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练成钢铁筋骨皮 修成满胸文武气(正文)

练成钢铁筋骨皮 修成满胸文武气

2008-09-08   taiji.net.cn
  



  狄龙这名字以及他高大威猛的形象,与众不同的个性,相信除香港观众视他为大侠的化身外,内地的观众对他也不会陌生。尤其近年他演出了不少在两岸三地播映的剧集,包括《包青天》、《还珠格格Ⅱ》、《飞龙将军》等。当然,还少不了1986年吴宇森所拍走向好莱坞之作《英雄本色》。

  从狄龙30多年的演艺生涯,不但可以看见香港影业的进化和演变,更可以一窥武术之大全。可是,不少人都知道,“龙哥”(辈份高,做人和说话认真乃赢得此尊称)是个挺沉默寡言的人,他不喜欢参与电影圈某种呼朋引伴、随意胡言胡闹的生活,他也不随便接受访问,声言:“我已经到了化境,曝光、争取机会的事留给年轻人吧。吾生有涯,但学也无涯,为何浪费时间去做话不投机的事呢?!”

  当我准备写这篇稿子之前,特地致电狄龙,声明要好好地谈谈话。难得的是不时碰面皆匆匆互丢三言两语(好像这已比“ 半句”多几倍了)的他,爽快地说:“好,我们超过10年没好好地谈话了!”更没想到,我们在茶室甫坐下,就不约而同互相作“亲切的批判”:“人家都在说你偏激、固执、认真得可怕!”我们好像武林高手久别重逢般哈哈大笑起来,声震四座。

  贫家少年为谋生计学功夫拍打戏

  讲起狄龙为何学武功?那就要回到香港上世纪的60年代,还有木屋区,还会"制水"那个时代。

  他喟叹一声:"住在木屋区那些地方不少男人都是有背景的,并非善类。为生计,我中学未念完,便在杂货店送货,没料到,放下物件打一会蓝球,东西就被人搬走,理论不果,少年自是易动气,动起手脚自然被人打,常被人打;我妹妹去挑水,又被人抢走水或遭调戏……去学功夫是极自然的事。后来,我考入了邵氏公司的'南国训练班',为期半年的各项演技训练里,我自然是落力于功夫和骑马。那时,林蛟师傅来教过我们。其后,为拍戏,我什么功夫都学,挺迷的,空手道、跆拳、泰拳。张彻以前的武指是刘家良、家荣兄弟,由他们那儿偷师了洪拳。由唐佳那儿,我又吸收了点北派……这种种,都使我懂得拍戏时如何做到既好看,又减少危险。"

  狄龙表示,最美好的时光,就是70年代在邵氏公司时。"公司后山有马房,养有几匹马,供拍戏和骑练。我申请得骑马纸,清晨6点钟去练骑马,间或学车,学英文,看书报,拍戏,那时生活真美好!邵氏也是黄金时代!"

  那时候,狄龙可谓是邵氏公司与大导演合作最多、拍戏也最多的代表性小生,包括:张彻的《后生》、《十三太保》等;李翰祥的《倾国倾城》、《武松》等;楚原改编自古龙武侠小说的连串浪漫大侠片如《天涯明月》等;孙仲的《风流断剑小小刀》等。狄龙觉得这四位导演让他扮演不同的角色,丰富了他的演艺,自己对演过血肉横飞的汉子、文雅的大侠乃至尊贵的皇帝,如此多元化的角色,表示有点满意。现在以上经典影片已由天映公司制成VCD发行。

  他非凡的认真是演艺圈中罕有的

  我在大约20多年前,已经在邵氏片场发现狄龙是个好学不倦的演员。第一次,我坐他的顺风车往市区,他一开车就按响了录音机,"在学英文哪?"我问。那时的他较腼腆,轻轻说:"少年时没读好书,英文现在很重要,把握时间学得一点就一点。"第二次,在路上我碰见他正要跨上摩托车,背上大皮袋中的两个大本子滑落在地,我顺手帮他拾起并翻看了一下,惊异地发现本子内考究而优美地贴满了由报上剪下来的专栏或讨论文章。我没有告诉他其中有两三篇是我用另外笔名写的,还问他收集这么多剪报干嘛?他还是轻轻地说:"他们写得有值得我学习和再看的地方。"第三次,是他在演李翰祥导演的《倾国倾城》的时候了,只见他这个光绪帝,在片棚外,独自认真地练习一个搀起下跪者的动作,只是一个简单的搀起人的、皇帝常有的动作,他竟独自在那一角试了好多次——我没有把这发现告诉任何人包括他,但当时我深切地感到他有非凡的认真。第四次,我到他家去拍照,竟发现他设有完备的练功木桩、大刀等。到今天,我甚至可以用"狄龙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来形容他,这印象是20多年积累下来的。而且我认为他这种不断对自我要求的固执,是在演艺圈中罕有的。

  较为遗憾的是,由于他对完美的固执,使他倡言"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令人觉得他好像很"酷",可老朋友、老人家们便会知道,他总是默默地去做给影界前辈看病、关照生活的事。例如,在10多年前,并非最富有的他,已捐了10万元给娱乐记者买了个会址;又如,提起去年病逝的张彻导演(他的恩师),张导在病床上临终仍替他人的剧本想点子,终生挚爱电影事业,影界仿佛辜负了这位老影人,狄龙深感气愤、失望,并为张彻晚年之贫病掉下眼泪——如非亲眼目睹,你不会相信一个纵横电影界30多年的大侠,竟还有少年般的真情!

  戏里戏外真真假假大侠渐悟功夫

  当初狄龙为自卫防身去学咏春拳,拜招允为师。"他是叶问的徒弟,是个特别矮小的人,外号叫'老钉',因为他功夫短、狠、险,属于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的那种。初时我是因被人欺负去学功夫的,学了当然就打,那些年打的架真不少,也不懂留手。后来我演《后生》中的反派青年,因出手伤人而坐牢,打架时火红了眼睛一切不知,及至坐在牢房才知自己出手重,后悔已晚,那感觉不是没试过!"这或者就是狄龙成年后修文思哲的原因吧。

  "我练功夫可谓集大成,而兵器也是,拍戏时有哪样没用过!"但坦白说,'拳怕少壮'也未必全对的,少壮时只练得一身筋骨皮,不知原来功夫和武术精神全在一口气。所谓:'持其志,莫暴其气'、'止戈为武'是武术的至高境界。你看,双拳难敌四手,拳不出少年,有胆打遍天下,无胆小巷独行,这只是匹夫之勇,我看见拳手输了竟咬人耳朵,真是动物行径!其实,多好打也有死门和难防之处。例如,日本一著名相扑手,竟被小孩撞挎了;近年看得这样的新闻多:警察、消防队长,甚至中学生,跑了一圈竟会晕倒死去,这是不强其身,不练其气。年长了,才知气长、勇短。杀人容易救人难呀。"狄龙语重心长地说。

  "后来我就放弃了硬功,改练太极、溜冰,练气。奉劝年轻人不要练功练到走火入魔,身体是经不起过量挑战的。我建议,年轻时,七分练功三分养;中年时,五分练功五分养;老年时三分练功七分养。我见过不少人因练硬功身亡了,多可惜。我也曾在拍戏时,跟一些高手于严冬霜雪下比试,哈,也甚惊奇,对方竟冻得倒下,这是气不足吧。"

  狄龙把过去和今天拍武打片的情况作了对比,说:“70年代的戏中武术还真是顶呱呱的,其时我拍楚原的浪漫武侠片,已经开始被教'偷懒'了。到现在,几位新扎的、在外国片中做的武指,都说,自从有了科技,我们设计的招式往往变得短,尤其只顾观感,谁也做不出70年代那种一镜下去几十招的功夫了!"他对往日无限怀念,对今日的欠缺文化,欠缺真学问,欠缺深度和道德,感到失望。他愤懑地说:"学界说,这是一个失范的时代,依我看,该叫失禁的时代!人们似矮仔看大戏,前面的人拍手他也跟着拍,唉,拆碎七宝楼台,不剩片瓦!"

  狄大侠忧国忧民寄望下一代

  今日狄龙,可不再是他自嘲的笨拙老粗,而是在各位名导影响教育下,经过长期自学,对诗词歌赋、经论、谬语,都随口背诵,运用自如了。我们正在论着武功,他老哥忽来了一段词:

五千年往事在心头,把酒凌虚,叹一句滚滚英雄安在?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听来岂止是论武功,而是在论家国英雄。问他何以记得那么熟(还顺手写在纸上),他说每次看着觉得好,就用毛笔抄之,练了字,也记熟了。这一段,是张彻跟他分享的,感其壮志未酬,尤为难忘。他还感慨万分地讲起他近期看得烂熟的屈原辞句来:"你知道吗?屈原跳汨罗江之前所吟绝命诗曰:俗而不清,蝉翼为重,千斤为轻;黄钟萎气,瓦釜难鸣;谗人高涨,贤士无名。有时,我念这些句子就想起张彻导演的一生,再想想现今身处的'失禁时代',不无忧愤或自况。香港的电影业萎靡至目下状况,难道大家不应检讨一下吗?人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见贤思齐?却仿佛只知道一窝蜂跟着去腐化、腐烂!"

  我劝狄大侠(其实该称谭大侠,他本姓谭,所以儿子叫谭俊彦,这名字是张彻为干孙子改的),不如把你的武学与文学都写成书吧,喏,你每天在电脑上打一些……他答:"得知音人共诉共鸣共勉一下,心愿亦足,何况,我不太愿意接受这么多的现代科技!"啊,狄大侠果然是自得其乐于古代亦文亦武的大侠境界了,这也是件好事,何必让无常污秽的俗世烦扰自己呢?我想起当年以演"独行侠"而成西部英雄的奇连伊士活,他10年前已面现老态,所幸身形仍洒脱,仍可与影后演中年爱情巨片《麦迪逊之桥》(内地译《廊桥遗梦》),并自导自演了好几部好片,便对狄龙说:"不要气愤时代失禁或怀才不遇,有心人、知音者总还是默默地存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看,英俊如罗拔烈福、如奇连伊士活,年纪比你大,不是还在演,而且演得好吗?"

  听见我说戴起帽子的他很像奇连伊士活,他笑了一下道:"说得也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溺水三千,我也只是取饮一瓢而已,还是外之泰然好!共勉之吧!"

  接着他再自白:"其实,我已真的很化,例如多练气而少练武,凡事以和为贵,修己身之德,厚德以载物嘛。又例如三四年前,儿子俊彦晋身娱乐圈,我也曾被称为'紧张老爸',天天逼他像我年轻时般练功、练歌,他拍摄时做'跟着老爸',令他和制作者都感到有很大压力。最近,我也省悟了,儿子已大,他对目下时势的应对可能比我还懂,他该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不过,你也须了解我的情意结,我在比他还小的时候,没有父兄从旁引领,多么的孤独与惶恐,所以希望现在可以帮助他。看来,就像学散打,让自己先捱得打,才是最好的锻炼!"

  那么巧,当年狄龙曾为香港电台电视部拍《廉政先锋》,今春,谭俊彦也为该台拍《执法群英》,狄大侠话虽说叫儿子"贵客自理",但该剧的监制告诉我,狄龙预先借看该剧集,看了十多次,对儿子做"百弹斋主"。监制说,俊彦不但长相极像乃父,而且演得也非常好。

  这叫爱之者深,责之者切吧,一个忠厚善良的长辈,少不免会患上这种名称"罗嗦"或称"用心良苦"的毛病。正如狄龙在论文武、谈自己的最后,还不忘叫我记下:

"大家要记得:血气未定之少时,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要以修德为尚。不要相信电影中的功夫或武术,那只是‘以假乱真’;不要过分自信个人的能力,真正的力量乃来自群众,群策力嘛。你听过这些话吗?‘拳头不打少年人,教头最怕砖头’——用砖头在后面一砸,哪怕你功夫盖世?!还有,自大口出狂言,终也招祸。‘高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大智若愚,锦衣夜行,深藏不露,乃修身之道。”

  几年前,坊间有给狄龙“道理龙”和“狄正义”之称,不知《武林》读者,看此篇狄龙亦文亦武的肺腑之言后,有何感想?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1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