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深切缅怀恩师李经梧先生(正文)

深切缅怀恩师李经梧先生

2008-11-14   中国太极拳网   张玉琮
  



  值此我国当代著名太极拳家、武术界前辈、我们的授业恩师李经梧先生诞辰九十六周年之际,作为李经梧宗师之后人,本人谨代表本人和本人的弟子们,深切悼念和真挚缅怀这位为我国武术事业做出过不朽贡献的一代太极拳大家。他老人家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十一个年头了,但他那高大的形象、高尚的武德、高超的拳艺却永远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先生名作魁,字经梧。一九一二年农历十月初八日生于山东省莱州市过西村。一九九七年五月二日辞世于北戴河,享年八十五岁。老人家毕生习武、研武、传武。弱冠结缘武学,转益多师,犹善内家。一九二七年在哈尔滨从名师刘子源先生习密宗拳。而立之年旋寓北平经商。先后师从吴式太极拳传人赵铁庵、杨禹廷、王子英,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诸公习吴式、陈式太极拳。其时拳艺进境一日千里,尽得精奥,登堂入室,独步一时,同门中推为翘楚。一九五九年在国家体委的主持下,由先生演练,八一电影制片厂成功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简化太极拳》教学片,功及于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一九五九年调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工作后,先生即把太极拳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用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老师亦时常告诫弟子和学生,要谨尚武德、慎于较艺,不可损坏淳正的太极拳家的形象。所以大凡与李老师推过手的人,没有不心口如一、折服不已的。

  李经梧老师不仅习武奋然,且非常注重武术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亦潜心于太极拳之医用保健研究。一九五八年,受国家体委委托与名人唐豪、顾留馨、李剑华、李天骥、陈照奎等共同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并与李剑华先生主笔完成了陈式太极拳一路手稿和陈式二路拳谱的修补工作。一九六零年将秘不外传之功法“太极内功”著述成文、公诸于世,并于一九八六年由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九六四年,在体育报发表了《谈太极拳的抽丝劲、螺旋劲、缠丝劲体会》一文。一九九三年亲自审定主编了《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一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著述影响卓著,泽被后人,受到从学者的欢迎。不愧是对这项事业的一大贡献。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固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为异端耳。”今天重温宗师之训,仍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当以此为继承、发展李经梧先生所传拳学之宗旨,以此为志,以此审己,以此处世。

  修德:乃为道德、品行之修为。习拳首重武德,历史上自有武术之日起,武德即为练武之人修身、正心的第一要则。人无德守,所习之武必落庸夫、俗子的打手之流,难成大器。就传统言,首重德性,其应遵之信条,如尊亲、敬长、重师、尚友、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故习武有“武德为先”之论。李经梧宗师的弟子、门人,均应承其训,除恶扬善,均要以武德则守处世为人。此为李经梧宗师所传拳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研拳的正道、明途。

  研艺:乃研求技能、技艺、艺术之谓。拳学一道技艺精湛、功底深厚,其造诣境界的修为,则为实力之体现。而得其所学,其训练功法的正确性、体认拳理的符理性与指导心法(口传心授之学)的实用性,则是拳学造诣修为的基础和保障。所以研拳必须精益求精,去伪存真,持之以恒。而研习拳学造诣的标准,则为“强身健体”、“应敌制胜”的养生、技击并达之学,此是拳学特有之定义,以此为区别于其它学术的特点、特长和独到之处。如不具备养生、技击实用之效和实力的特点也就不是拳了。另外拳学还应在其特长、特点求达之同时具备思想境界、文化素质、渊博知识、人品修为等综合境界的内含。故拳学养生技击的务实应用与综合修为的境界和科学的学术理念,三者同达并具方为拳学整体。而以此修为,还当知“学无止境”,故李经梧先生有“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练到老站到老”之论。拳学之研是长期系统的体系工程,非一日一时之为,故门人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参悟、验证其学、精研不辍亦为研求拳学提高技艺和进步发展的重点。

  团结:团结之解为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和任务而联合、结合之意。门人之间、组织之间的团结是李经梧拳学继续发展的关键,故“团结就是力量!”。李经梧宗师的传人至今,其传人已有四、五代,所传均为李经梧宗师之艺,各师所传和再传之人,溯其根源本就是一家,同出一脉,更需要在拳学的原则、增进同门之谊,互相多沟通与交流,在不分彼此,共同为李经梧宗师所传拳学发展尽心尽力,我相信,李经梧宗师所传拳学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从而为李经梧宗师所传拳学和中国武术在国内和世界范围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李经梧宗师“利国利群”的拳学理论必将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弘扬、实践和发展!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李经梧宗师诞辰96周年,追思先人,更应有现实的实际内容和长期、深远的理念意义,作为先师传人,当以继承发展先师的拳学为志、以修德、研艺、团结并重为先,方不负李经梧先师孜孜不倦的研求、传艺之恩。


李师之传人:张玉琮 
再传弟子:  李淑新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42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