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徐光春纵论博大精深中原文化 讲话全文特别报道(正文)

徐光春纵论博大精深中原文化 讲话全文特别报道

2008-09-08   网络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香港恳谈会现场



白马寺

 编者按

    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引起与会人士和香港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与强烈共鸣。徐光春书记首次对中原文化进行全面、准确、系统、深刻的解读,经本报在第一时间报道后,迅速引起广大读者和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等网站予以转载,引发网友热议。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报今日特别推出大型专题《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将录音整理后的讲话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这次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和平台,组织“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河南和香港各界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这里,我愿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这个题目作一主题发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中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们现在讲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崛起。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两年多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来香港前,我又花了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在河南乃至全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热潮,两种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在介绍中原文化之前,不能不说说河洛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思考,参考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文化,集中体现在地域范围、存在时间、文明起源、思想内涵等几个主要方面。从地域范围看,河洛文化的产生地与发展地都在中原文化的地域内,主要是在豫西的洛宁、孟津、巩义一带,比中原文化的范围要小的多。从存在时间看,河洛文化只是中原文化的一段历史,主要是宋代之前,尤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重点;而中原文化不仅包括古代、近代,也包括现代和当代的一切文化现象。从文明起源看,河洛文化只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主要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为标志,中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其他源头。从思想内涵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包罗万象,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对前者主要是以社会上层为依托,侧重于精神上和理论上的研究,而对后者则是以社会大众为基调,贯通上下,融会古今,注重传承、实用研究。由此可见,河洛文化诞生在中原,繁荣在中原,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前期的核心和主流,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和辐射性。

  下面,我就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显著特点和重要作用向大家做一扼要介绍。

  一、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讲,她包含以下十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史前文化

  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出土的酿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2 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里。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我省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中原和全国各地的民俗,也有不少与龙有关,如每逢喜庆之日舞龙灯,农历二月二祭龙王、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就是龙。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3 政治文化

  历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政权更迭、政体演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大舞台,发生了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黄帝是公认的先祖,开创了初始的政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交往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政体的发展,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封建制度。从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几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中国自古“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来。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80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