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的传说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五公里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古代山洪频发,洪水向南流入黄河,年长日久的冲击,就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沟壑。这里的村民临沟而居,形成了许多村落。在沟里的村子以沟为名,除陈家沟外,还有王沟、徐沟等等村子;在坡岗上的村子则叫圪当,如王圪当。陈家沟有三条大沟,分别为东沟、西沟和中沟。
陈卜的故事 陈卜原籍山西晋城,因晋城闹饥荒,就迁居到山西洪洞县。在洪洞县,陈卜由于搭救一对贫困父女,得罪了县衙门,县官一怒,就把陈卜一家列入迁民的范围,迁徒到河南怀庆府。陈卜先在陈卜庄落脚,后世居陈家沟。现在陈家沟还流传着陈卜县衙救贫女、清风岭上战强贼的故事。
话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县有一位贫苦的百姓张丰因为发葬自己的妻子,向本村的财主王安福借了纹银五两。没想到三年以后,利滚利这五两。没想到三年以后,利滚利这五两纹银就变成了十八两。张丰无力偿还,王安福就借助他的拜把子兄弟—县太爷的势力,企图霸占张丰的女儿给自己的傻儿子为妻。于是,王安福把张丰告到了县衙门。
这一天是洪武五年的秋天,洪洞县的县衙门前人山人海,人们聚在县衙前,要看看县太爷怎样断这个案子。
县太爷装腔作势地询间一番后,就据“理”断案,宣判张丰无力还债,必须把女儿张妞嫁给王安的儿子王二傻。
县官喝令“带人”!张丰死死地护住女儿不放。衙役们如狼似虎地扑上来,硬从张丰怀中拉走了张妞。张丰上去拼命,衙役们仓啷就抽出刀来……
正在这紧要时刻,有一人大喝道:“慢着!”分开众人,闯进县衙大堂。县官和衙役们抬头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这人六尺上下身材,怒目扬眉,像个铁打的金刚,铜铸的罗汉。众人没见他如何动作,衙役手中的钢刀,就当啷啷掉在地下,然后他腾腾上前两步,把张丰父女拉到了自己身边。
县官见来者不善,心中害怕,却外强中干地喝道:“何处狂徒,竟敢扰乱公堂!来人,把他乱棍打出去!”众人却都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
这时那个壮汉冷笑道:“刚才老爷不是说,有钱还钱,无钱带人吗?那你们就放了他们爷俩,这笔账俺陈卜来还!”
堂下百姓一听这个便是陈卜,不由得欢呼起来,人们早就听说这个陈卜武艺高强,是个铁铮铮的汉子,虽然他来洪洞不久,却仗义疏财,扶弱锄强,打抱不平。
堂上的县官和王安福等人不肯善罢甘休,就见王安福写了一张借据,冷笑道:“既然你替他出头,就画押吧!”
王安福不情愿地把张丰的借据给了陈卜。陈卜三把两把撕得粉碎。跟着,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第给张丰道:“老哥,领着孩子逃命去吧!”张丰父女千恩万谢地走了。
陈卜走到公案前,伸出手中短剑,照笔架上的毛笔一挑,那笔在空中连翻了几个跟头,正好落在王安福手中借据上陈卜的名字后面,跟着扑嗒一声落在地下。
这时,又走进几个年轻人来,说道“陈大哥,我们按你的吩咐,卖掉了咱几家行李。给,这是十八两银子!”
“好!”
陈卜接过银子,哗地一声摔在王安福跟前,从王安福手中夺过借据,说:“王财主,你不要把事做绝了!兄弟们,走!”说着,就大摇大摆地走出县衙大堂。
陈卜救了张丰父女,县官怀恨在心。他怕陈卜留在洪洞,自己的官做不安生。当时朝廷正在大批移民,他就以迁民为名,把陈卜列到迁民的名单上。于是,陈卜便从山西迁到河南怀庆府。陈卜经常扶危济困,在移民中很有威望,人们把他住的村子起名为陈卜庄。后来陈卜搬走了,但村名至今未改。陈卜庄村东北角水井上的石盖,据说就是陈卜当年用的碾盘。
陈卜居陈卜庄住了两年,因嫌那里的地势低,常闹水灾,就迁到了清风岭上的常阳村。虽然他听说这清风岭上经常有强盗出没,但他武艺高强,丝毫没把这些强盗放在心上。
这一天,陈卜正在割麦,忽听村中有人喊:“强盗来了!”陈卜闻听后,扔下麦子,手持镰刀,飞步赶到村里。一进村,便见几个强盗舞刀弄枪,正在抢劫。陈卜马上扑了过去。
那几个强盗见陈卜扑来,丢下手中的包袱,团团围住了陈卜。陈卜虽然武艺高强,但没有趁手的兵器,这些强盗又人多势众,你一刀我一枪,乱杀乱砍,一时间险象环生。陈卜用手中的镰刀左遮右挡,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时间一长,一个不小心,一把刀正刺在他的左胳膊上,钻心的疼痛,却没有使他后退半步。只见他猛地转过身来,浑身一抖,拿刀的强盗只感到一股大力袭来,“啊呀”一声松了手。与此同时,刺在陈卜左胳膊上的那口刀直飞起来,正好扎在身旁一个强盗的心窝上。那强盗惨叫一声,就没了命。就在众强盗一愣神的工夫,陈卜早逃出了包围圈,抄起了墙边的一条扁担。只见他挥着扁担,左插花,右插花,上打盘头盖顶,下打枯树盘根,三下五除二便把那群强盗打翻在地。一个强盗见势不妙,扭脸便跑。陈卜扁担在地下一点,身子便如穿云燕子似起飞起,空中一脚,早把那个强盗踹进了沟里……
从此,陈卜的名声大震,常阳村和周村庄的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要求跟陈卜学习武艺。陈卜伤好后,便在村中办了一个武术社,授徒传艺。
陈王廷与蒋发的画像 关于陈王廷与蒋发的传说,在陈家沟流传很广,现笔录如下。
传说在明朝末年,陈王廷到开封考武举。当时,陈王廷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箭箭不离靶心,射了个“凤夺巢”,所谓“凤夺巢”就是第一箭射中靶心,第二箭又把第一箭顶出去,如此类推,后箭把前箭推出,只在靶心上留一个箭孔。
本来射中一箭,报靶人就要擂一通鼓,表示射中了。可是由于报靶人受了贿,就装着傻看,每次只擂一阵鼓。结果,陈王廷九箭三中,考武举落选。一怒之下,陈王廷策马上前,挥剑杀了报靶人,然后纵马闯出考场,直向西奔去。
陈王廷杀了考官,不敢在路上过多停留。这一日他来到登封县境内,人困马乏,饥饿难忍,就在一个山洞旁停下来休息。这时,一个壮汉提刀闯来,要陈王廷留下买路钱。话不投机,两人就拔刀相对,动起手来。这个壮汉不是陈王廷的对手,见势不好,拔腿就向山上跑去。陈王廷拍马在后面追赶,直追到一个山寨前,那壮汉就跑入山寨。陈王廷拍马上前,山寨上投下滚木擂石,都被陈王廷用大枪挑下山沟。山上又是乱箭如雨,陈王廷不慌不忙,挥动大枪上护其身,下护其马,闯上山来。
山上寨主闻听手下来报,心中大喜:“我正在招兵买马,如得此人,必有大用。”于是下山迎接。两人相见,原来早就互闻大名。这山上的寨主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际遇。李际遇马上把陈王廷请上山来,设宴款待。席间两人述说明王朝的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两人谈得投机,深感相见恨晚,最后义结金兰。这时,在山下拦路的壮汉进来,跪在陈王廷脚下说:“我叫蒋发,自幼失去双亲,多亏李头领重用。今天见到陈师傅,是我三生有幸。我愿拜您为师。”语言恳切感人。李际遇也从中说合,陈王廷答应了蒋发的请求。
陈王廷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帮助李际遇杀退了几股官兵。后来李际遇见清兵攻打山海关,明朝的官府顾不得追查陈王廷,这才送他下山,回到陈家沟。他们相约,陈王廷回村后,暗中组织人马,待机协助李自成横渡黄河,杀向北京。
陈王廷回到陈家沟,如约行事,借练武的机会联络组织人马,准备与李际遇南北呼应,共同起事。可是等了半年之久,也不见消息传来。后来,陈王廷到县城赶会,听一个从登封来的客人说,李际遇被官兵攻破了山寨,重伤被俘,最后被杀害。而蒋发则带领一些弟兄杀出重围,不知下落。陈王廷听到这个消息,一病不起。
就在陈王廷生病期间,李自成杀人北京,崇祯皇帝吊死,随后清兵入关,李闯王兵败遇害……整个社会动荡不已。陈王廷因身体虚弱,整天闭门不出。
有一天,陈王廷正在家中指导徒弟习武,一个青年人跑进来说,村中有几个年轻人欺侮一个要饭的,结果被要饭的打倒在地。陈王廷心中一惊,忙放下兵器,来到街上。远远的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在追打几个年轻人,汉子虽然身体瘦弱,却身手敏捷,那几个年轻人根本不是对手。陈王廷来到近前仔细一年,原来这人正是玉带山上李际遇的部将蒋发。
陈王廷马上把蒋发请到家里,蒋发叙说了自己的经历。原来蒋发冲出包围后,就和弟兄们跑散了。他听说李际遇被抓,就趁夜黑人静时去劫牢,不料被官兵发现,他身中暗箭,也被抓住了。后来,他乘官兵不备,挣脱枷锁,逃了出来。他改名换姓,四处流浪,想投奔陈王廷,又怕连累陈家。后来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他才一路讨饭来到陈家沟。
从此,蒋发就隐居在陈家沟,对外称是陈王廷的仆人,对内则与陈王廷兄弟相称。陈王廷晚年创编太极拳,蒋发就拜陈王廷为师。后来一个画师为陈王廷画像,蒋发见状失声痛哭。陈王廷问是何故?蒋发说,你们有子女传后,后辈见画像怀念你,可是我既没有子女,又没有什么传给后世。陈王廷说,咱们兄弟相称,你也过来站在我身旁,一块留个像吧。
蒋发听了很高兴,就说我扛着大刀,以后我就为你扛刀。于是,这幅陈王廷端坐、蒋发执刀立在旁边的画像,一直保留到今天。
“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柏” 陈敬柏,字长青,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初年,他是陈家沟陈氏十二代人,精太极拳。
据《陈氏宗普》记载:“山东巨盗年十八,武艺高强,将山东巡抚衙门马房的窗子玻璃,摘掉了一块,钻进了马房,是夜把一匹骡子盗出,飞檐走壁越城而去,捕役知非敌手,不敢造次捉拿。当时,公亦随营服役,奉谕往捕,贼以刀竟扎公项,公即顺势以口衔接,用牙咬刀,就势侧引,将贼摔出门外。贼当即认输服罪,随公归案。公复从中周旋,保其立功赎罪,随营效用。年十八后果改恶为善,于是公名大振,有‘盖山东’之称。”
陈敬柏晚年归耕故里,一年夏伏时期,他在村外玉皇庙乘凉,有一名叫王定国的山东客人前来访艺,相约互击三拳,以决高下。王定国先打,陈敬柏皆滑化过去,并谦逊地说不再还击。王定国坚持要打,便运气鼓肚凸处,陈敬柏无奈只好起右拳虚晃击其凸处,然后变以肘尖稍击其小腹,王定国立刻仰跌数步以外。只得怅怅辞去,约以再会。
数年后,陈敬柏在村边犁地,王定国又到地畔间询陈敬柏家居处。陈敬柏见其气势汹汹,已不认识自己,就说:“我乃陈长青之长工,主人外出访友,须我往觅请归,但时值抢墒下种时期,莫若君代我耕,我遍找主人,请其即归相会,如何?”王定国欣然答应,陈敬柏便顺牛整套,用食中指代犁楔子,赶牛拽行十步,以作示范。王定国见状摇首蹙额,自觉无此功夫。心中自语:“长工即有此绝技,陈敬柏恐更难匹敌。”遂复借口另有他事,改日再来拜会,悻悻辞去。
又过了十年,这年的阴历正月初八,正逢温县东关火神庙庙会。当时陈敬柏患病新愈,前往庙会游玩,不想在庙会上遇到一个卖姜者,身躯魁伟,年龄在五十左右。他抱一石碑堵塞在庙门前,大声呼喊道:“吾是王定国,绰号’盖盖山东’。今日是第三次来访陈敬柏,第二次交手,趁会上人多,请大家看着证明,好决一高低,请莫惊扰。”众人听了都很惊异,忙腾出一片空场地,好看热闹。陈敬柏闻听后,即上前招呼,邀王定国到家说话,王定国坚执已见,竟耀武扬威拳脚交加向陈敬柏逼去。陈敬柏再三退让,王定国更加得意忘形,陈敬柏忍无可忍,只好应战。他在退让三招后,觑得王定国一个破绽,躲过来拳,一个迎门靠,打在王定国的前胸上,王定国飞跌丈余,一头撞在顶门的石碑上,脑浆涂地,一命呜呼。
陈敬柏当时已是耄耋老人,病愈伊始,体力不支,回到家就病到了,几天后就谢世西归。至今陈家沟仍流传着“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柏”的传说。
陈继夏结识苌乃周 苌乃周为汜水县苌家村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家,苌家拳的创始人。汜水县的苌家村的黄河南岸,与陈家沟相距不远。现在陈家沟还流传着苌乃周学艺陈继夏的故事。
陈继夏为陈氏十二世,乾隆末年人。陈继夏农闲时不是练拳,就是绘画,他不仅画艺高超,还精太极拳,据说关帝庙的壁画都出自陈继夏之手。
有一天,陈继夏正在村西的古圣寺画像,这时有人轻轻走到他背后,用双手按住他的两肩。陈继夏正聚精会神地画画,没顾得上回头看一看,就条件反射般地一抖,那人不由得双脚离地,在空中翻了个跟头。他惊叫一声,心想非得摔伤不可。没想到那人落地时非常稳,他不由得暗自称奇。这个人就是苌乃周。
苌乃周少年时学习少林拳,力大无比,只可惜不会用巧劲,于是他就想到陈家沟请教,学习太极拳之妙。陈继夏无意中使出的功夫,让他大开眼界,敬佩不已。后来,陈继夏和苌乃周结合为知交,陈继夏教苌乃周太极拳,苌乃周则将自己创编的子午鸳鸯钺套路传给了陈继夏。
耄耋老人斗疯牛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的中秋节,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太平盛世,倡导敬老之风,下诏书请全国80岁以上,德才兼备、儿孙满堂的老人到北京皇宫的太和殿,参加“千叟宴”,在这千位老人中,陈家沟占有两名,一个是85岁的陈善,另一个是88岁的陈毓英。
两位老人离京返乡,河南巡抚和怀庆知府亲自迎送,到陈家沟后举行了挂匾仪式。这在陈家沟可是大事,全村上下像过年一样庆贺一番。在放鞭炮时,一个年轻人无意中把一棵炮仗扔到了正在村边吃草的公牛身上。牛被炸惊了。发疯似的向陈家家庙广场冲去。人们见势不好,就拿家伙向牛打去。这一来,牛就疯得更利害,弓着腰,挺着利剑一般的牛角,向巡抚和知府落座的方向扑来,许多人吓得不知所措。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位老人挺身而出,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前面,站个骑马蹲裆式护住两位大人。这时疯牛闪电般地冲来,老人手疾眼快,两手迅速地抓住牛有肋骨,大喝一声,猛然发力,就把疯牛掀翻在地……两位大人得救,连称“真乃神人”。
原来,这个力斗疯牛的老人正是陈氏十三世孙陈公兆,当时他已是八十高龄。
陈长兴传艺杨露禅 陈长兴是陈氏十四世,他是陈式太极拳发展历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占有重要地位。陈长兴学艺于其父陈秉旺,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练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其为太极拳老架(大架)。他还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太极拳论著,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太极拳的技击准则,是太极拳理论的经典之作。
陈长兴被称为“牌位大王”,说的是他在练拳和日常生活中,总是立身中正,周身协调,不偏不倚,稳如泰山。据说,他在村中看戏时,站立于千百人中,任凭人们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
陈长兴对太极拳的贡献,还在于他把原来只在陈氏家族内部传播的太极拳传给了外姓,使太极拳得以在全国逐渐地广泛传播。现在陈家沟还流传着杨露禅偷拳的故事。
杨露禅是河北永年广府人,由于家贫,以推车卖土为生。当时广府有一家药店,名叫“太和堂”,药店的店主是陈德瑚,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据说陈德瑚会一种奇妙的拳术。叫作太极拳,杨露禅也很喜欢武术,一直想见识见识这奇妙的太极拳。有一次,杨露禅在给太和堂送煤土时,在药店的后院看到药店的掌柜和伙计在练拳,慢悠悠地像是在摸鱼。杨露禅看了两眼,大失所望:“这哪叫练拳呢?这拳也能打人?”从此对太极拳不以为然。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天杨露禅推车路过太和堂,见药店门前围着好些人。原来是广府的恶霸王氏弟兄纠集一帮无赖在和药店的小伙计吵架,吵到后来,王氏弟兄仗着人多就要动手,没想到药店的小伙计身手不凡,王氏弟兄和那群无赖都被打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杨露禅见此情景,才知道太极拳的厉害。
后来,依小说家言,杨露禅到陈家沟求艺,陈长兴保守不传,杨露禅遭受种种磨难,最后装哑巴,被陈长兴收留,在陈家干活,暗中偷学太极拳。后为杨露禅终于感动了陈长兴,得到太极拳真传。这在小说《偷拳》和电影《神丐》中表述得详详尽尽。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杨露禅到了陈家沟,在陈德瑚家当长工。当时,陈长兴在陈德瑚家的后花园设场教徒,杨露禅帮助打扫场地、搬运器械、沏茶倒水,然后站在远处高坡上的陈家果园里偷偷练习。这样学了几年,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喜欢他这种好学精神,杨露禅又为人忠厚,所以陈长兴就破例受他为徒。杨露禅学拳七年,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回来深造,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开杨式太极拳先河。现在在陈家沟还有“杨露禅学拳处”遗址,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观瞻。
陈耕耘威震山东 陈耕耘是陈长兴之子。陈长兴年轻时曾经保镖山东,子承父业,陈耕耘也在山东保镖,威震一方,盗寇闻风丧胆。
传说有一年,陈耕耘押运一批药材到山东莱州,由于急于赶路,错过了旅店,就在一个村庄外面的打麦场过夜。
半夜时分,突然有一群强盗手持刀枪前来劫镖。早有准备的陈耕耘一跃而起,挥动一条白蜡杆,如白龙出水,直刺横扫,转眼工夫就把这十几个强盗打翻在地。
从一个被点翻的强盗口中得知,这莱州城中有一个开粮行的田二虎,他是这里的一霸。他仗着武艺高强,纠集一帮土匪,专门干打家劫舍的勾当。过往的镖车如果不拜他的山门,他不要劫物,甚至要夺人性命。这次田二虎是想给陈耕耘一点颜色看看。
陈耕耘对那名强盗说:“你回去告诉田二虎,三天以后在莱州城外的虎头岗等我,我要会会他。”
虎头岗是一座数丈高的土岗,等陈耕耘如约来到这里时,田二虎手下的喽罗已经手持刀枪堵住了上山的路,陈耕耘大摇大摆地走上去,用手中的长烟袋杆左右一拨,就把那些喽罗拨弄得东倒西歪,让出路来。
田二虎见状只得出来相迎。他说:“久闻陈师傅大名,早想领教。今天请露手绝活,让我们弟兄开开眼如何?”
陈耕耘说:“这是你的地盘,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出题吧。”
田二虎说:“你们远道而来,那就让你们尝尝我们山东的涮羊肉吧。”他一挥手,让喽罗摆上八仙桌,支上火锅,然后把一块白绸子铺在方桌上,就在白绸子上切起羊肉来。转眼间,羊肉被切成了铜钱厚的肉片。他把羊肉片撮入盘中,拿起白绸子,只见绸子上除了沾有血迹外,丝毫未损。众匪徒齐声喝彩。
陈耕耘心说:“这点雕虫小计技也来炫耀!”
“真是好刀法,可惜羊肉片切得太厚。让我来切。”他说着,手快如闪电,就把身旁一名喽罗的腰刀抽了出来。那个喽罗被吓得后退了好几步。
田二虎又把白绸子铺好,可是陈耕耘摇了摇头。他对一个匪徒说:“劳驾,我借你的后背用用。”
那匪徒闻听此言,吓得直哆嗦。他看看田二虎,田二虎点点头。匪徒无奈,只好把心一横,脱下上衣,袒背弯腰站好。
陈耕耘洗了洗刀,把羊肉放在匪徒的后背上,飞快地切了起来。切完后,把羊肉片放到盘中,他把腰刀顺手一掷,不偏不斜,腰刀就飞回那个匪徒的刀鞘中。再看那名匪徒的后背,连一道红印都没有。
田二虎看着薄如蝉翼的鲜红的羊肉片,脸窘得发红。他从腰间拔出一面黄旗。递给陈耕耘说:“陈师傅,把这面旗子插在镖车上,方圆三百里内没人敢动你们。”
陈耕耘说了声“多谢”,接过旗子就下山了。
清光绪年间,山东莱州府城中立有石碑,碑文说,莱州受盗贼骚扰,苦不堪言,“幸有豫省温县陈家沟拳师,陈公耕耘,保镖到此,只身闯入贼巢,舍命拼杀,力战贼魁,一举全歼。……特聚敛银两,立碑记之,永传后世。”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
http://www.cntjq.net/news/351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
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