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标准化是必由之路(正文)

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2013-06-24
  

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武术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两周年回顾

 


  自2011年6月24日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启动以来,两年的工作历程和成绩昭示:标准化是段位制发展的必然之路,段位制要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标准化。

 

  启动前奏

 

  201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印发了《关于加快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将2011年确定为“武术标准化年”,决定以建立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由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实施,整合资源,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以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健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模式和考评制度。

 

  通知明确规定,“停止实施以套段评审确定段位的晋升方式,起用以考为主、以评为辅的段位晋升方式。”同时发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2011修订版)、《<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办法(一至六段)》。由此,拉开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启动仪式的序幕。

 

  明确标准化内容

 

  2011年6月24日,经过3个月的筹备,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同时中国武术段位制官方网站开通。启动仪式上,中国武协主席高小军指出,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方式标准化、考试内容标准化和操作模式标准化三方面。

 

  在管理方式标准化方面,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此后又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通知、试行办法、座谈会纪要。

 

  在考试内容标准化方面,明确规定段位制的考试内容以启动仪式上发布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准。目前,段位制规定项目的考试已发挥出段位拳“循序渐进”、“练打结合”的教学和锻炼价值。

 

  在操作模式标准化方面,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不仅包括作为工作依据的段位制文件,还为每一项工作拟定了“工作流程”。两年来,各地段位制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照章办事,遵守流程”,推动着段位制工作操作模式标准化的发展。

 

  启动仪式上,中国武术段位制徽章,以“武duanwei”为标识的武术段位系列服装式样也同步推出。

 

  健全完善组织网络

 

  在启动仪式上,高小军以“建网布点,管办有序”要求各地武协迅速建立健全武术段位制工作机构。经过两年的努力,除西藏外,各省(区、市)级武协和有关院校武协都建立了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大多数地市和部分县级地区也都建起了段位制办公室,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武协已批准在全国设立了535个“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正在逐步实现层层设点,把考试点建在习武者身边的目标。

 

  在快速编织段位制工作网络的同时,中国武协强调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考试点要“管办有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建好考试点和充分发挥考试点作用上。在《2013年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要点》中,明确规定评选本年度段位制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以考试点为重点”。

 

  段位制工作亮点

 

  启动仪式后,中国武协和各地段位制工作机构,结合普及和推广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进展,因势利导地健全完善管理文件和操作方法,培养锻炼骨干队伍,抓住重点环节,不断扩大段位制工作成果。

 

  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座谈会上,高小军根据他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以“坚持国标、兼顾传统”和“降低门槛、权力下放”为重点的武术段位制工作96字诀。随后,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协提出集中力量从做大数量,做好质量两方面努力,持续推动段位制的普及和发展。今年“全国段位制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深化认识,提高段位制工作的主动性;明确工作职责,坚持段位制管理的服务性;发挥考点作用,恨抓段位制工作的时效性;保质保量,保持段位制发展的持续性四方面统一认识。

 

  各地也出现了一些创造性地开展段位制工作的有效方法。在普及和推广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初步形成了段位制工作的骨干队伍。在他们的努力下,仅2012年一年间,就有112300人加入段位队伍。

 

  目前,各地正在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今年6月2日“全国段位制工作会议”的文件,为迎接普及和推广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新高潮统一认识,积蓄能量。(蒋亚明)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404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