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康戈武谈武术(正文)

康戈武谈武术

2012-02-28   宜宾晚报
  

 
  “习武就像做人,一定要先懂最基本的规范及其内涵。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成就。”不久前,中国著名武术家康戈武在宜宾交流、指导生门武术时强调。他为宜宾习武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也对宜宾的武术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康戈武的到来,是宜宾武术界及宜宾生门武术界的一件盛事。四川省生门武学研究会和宜宾市武术协会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而他则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与武林后辈平等交流。

  严谨的武术学者

  康戈武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主任。学术上,他以严谨著称。著有《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大型专著、《八卦掌源流之研究》学术论文,并制有《八卦掌教程》等教学录像。这些著述不仅实践性强,而且文理清晰、严谨简洁。

  康戈武1948年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城关,是生门武术的第五代传人。在这次宜宾市武协为他举办的座谈会上,他回忆了自己跨入武术之门的经历和心得:“可以说,艰辛与喜悦交融,实践与感悟相生。”康戈武的武术启蒙老师是被昭通民众颂为“义侠”的武术家彭勤。彭勤是生门武术第四代传人,师承宜宾马德胜等先生。康戈武8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彭勤所认识,之后就跟着彭先生整整学了6年,学习五虎拳、八卦拳、盘龙棍等多种拳械功法,学着描红练字、抓药疗伤,更学会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康戈武也是当今宜宾生门武术传承的重要指导人。2011年,为帮助和指导《中国武术生门》一书出版,他在百忙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2011年四川省生门武学研究会的成立,也离不开他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努力,填补了我国生门武术学术研究的空白,扩大了生门武术在全国的影响,促进了生门武术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前不久,在宜宾市体育局的表彰中,市武协也被放在了前面。

  谈习武与做人

  “抱拳礼虽然只是一个武术礼节,却非常有内涵,涵盖了人生哲学、武德修养等方方面面……抱拳礼的教育意义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娃娃只要懂得了抱拳礼,就懂得了武术。”康戈武以小见大,给与会者讲起了武德知识。他一边讲,一边示范:“这里面有文的内涵,有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礼仪,抱拳表示团结,拇指向内表示低调做人;这里面也有武术技术含量,出掌的手可及时避让攻击,握拳的手则可随时出拳攻击。这是一边讲了礼了,一边可自卫,还一边可随时出击。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也是告诉别人,中国人讲礼,但是也不可侵犯。因此说,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其内涵对青少年也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

  康戈武在为《中国武术生门》一书所作的序中,将生门武术的价值核心“生”归纳为“锻炼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传承人生道德”的18字练武精言。这也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

  为宜宾武术支招

  “长江源头,三江汇合,有着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康戈武第一次来宜宾,这是他对宜宾的印象。

  武术大师、生门前辈来了,宜宾武术人纷纷拿出自己的最好本领,在前辈面前表现了一番,请前辈指教。看过表演后,康戈武点评:大家掌握了武术的精神,技术也较为全面。

  “生门武术发源于宜宾,历史上,宜宾人为生门武术的传承发扬起了很大的作用;生门武术也在历史上大书了一笔,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而当代宜宾人为了生门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在付出努力。”康戈武对宜宾武术发展情况的看法是,武术传统保留得好,有完整的框架,有独有的特点,并且涌现出不少年轻人,还出现了一些发展新思路,这些都是好事。需要提高的方面,一是扩大影响,吸纳更多人习练;二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年轻人,既要继承好传统,也要吸收新的事物,一定要两方面都掌握好,不可因学习两方面事物而不知所学,把传统和新事物都丢掉了。

  “武术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体育,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之一。在国外的孔子学院中,均设有武术课程。武术属于形体语言,因此在任何人之间都没有交流障碍。”康戈武更从大处着眼,为大家讲了武术的概念,并保持谦虚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团结一致,为生门武术的发展,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点我们该做的事。”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119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