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 太极拳文化内涵与儒家思想契合(正文)

太极拳文化内涵与儒家思想契合

2015-09-15   东方圣城网   李朕葳
核心提示: “不学不知道,原来太极拳里有这么多道道” 今年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元年,国办发文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济宁市《政府工...
  
 
 
      “不学不知道,原来太极拳里有这么多道道”
 
       今年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元年,国办发文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创新孔子文化节举办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作为“全力突破文化建设,打响文化济宁城市品牌”的重点工作之一抓紧抓好。由济宁市体育局和济宁市体育总会主办、济宁杨式太极拳协会承办的201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序列活动”,以序列活动(以下简称“序列活动”)持续时间之长、传统文化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等为显著特点,作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上万人次在太极拳中受益
 
       4月份,济宁201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征集公告发布前夕,济宁市杨式太极拳协会的申报造势活动就启动了——太极拳花样打法“太极儒风”和百人方队表演;网站设立“太极文化与儒家思想”专栏;在电视栏目中开办“健康总动员”、“健康时间”栏目,讲解杨式太极拳循环8式、24式和儒家文化。同时,还在新世纪广场、新体育馆、南池公园、济宁公园等大型广场内设置太极拳晨练点;在高标准建设培训基地基础上,“走出去”先后在南水北调济宁局、市中心血站设立培训点。
 
       “序列活动”自4月份开始将持续到年底,先后组织太极拳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活动中既有规模展演,又有专题讲座,还有互动活动。据初步统计,参加活动的教练员、会员达700人次,活动涉及上万人次。
 
       大洋彼岸友人赴济宁学拳
 
       8月16日,“序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宁体育馆举行。百人方队共同表演杨式太极拳28势,其中年龄最大的表演者是81岁的崔长泉,而年龄最小的表演者傅庆祥仅有9岁。通过杨式太极拳大师傅对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的讲解,人们对太极拳有了全新认识。
 
       队伍中,金发碧眼的表演者叫噶构,来自西班牙。“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我来到了中国济宁。太极拳太好了,它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调节微循环,可以抵御亚健康。我不但自己学好练好,还要把它传承好。”在一旁观看表演的市民若有所思,人家外国友人都赶来中国学太极拳,咱中国人更应该好好学。启动仪式刚结束几天,杨式太极拳协会城区4个晨练点的队伍就扩大了将近一半。目前,济宁杨式太极拳协会现有指导员400多名,专职教练员30余人,会员7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近千人。
 
       仁、义、礼、智、信均在太极拳一招一势中找到注脚
 
       济宁市农业局副主任葛金文认为,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均在太极拳的一招一势中找到注脚,太极拳遵循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存共处,和谐发展等,都给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哲理启迪。抓作风建设并形成长效机制,就要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充实党员干部、机关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内容,打打太极拳,既强身健体,又通过身体力行来感知中华文化不知不觉中改变不良行为动作,渐知渐行中将太极精神内化于灵魂深处,可谓一举多得。
 
       在校大学生步彦昆说,《论语》中说:“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学而不思则罔”,他很早就会背诵,但不会用,后来老师帮他总结启发说,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80%取决于专注力、定力等非智力因素上。后来他参加了太极拳寒暑假班,身体好了,精气神有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他告诉记者,中小学生习练太极拳有六大好处,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强身健体、提高休息质量、习练方便、修身养性、增强防御能力。刚刚进入太极拳晨练队伍的陈磊说:“真是不学不知道,原来太极拳里有这么多道道。”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显示,抵御亚健康的最好办法是学练中国的太极拳。太极拳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慢,柔中寓刚,刚中有柔,老幼皆宜。习练太极拳可以调心、调息、调身以增强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更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768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