持拳种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回归武术“练打结合”的传统。集中创编期间,宾馆外的空地上,有各创编组忙碌工作的场面;楼道里,有两两对打的情景;房间中,不时传来激烈争吵的声音。深入其中,能深刻体会到此次段位制系列教程创编对继承武术传统的影响。

 

  经过十天日以继夜的紧张工作,我们完成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1-6段单练和对打套路的创编任务。北京会议结束后,和有禄多次前来河南大学,我们一起反复研练。2008年7月底,中国武术协会又邀请和式太极拳名家和保森、李随成、李健到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参与起草、演示工作,经商讨完成了套路的定型与拍摄。

 

  2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解读

 

  《中国武术段位制》将习武者的水平由低到高分为段前级(1-3级)、初段位(1-3段)、中段位(4-6段)、高段位(7-9段)。段前级以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为主,重在培养习练武术的兴趣,《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不分拳种;1-6段以技术为主,达到6段者,必须系统地掌握某一拳种技术;7-9段则侧重从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情况以及对武术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分概述、段位制技术图解两章。概述一章重点介绍和式太极拳的历史沿革、和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段位制技术图解一章是和式太极拳1-6段的单练、对打、拆招技术图解。作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一本分册,教程遵循系列教程的编写体例,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段位技术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教程以和式太极拳的“打、踢、拿、靠、摔”5类技术元素为基础,通过逐段增加新技术元素的方式,创编1-5段的技术内容;6段则是对上述5类技术元素的综合。在逐段增加技术元素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增加动作数量。同一技术元素在不同段级中的动作难度也随着段级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按照逐段增加技术元素、动作数量、动作难度创编出来的段位技术,不仅有利于习练者明确段级之间的差异;而且,随着段级的晋升,逐步掌握和式太极拳技术体系,体现了循序渐进、系统学习的原则。

 

  其二,遵循“练打结合”的传统训练原则。每段技术内容的单练套路既能单练,拆开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的练习,还能以拆招的形式体现实战用法,充分突出传统武术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技术要求。因此,同一技术动作在三种练习形式中所表现的动作幅度、节奏、劲力也各有侧重,在不同段级中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上金刚”动作,单练时动作要圆活,对打时要注意“掤、捋、挤、按”的变化,实用拆招时要突出攻防。同样是“上金刚”动作,在一段主要表现“打”法,三段主要表现“拿”法,而五段、六段则表现为“靠”法和“摔”法。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在对传统和式太极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典型动作,既遵循了段位制教程的创编体例,又保持了和式太极拳的原真性,还符合时代需求,这是和式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中的创新,对和式太极拳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774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