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如何练出一身盖世武功(正文)

如何练出一身盖世武功

2016-05-12   石映照
核心提示: 朱利尧先生,浙江绍兴人士。自由迷武,窥多家拳术,习练成痴。一身硬骨,口手均不轻易饶人,唯肝胆义侠,常抱打不平。青年时代跑...
  
       朱利尧先生,浙江绍兴人士。自由迷武,窥多家拳术,习练成痴。一身硬骨,口手均不轻易饶人,唯肝胆义侠,常抱打不平。青年时代跑上海滩,码头生涯,斡旋生意于各地头帮派,一次因账务纠葛,相约码头操练,乃赤手入于短刀长棍之乱军,一通混战,皮开肉绽,然大呼过瘾,快意而归。

       后在公园接触一武师,练太极拳,方知太极拳非飘来倒去之花架子,其真髓柔中有刚,能于一瞬间发力打人,从此,胆气再长,遇太极操之流立马上前纠正,古道热肠若此。

       未几,又遇一小师傅,貌不起眼,极度热情,废话特多,朱先生虽不甚在意,然对方只几个小动作示范,立马震得全身打颤,如同触电。从未遇任何对手的朱先生立即心生怒火,然此一布衣之怒,非为别的,乃是因为瞬间明白,这世间大部分功夫都是假的,幸好遇上有得寻真功夫门道之人。

       朱先生立即停掉了所有的工程,走上了发誓要把太极拳弄明白的武痴之路。这是一条不需要归的路,朝前走就是了。

       通过小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朱先生从此拜到了郑州张师傅的门下,从最基础的8字圈开始学,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很长的时间,差不多就住到了老师家里。

       日夜苦练,真正的功夫沿着另一条路径开始上身——不但上身,而且还往心里去——一些看问题的思路、方法,个性,气度,脑洞,一时俱开。


       功夫渐长,朱先生却日感愧疚,因为之前居然没有发现有这么好的太极拳,居然就差点迷在了几个直拳蹦拳冲拳上傲娇一辈子!乃发愿一定要把这天下难得一见的好拳推广出来。

       朱先生自己筹钱,开始到处找人,要联络更多的人一起,为自己的师父拍摄节目,出版书籍。人多事多,兼之所聚积之人多为武林中人,个个有脾气,处处要顶牛。朱先生一时百感交集,突然遭逢父亲过世,忍不住号啕痛哭!

       我即在此时与朱先生相见,其时,他面色憔悴,两目通红。不难揣想此前差不多义愤填膺,肝胆俱裂。略微一谈,知其性格之耿介质直,不见容丝毫杂质——真乃一天生武人!

       筹备了一年多,央视导演负责电视脚本,我负责研究太极拳的所有拳理拳法以及太极拳的详尽历史。

       差不多快拍了,朱先生突然又发奇想,我们要做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太极拳传播,就这么平铺直叙地宣扬出去么?这么做出来节目跟一般的太极拳如何区别?

       又搁了一段时间,决定换一个视角,用科学解密的方式来做。就这样,朱先生和导演去拜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几个人体力学科学家详细地研究了解密太极拳的内容、方法,插入节目的顺序。因为牵涉到解密,这就势必又要去和师傅以及师傅身边亲近的人商量,当然还牵涉到后边要拍摄的拳架拳法的版权,少不了又要费很多周折,最后以一纸合约落定。

       节目先在国家体育总局拍摄,几十号张先生的弟子,每人都采了很多数据,直拳力,绝对力量,与体重的关系比,瞬间爆发力测试,单位面积力量,后续力量等,然后逐一进行比对,分析。

       随后,几十号人集合在北京西安宾馆,张师傅的弟子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其时,有比较楞的弟子,先后来我的房间,上来就给我做实验,伸出一根指头,让我使劲折,折断了就算送我。我笑着搭上手,并不用力。游戏没法进行下去。来我房间的人多了,大都是这一类游戏,我渐渐就有点明白,他们知道要被写入书了,都想留下一笔。朱先生见打扰我的人太多,很不高兴,就挨着宣布纪律不准人搅扰我。

       一个有名的名师,总就有弟子要拥师自重。这就是江湖。

       那游戏还是可以说几句的,其源头就是一个总是想观望一下的弟子,不愿马上拜师,张师傅看看时机到了,于是,就这样伸出了自己的手指头,让那弟子折。那弟子果然上来就狠命地折,没想,一用力,自己就跪下了——张师傅这就算趁机收服了他。

       游戏的原理是这样的,他伸出一根指头,你一折,按照常理,他一对抗,指头就断了。然而,你在折的时候,他就把整个手掌往后扬,帮着你折,等他扬到你往下折的最大限度的时候,轻轻一旋转,你的手就被拧住了,锁死了,拿住了,然后,他想让你整条胳膊折也可以,想让你跪下来也可以。


       到此时为止,我已研究完大部分的太极拳经典,朱先生大致也把陈氏太极拳最常用的架子和招法一招一式给我演示、拆解过了。

       测试结果也出来了,朱先生在所有弟子中的体重只能算是中等,绝对力量也不是最好的,但只有他的瞬间爆发力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他就是一个天生的武术坯子。

       终于进录影棚了,一百多平米的空间,涌进了至少一百多人,张师傅先表演了一套老架,七十多岁的人,打得力道浑圆,生机满胀。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真正的太极拳,我有点看呆了,那功夫的确是好,妙不可言。

       然后是表演推手,张师傅叫了几圈,才有一个弟子上来,好不容易才定下神来,搭上手,我还没有看清,啪的一下,人就已飞了出去。弟子们都欢呼起来,互相使坏地把最近的人往师傅面前推。然后是一个差不多六十多岁的大弟子,上来,定住了神,张师傅交待了几句,大意是提醒弟子注意点,估计是在什么时候摔他,让他别摔太重了。推上手,大概五秒钟之后,又是啪的一声,大弟子一百五十多斤的身体又飞了起来,狠狠地撞上了墙,然后重重地摔下地来,当场昏倒了。张老师一连声地道歉,一边指挥拥上来的弟子都靠边点,让昏迷的人多躺会儿。

       这事就发生在几秒之中,随着大弟子摔在地上,一旁正录着像的央视记者,姓张的小姐,原本是听到同事在拍一个好玩、又有武打的节目,跑来想套拍一期《走近科学》,不想,此时当场就冲了出去,吐了。再回来的时候,脸色铁青,一个下午都没再复原。我自己也早惊得目瞪口呆,心下特别难受,是那种生理上止不住的恶心,不是什么贬义,就是难受,本能地难受。再接下来,我走出了录影棚,不敢看下去了。

       这就是太极拳,啪的一下,只一下,非死即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一幕仍记忆犹新。而接下来的这么多年,我再也没看到这么猛烈、不可思议的太极拳。我接触到的太极拳师越多,就越知道朱先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哇!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太极拳有多厉害!咯,现在我就表演给你!当然,他的豪情背后还隐藏着一句潜台词:我一定要成为师傅那样的人,成为真正的太极拳顶尖高手!

       可是,这么多年看下来,达到和张师傅一样功夫的人,我一个也没见着——其实,大部分即使守着这么一个好师傅的人,也练得不咋样——有个样子,有个师门的名头,会几招看家的,足矣——我知道朱先生在无限地接近这个水平,就因为他一直有这个雄心在,有这个真正的武林精神武的骨血在。

       朱先生那时偶然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加拿大的老太极拳师,他的所有关于太极拳的理论、训练方法都跟市面上的大异其趣,因为时差,朱先生时常整夜整夜在网上和他对聊,聊着聊着,那神秘的老先生就开始指点、并要求朱先生怎么练,然后写出详细的训练心得、体会,遇到错误的地方,直言不讳地指出,在朱先生气馁或发几句牢骚时,老先生顿时毫不客气,不但加大了监督的力度,而且要求每天发视频汇报。

        这其实是朱先生的又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师傅。老先生也有这意思,并说多久多久回国来当面指导,后来又没有成行。朱先生就这样一直跟老先生学习,几年下来,珍贵的聊天记录已达几十万字。到朱先生实在忍不住一定要去加拿大拜访,都定好了机票时,老先生来信了,而且是最后一封信——原来他一直身患绝症,一直在用自己不知哪天结束的生命隔空授拳。

       老师傅发完最后一封信,当晚就走了。朱先生再一次嚎啕大哭。他那颗早已被武术内化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心,立即感到了自己不仅仅是在传承太极拳,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的缘分,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

       练武之人,要找自己的师傅。师傅,也常常都在找自己的弟子。朱先生在寻找的这个过程中,连同他的天性、本性,我一步步地看着他的变化,他怎样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毅然放弃生意一心追随太极拳,怎样在各种复杂而决绝的感情中熬炼,怎样为了大义连同门也不顾忌,他又是怎样从单纯传承太极拳进化到要传承更多的传统文化,他是怎样地不满足于一个师傅一个门派的保守技艺总想见识更多的拳法。

       他是越人的后代,那地方出了勾践,勾践有勾践剑,出土几千年而锋利如初,可是,总就有人说这工艺失传了,朱先生的牛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当即回到绍兴,开始筚路蓝缕地从头打造越王剑,失败了不知多少次,前后数年,锤炼,锻打,淬火,这既是在造宝剑,也是再一次地砥砺自己的人性。


       拳剑双铸的人生,让朱先生的性格在刚与柔、动与静中反复来回。但他一直挂念一件事,从我们见面不久,他就跟我说,能不能想法找到泰森?他一定要和泰森打一场,英雄一定要有个想死的地方,输赢不管。

       我至今还在想,怎么去和泰森联系。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一个拳剑山庄,给泰森收拾出一个房间,欢迎他随时来玩。玩高兴了就比划比划,点到为止,这其实才是高手们之间最常用的游戏手法。

       我作为一个双手只有缚鸡之力、又不太动手作脚的瘦子,居然因缘际会地见识到了太极、八卦、六合、形意、少林等多家拳脚。我说的都是顶尖高手中的高手。我不但看过他们的拳(个别的没看着,但个别的挨着给我拆解过,算是扯平),也研究他们的各家理论和方法——其实,里边大部分都通着的。

       打人打拳打架这事吧,分几个层次,我用商业来类比,第一类,硬碰硬,就是说硬通货,没钱就是没钱,有钱才拿得出来;第二类就进化了,就是你名气大些,别人来搭一下手,不用深试,立即知道你几斤几两,这就相当于货币超发,但物价通货膨胀到一定时候,是要断崖式垮塌的;第三类,这就是我见到的各门的传人或掌门这一类的,不需要出手的,名字就是信用,即使比划比划,也是徒弟们使劲地推来推去,都不想当师傅的靶子,这就相当于商业上的文化资本超发,有品牌了,可以直接做信用品了。

       我就讲讲第二类功夫是怎么练的,仍然把话题拉回到太极拳。

       练真正太极拳的人,功夫要往深里练,都是要往脑子里走。用脑子指挥身体来练,身体,几百个骨头,无数关节,反关节,都要熟悉。熟悉到毛孔都带听劲。听劲这个词是杨露禅发扬光大的,杨露禅,对,就是偷拳的那位,那打拳的架子太好看了,不但追求打赢,还要追求怎么赢得好看。杨露禅后来就被王府的老爷看中了,为了老爷们的附庸风雅,但又不能太费体力,于是,发明了一套杨氏太极拳。这就是今日大部分你看到的太极,从还是那个意思的太极拳,逐渐演变成了太极操。但太极拳本身是起于技击的,冷兵器时代,你只有一招的机会,不把对方制服,自己就活不出来。这就是太极拳的真谛:一招制敌。

       熟悉身体,把身体每个地方都练出听劲,杨露禅于是发明了用一只小雀放在手心,小鸟随时要飞走,于是,你随时就用各种巧妙的力道把它黏住,天长日久,手上的听劲就出来了,然后再把这听劲引到其他部位。这是练手,也是练养身体本能,你不是已经熟悉对手各关节反关节吗?只要逮住了,挨上了,就好比拧毛巾,就这么简单。

       各部位熟悉了,然后拉开,拉开就是增长,就是增加和延长动力臂,或者你可以把身体想象成有无数个可以发出去的单鞭,鞭越长,你打出去的力量就越大,好比用细长的钓鱼竿一定比直的甩出去的更远。打的时候,好比打大锤,开山石的大锤,一个大弧线砸下去,对手怎么受得了。
   


       关节拉开了,增长了,然后再连拢,这个过程苦不堪言,因为要做到毫无瑕疵,毫无感觉,类似身体本能再造。这样的结果是为了让固定的关节更加固定,灵活的更加灵活。身体就进化到类似一个发射平台,就在那几个固定关节的固定下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

       然后身体再做整合,主要是练出几张弓,几个圆,最后到达无数圆,到处都是圆。太极拳里只有打那一下是个直线,其他全弧线,弧线,就是你拉开的关节,你浑圆一体的动力臂,你拉得越开,动力臂越长。你的优势就越大。拉开的骨节类似蚕蛹,一节一节的,加速度,叫蛹动。哪怕一点力,通过层层加速,浑圆一体,类似哪吒太子乾坤圈,打向哪里,都是千斤打四两,一打一个准。

       打大锤,拧毛巾,我再举个通俗的例子,打肉饼,你把面扯成条,然后,拧一下,压下去,再烤出来,肉饼就会出现很多旋转条形,又酥又脆。太极拳打人也可以这样打。你一个直拳过来了,相当于那根直着的面筋,高手以掌来接,不是迎上来,而是,带着你冲过来的直拳往后引一引,边引的同时就边加了旋转,他不是满身是圆吗?本能地就用个圆形给你旋转,他不是手上都有听劲了吗?你打得再猛的拳,都有个力道减退的时机,但他不会等到你力量减完就接上了,他要利用,借你一点力,才能把你的直拳带到他想要达到的位置,到了那个位置,你的直拳已经被旋转带成了麻花状,他要么继续往后往不定哪个方向一引,你都会落空摔倒,要么直直地往前一送,你的手臂就被他顿时压成了一张即将入炉的饼了。

       太极拳的变化,最深奥的道理就是有无穷的变化,就像没有了变化。身体随便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都立即进入了这种变化的玄机中,你看着他两手在比划了,你能看见的是两手之间有一个大圆,你看不见的是两腿之间,两脚之间,手脚之间,后背之间,有几个大圆,在一只手上,指头与掌之间,其他四指与大拇指之间,一根指头之间,到处都是圆,手的那种灵活多变简直是穷尽了数学上的排列组合。手,在太极拳中就是一个例子,动手的时候,小指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起来,边起来边向右向下旋转,同步的,无名指也开始一节一节地起来,画一个比小指头更大的圆,向下旋转,中指、食指一样,一动全动,只是各自的幅度是一个等差序列。而且,在这个原则下,小指头边旋转边内扣,大拇指划一个更大的圈后,又向小拇指靠过去,这两个在边上的指头就构成了一个螃蟹钳,和另外三根指头构成的圆的模式,分别叫擒、拿。

       这是一动起来手上的动作,手和手腕,手腕和小臂,小臂和大臂,整个手臂和肩膀,都是同时动起来的,要数圆,根本就数不过来。因为任何地方,任何方向都有,这也就意味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构成那个乾坤圈般的猛烈击打。

    

       太极拳是随时、随处,都可以发力,一个顶级的太极拳手,当他站在你的面前,摆不摆姿势都一样,因为,你都被他用无数的圆给套住、罩住了,只是看他动不动手,动手之后让你输得有多体面,倒地有多优雅。

       好了,这大致就是我理解和看见的太极拳。

       要学的都跟朱先生去磕头。或者,我们可以一道先把他的拳剑山庄做起来。

作者简介:   

      石映照,男,著名作家,原籍四川旺苍,热爱厨房及木工。读小说多年,写过多部未完成的实验性小说,从未示人,其间不断放弃,几近崩溃,后数度流浪,或又迷途于建筑、音乐、动物学、政治哲学、经济学等学科,渐由学者、伪学者,一路退回到小说。出版有《古典音乐笔记》、《自私自利》、《豺知道》、《乌鸦嘴》、《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等。 

       一个现代版的唐吉诃德,身无分文地游走在20个城市,理想、探索、冒险、奇遇、女人……就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869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