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太极拳里刨“小架”(正文)

太极拳里刨“小架”

2016-04-07   焦作日报
核心提示:而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习练太极拳的身影随处可见。太极拳,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方式。然而...
  



     而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习练太极拳的身影随处可见。太极拳,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方式。

     然而,同样是太极拳,拳法招式却不相同。以陈式太极拳为例,就有大架、小架、老架、新架之说。

     当前,在习练陈式太极拳的人群中,大都以大架为主,而传统的小架,由于多种原因习练者少,不被大家熟知。为此,记者近日专门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采访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小架著名代表人之一的陈伯祥及其弟子陈绍冲,通过他们来揭开太极拳小架的神秘面纱。

     陈伯祥是土生土长的陈家沟人,今年73岁,是当今陈家沟的小架代表性人物。在他的面前,记者逐步捋清了陈式太极拳各种拳架的关系。原来,老架、新架都属于大架体系,小架是相对大架而言的。因此,陈式太极拳从架型上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即大架和小架。

     据陈伯祥介绍,陈式太极拳最初并没有大小架之分。到了19世纪前中期,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太极五路、炮捶一路、长拳108式的基础上,由博返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这种套路被称为老架(也称大架)。同时,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形成了一个新的套路,这个套路圈比较小,没有大架宽大,人们就称它为小架。

     20世纪初,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应邀赴京授拳。他晚年在老架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拳路,并由其儿子陈照奎定型,在国内多地推广传播。20世纪70年代,这种拳路传回陈家沟后,为了区别原来所练的拳架,就称它为新架。由此也可以说,陈式太极拳有三种拳架,即老架、新架和小架,但老架、新架均属大架。有着“四大金刚”之称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几位大师教授传播的均是大架。

     “小架的特点是立足腰裆,小巧紧凑,精致细腻、圈子更小。小架现在仍保存有初层架、二层架、三层架、四层架、五层架、炮锤。”陈绍冲说。

     “从外形看,大架圈大,动作看上去大方、舒展;小架圈小,看上去更加儒雅。但是不管大架、小架,都是从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二者同根同源,有相同的拳理,所谓‘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一’。”陈伯祥说,小架传承中,至今已传到第14代,历代名师高手辈出,代表人物有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等。其中,尤以陈鑫在整个太极拳发展史著书立说最为完整、系统。其著作《陈氏家乘》《陈氏太极拳图说》《三三六拳谱》,现无论陈式太极拳大小架,乃至太极拳其他门派,皆袭用其理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那么,为什么当今习练小架的人远没有习练大架的人多呢?陈伯祥对此解释说,在陈发科老先生之前,太极拳仅在陈家沟一隅之地、一姓之众的家族内传授,而陈发科作为把太极拳推向大众的先行者,教授传播的就是大架。再加上“四大金刚”几位大师教授传播的也是大架,所以大架得以广泛普及。

     而小架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 它长期局限在陈家沟陈姓家族内传承,而且具有严格的师承规矩,所以传承范围小,不被更多的人知晓。可以说,在大架走向“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小架一直深藏在陈家沟。

     “此外,小架习练人以教拳为职业者较少。”陈伯祥说,小架传承的祖训中有一项规定,就是不拿拳卖钱。因为坚守这条祖训,他也坚持不收学费。多年来,他都是以农为生,把钱看得很淡。

     陈伯祥说,限于小架仅家族内传承,所以很多年来就没有磕头拜师的入门程序。比如,父子之间,根本不用磕头;家族里的孙子辈跟爷爷辈学拳,也没法磕头叫师傅。他这么多年来教了不少人,也都没有磕头入门的形式。

     对于小架传承该不该突破祖训、面向社会,陈伯祥说自己也感到困惑和矛盾。不突破祖训就难以广泛传播,可突破祖训又觉得心有不安。他说自己其实也没能完全遵守祖训,比如已突破了仅在家族内传授的规矩,他教的学生中有许多都是外姓人。

     其实,同陈伯祥一样,许多小架的传承人也已突破了仅在家族内传播的规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拳师奔走各地,小架已走出陈家沟,走向全国各地。记者从郑州、西安、南宁等地了解到,小架的传播正在走热,方兴未艾。

     可以说,作为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套路,小架的种子已播入春天的大地。随之而来的是,这一传统拳架将与其他门派一起,形成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太极苑地。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85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