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太极拳焦点辩证考(上)(正文)

太极拳焦点辩证考(上)

2008-09-08   taiji.net.cn
  
           

  改革开放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促使中华民族以腾飞之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的太极拳也顺应历史潮流而走向世界,她将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关顾她的发展方向将成为现阶段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摒弃对某些枝节问题无端的争论不休,共同促进太极拳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是这一主题下的中心思想。为此,笔者认为应从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的辩证思考、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太极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的辩证思考

  中国素有“托古”之风,但进行科学研究时,是要还事物本来面目的。《黄帝内劲》并非黄帝所著,太上老君并非道教教祖,这已是历史常识,那么,太极拳是否就是张三丰所创呢?作为一种托古的美丽传说,也未尝不可。但作为科学研究,必须要进行严密考证。首先,是宋代武当丹士张三丰,还是明代辽宁省东懿州道干曾居武当山的张三丰?如果 前后是一个人,则张三丰的年龄跨度达300岁以上。如果是后者,《二十四史》的《明史》中《张三丰传》中并未写张三丰创立太极拳。如果张三丰所习,“以内家拳名代之”,则说明他的拳像其他武术一样,只是太极拳产生时可汲取的可贵素材。

  太极拳也和任何事物一样,必须在特定的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诞生。明朝末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呈现出纷繁景象,内家拳与外家拳各显特点,为世人瞩目。陈王廷出身武术世家,既是文庠生又是武庠生,其文武兼备的自身整体素质的优势,用《黄庭经》中所蕴古代深奥哲理,以陈氏武术世家历代所传的108式长拳为基础,结合戚氏拳术以及前人创立的其他内、外家拳进行概括和总结,创了涵盖诸类拳术精华的拳拳种太极拳。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这里,有一个概念必须搞清楚。习惯上将太极拳归为内家拳,这只是按其现象特点而划分的,但从现象和本质相统一的角度严格说来,太极拳既非内家拳,也非外家拳,而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对立的统一,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具体事物,都是要经过阴阳消长的否定之否定的全过程才能呈现出完美和谐的表现形态,这是宇宙至理。可是于志钧在其所写《中国武术史上最大诺言的考证》一文把陈式太极拳说成是“抖悍发力、锁闭擒拿”的拳术,事实上陈式、杨式等各种太极拳其根本特征正是刚柔相济、内外合一、静动互体、阴阳互根,是更高层次的阴阳之间的辩证统一。在这点上,宋志坚的《太极拳源流考证辩》(以下简称《考证辩》)也混淆了内家拳与太极拳的区别。其中说:“岂知太极拳并不是最早创始名称,内家拳是其原名之一,即在今日仍然以此与外家拳为别,譬如古今地名一再变更者,难以胜数,试问,谁谓古代夷洲不是今之台湾。”此中之误用有二:一是地名变更只涉及到概念的外延,而拳名这变是内涵外延统一之变;二是将太极拳与内家拳名等同,导致内涵与外延出现悖论。也难怪一些人将太极拳源流搞错,他们把太极拳创立时吸取可贵素材之内家拳等同于太极拳。因此,太极拳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必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反思对太极拳源流问题的考证,吸取积极成果,摒弃某些偏颇观点,还是至关重要的。提出对太极拳源流问题的探讨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太极拳理论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实事实是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对太极拳源流问题考证的文章,大多数以宋志坚先生的《考证辩》一书为依据,而此著作又主要以编者于1984年在曼谷一位同学处看到的吴图南著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所叙“源流”为根据。宋志坚《考证辩》的38页中在“(四)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祥地”的题目下写道:“据吴图南先生的考证,陈家祖传炮拳不是太极拳,只有陈长兴一人从蒋发学的才是太极拳,……吴著太极拳之研究一书,叙(源流)中说,王宗岳(书的第7页中讲王于1639年学得太极拳)以一支传到四明,形成南派,另一支北派代代相传,到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传到河南蒋发。蒋发在陕西西安以开豆腐坊为业,其人事母至考,每年年终都由西安回河南探母,有一年他回乡,因事绕道经过陈家沟……”下面接着就讲了蒋发如何遇到当时正教拳的陈长兴以及如何约好三年后给陈传拳的详细情节。显见,陈长兴是蒋发的亲传弟子。陈长兴生于1771年,为了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都以对书中所述最有利的意图假设有关人的年龄。假设陈长兴遇到蒋发时是15岁了(因陈已经给别人教拳了,年龄太小难符情理,况再小的话,“蒋发当时看见陈家沟的人练炮拳,……走势动作很僵硬……不由大声哈哈大笑”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是一群小刻在玩耍,何性要笑小孩玩拳不合高深拳理呢?),就是说1786年陈长兴遇到蒋发,而这时蒋发的年龄有多大呢?假设他是康熙(1662~1722)年间的中叶的一年(1692年)学得太极拳,并假设他当时仅10岁(学拳时间再早或年龄再大,后面的矛盾就更尖锐了),那么,到1786年遇到陈长兴时,蒋发已104岁了。那他要回河南探望的母亲有多大呢?假设其母16岁生的蒋发,也已120岁了(当时如此年龄够高寿的了)。姑且不说蒋发104岁高龄了还能外出做生意,只说蒋发只顾出远门离河南去西安开豆腐坊,到年终才回家看望一次120岁高龄老母,这能说他“事母至孝”吧?此说很难合乎情理和逻辑。

  蒋发传陈长兴这个问题也涉及到1990年《武当》第五期刊登李滨的《关于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的批判》一文,讲到“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二十二岁(即1596年)随王宗岳学拳……”文中还借杨露禅对子孙的嘱咐而引言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先生发惟一之弟子。”陈氏第十四代陈长兴生于1771年,如此推算,蒋发见到他的唯一亲传弟子陈长兴时已200多岁了。如果李滨这里不是以吴图南的考证(陈长兴是蒋发亲传弟子)为据,其意指陈长兴是蒋发在陈家沟里的惟一一个间接相传弟子,那么,陈长兴的太极拳直接师傅是谁呢?引用别人之言的“陈长兴师乃蒋先生发惟一之弟子”又是什么含义呢?文章中,在“四、陈王廷与蒋发画像说明的历史真相”标题下,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什么陈王廷与蒋发这位外姓人合画图影呢?这除了说明确有蒋发其人之外,而且更说明蒋发是以精于太极拳技术而受到陈王廷器重的。因此得而享受的礼遇。又因为陈王廷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所以其与蒋发画像,居于画面正中而正襟危坐,以表显贵和荣耀;……画像已表明陈家沟太极拳导源于蒋(文中有误写为陈)发,那么陈王廷就不是太极拳的创造者,而只能是以蒋发为师,闷来造拳,以致形成陈式太极拳流派的伊始人物。”此中,首先一个问题是,陈王廷既然“以蒋发为师”,又何敢“闷来造拳”,表现出傲视师傅呢?其二,文间第三大问题下面写到:“1605年(明万历32年)蒋发传拳邢喜槐时,陈王廷只不过5岁髻童,只会‘但念梨与栗’而已,根本不可能是太极拳始祖。”无需评述此中隐含什么样的逻辑,就字面意思而言,蒋发比陈王廷大26岁。陈王廷再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何况实际社会地位并不高),对既“享受师尊的礼遇”,又是自己长辈的蒋发能违背封建伦理道理规范而让“自己坐着蒋发站着”吗?其三,如上高论说明陈长兴不是蒋发的惟一弟子,陈王廷倒好像是蒋发在陈家沟的第一个弟子。那么,“陈长兴师乃蒋发先生惟一弟子”中的矛盾又该如何理解呢?按说不同文章论述同一观点得到相同结论所应用的材料涉及同一个人,出生之年应该是惟一的。可是事实上却出现“蒋发200岁还收徒”的矛盾。

  更使人费解的是,同一篇文章从多角度论证同一问题时,各个角度的材料倒自成一体,而且直观地看颇具说服力,但相互之间所出现的矛盾,却令人啼笑皆非,亦举二例一示:

  《考证辩》的45页在标题为“四、结论”的后面引用各种资料考证所得出的结论性的一段话,最后几句话(已到46页)是这样说的:“从而知道张三丰祖师集古太极功之大成,所研究改造的太极拳,经由王宗岳(即王宗)传蒋发,再传陈长兴,最后传到杨露禅,这个源流是正确的……”

  这就明确了以下几点:一、是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二、师承关系是张三丰经王宗岳传蒋,再传陈,再传杨;三、王宗岳就是王宗。

  对于第一点,创立太极拳的张三丰究竟是何朝之人/《考证辩》的第6页讲“……距今600年前的张三丰……”,可见是明朝(1368~1644)初年人;第34页讲:“三丰先生诞生于元(1271~1368)初(即南宋)与明史‘金时人’接近”;从第7页的宋远桥(1506)学得太极拳后、第32页的嘉靖(1522~1566)间张松溪为最著,以及第25页所讲枕头远桥、张松溪等7人“于大和山玉虚宫见到玉虚子张三丰”之事可知,张三丰为明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时期人;第31页讲“……盖起于宋之张三丰,……徽过召之,道梗不得进”,可见是北宋徽宗(1101~1125)时期人。不过第34页讲到“三丰先生本为明帝所召”,只是黄宗羲因故有所避讳才称“徽宗召之”,实为如第52页所讲“明初三代皇朝,皆曾召见过三丰先生”,即张三丰是明初人,大体在明朝建立至1464年期间。第53页讲“张三丰生于宋末之明(公元1247年),成名于明初(公元1391年)”,看来成名时已经144岁高龄了。上述所引用诸多考证资料,使其年龄最大相差达300岁以上。而且《考证辩》第34页中还说“……足证三丰先生实在仅此一人,并非别有他人。”如此难以捉摸,144岁才成名的一个人,说他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难以想象的。

  至于通过论证得出与《考证辩》相同结论的《杨氏太极拳正宗》一书对该问题的看法,则又有所不同,该书第225页讲:“综上所述,张三丰时处北宋较为可靠。作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著名道士张三丰,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或三个。”

  《杨氏太极拳正宗》与《考证辩》在“张三丰是一个人”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在所处时代问题上则有分歧。两种观点,使张三丰所处时间相差几百年,自然产生太极拳这样高层次拳种的哲学理论基础差异也很大,而二书论证的结果竟然一样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第二点是太极拳师承关系问题。其矛盾又与第三点(王宗岳即王宗)紧密相连。为了说明太极拳师承关系是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不惜将王宗岳与王宗两个人组合成一个人,以期达到自圆其说的目的。可越是这样,矛盾虎是尖锐。《考证辩》第35页中讲了“考古学家”吴图南先生的考证结果说:“王宗岳即王宗,……王是西安人,因面对华山,故号宗岳。”还强调了吴图南先生说,“这是我去西安调查理,遇到些当地的老人,才把事情澄清了”,而且考证的结果是“王宗岳于公元1639年学得张祖师 太极拳后,功夫高不可测”(第7页),而与之同一个人的陕西王宗,“生于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第55页)。就是说王宗岳到174岁时,才学得张三丰的太极拳。

  《考证辩》的意图是,运用“百岁太极老人”、“一位考古学家”吴图南所著《太极拳之研究》一书考证的成果,首先论证张三丰只有一个,然后论证王宗岳和王宗是同一个人。如此自然就理顺了太极拳的师承关系。正如《考证辩》第36页中称:“由上所述,既知明史与墓志所载张三丰与宋谱以及其他别传所载张三丰同是一人,而墓志铭所载王宗与北派王宗岳也已证明是同一个人,足见其传授内容必然一脉相承。至少是前后拳法演变仍有脉络可寻。”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将一切空言打得粉碎”,由以上推论来看《考证辩》论题不但不能成立,反而从反面论证了顾留馨先生的考证还是较为科学、严密和准确的。试想,证明的证据矛盾百出,其证明结果能可靠吗?(待续)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1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