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在多次会议上提出“武化”的概念,认为“武化”与“文化”是并驾齐驱的两种教化形式,正是解决我国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国际形式风云变幻的当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文化领域。发达国家都在忙着输出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肯德基、麦当劳和美国大片都是其典型代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充分意识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并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于国人来说,文化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人却忽视了与文化相对的另一半概念:“武化”。它们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以文教化”和“以武教化”两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已,两者都是育人的手段,各顶了半边天。不幸的是,文化得到大家充分重视的同时,武化却被遗忘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有人批评国人没有血性,没有归属感,懦弱无能,民族意识淡薄……,在看到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字眼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在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完全要靠教育来实现。而我国现在却过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完全忽视了培育民族精神、气节、意志品质的“武化”教育。
试想,如果云南暴恐广场上的人都习练过武术,还会出现几个暴徒追着成群的人到处跑的场景吗?如果现场习武的人数多,结果就会像“629”劫机事件中一样,乘客们群起而攻之,使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无法得逞。
武术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集体智慧结晶,就是因为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培育民族精神,倡导自立自强气节的精神载体,发挥着比文化更重要的教化作用。国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使武术成为随着每一个中国人成长历程、终生受教的形式。少时用习武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中年用习武防身自卫,保家卫国;老来用习武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我们要对得起这些美誉,做名副其实、有尊严的中国人。请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抱着金山哭泣。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尚武崇德,提高武术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让武术真正成为全民习练的国术,去弘扬民族精神,提振民族气节,靠每一个中国人的双手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