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 2(正文)

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 2

2008-08-31   本站原创   张全亮
核心提示:三、《武林大会》面面观 问:您是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专家评委,《武林大会》这个节目目前非常受欢迎,收视率不断攀升,这说...
  



三、《武林大会》面面观

        问:您是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专家评委,《武林大会》这个节目目前非常受欢迎,收视率不断攀升,这说明了什么?但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想听听您的意见?在您看来,中国武术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武术真正的出路在哪里?

          答:《武林大会》2007年6月开播以来收视率确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上攀升,一年多来其收视率一直稳定在央视五频道体育竞赛节目的首位,并且超过美国NBA篮球赛的3倍多。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节目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武术爱好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国内外喜欢、习练、研究传统武术的人太多了。再加多年来武侠小说、武打电影及各种传媒长久不懈的,对传统武术不同角度的、多方面的、现实的、历史的、真实的、虚构的描写、宣传,已使中国传统拳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有了崇高的地位。但是纯正的中国传统拳术搏击技术是什么样的,人们都想跳出武侠小说,武打电影的艺术圈范,看到真实的武林,所以央视《武林大会》一提出“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一搞传统武术擂台赛,必然会引起广大武术爱好者和人民群众的兴趣。但是有些人看了武林大会不满意,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的。善意的批评是应该虚心接受的。但是否定一切,恶意攻击,想一棍子把它打死的做法,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否定一切的做法是不客观的。传统武术擂台赛的整体水平,虽然不尽人意,但每周的比赛都有几个精彩镜头,每个拳种都有一两个可造之才。如果坚持下去,不断深化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擂台式挖掘整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加强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培训,给他们提供长期的、更大、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让他们在实战中,在反复使用传统武术招法的成败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深信,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一个真实的武林就会慢慢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传统武术的魅力就会恢复她的精彩迷人本来面目。另外,对传统武术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冷兵器已被现代化武器所代替,贴身肉搏已不在是主要的战争手段。从1929年南京最后一次打擂到现在,传统武术已近百年没有真打实斗了,技击功能的退化是正常现象。虽然中国传统武术的形象在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比国内外任何一种搏击技术都高大、神秘、辉煌。但是由于多年来,有关部门在政策导向上对传统武术的重视、支持、保护的力度不够,所以在其传播、发展、展示的效果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现代武术。现代武术散打、国外的拳脚功夫到处都有展示的平台,传统武术却没有展示的平台,多是师徒相传,业余时间练习。从时间保障、训练条件、伤残医保、生活出路等各个方面和专业散打队都无法相比。专业武术散打在优厚的条件下,已经打了二十年了,但还有褒有贬,不尽人意。为什么传统武术刚一登台有些人就怒不可遏,横加指责,想把他扼杀在摇篮里?为什么对老祖宗数千年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人类求生存、争发展的搏击精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持这种态度呢?为什么对自己创编的、国外引进的,实际上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捞取的,改头换面新武术、洋武术,那么热情支持。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却横眉立目呢?2008年元月14日,我在山东烟台太平洋酒店接受中国体育报、电视指南等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时,我曾说:“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锅肥肉。作家、导演们不断地从中捞取素材去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出版一部部精彩迷人、惊心动魄的武侠小说和武打电影,吸引众人的眼球,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外国的武术爱好者也不断地来从中捞取资源,用来创造、充实具有民族特色的这个道,那个道,然后再向我们国内传播,以扩大其民族利益;国内的现代武术工作者们更是不断地从中捞精华,去创编多彩多姿的竞赛套路、表演套路,以有力的行政优势向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强力推行,广泛传播。获得名利双收的效益。谁来管传统武术的死活?对传统武术如果再不给以强有力的政策保护和经济支持,中国传统武术就会出现人死拳亡的危险局面。”央视体育频道为“还源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 而开办的《武林大会》擂台赛,投巨资,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全国海选、专家培训等有力措施,把民间的优秀拳种,一个个推向擂台。通过全国海选,优中选优确定十六名选手,再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在专家的帮助下,把本拳种最纯正、最有特色的技击招法挖掘、提炼出来,进行强化训练;然后走上擂台,进行真打实战,以展现他们的风采;并结合实战情况由专家进行点评,并现场示范进行说武论技;同时事先对该拳种的源流发展、拳种特色、代表人物、历史作用、先人轶事、选手情况等方面拍摄小片进行电视插播。《武林大会》办成了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大课堂,大学校,看了武林大会,不但可以了解某一拳种的技击招法,技击特色,还形象地了解了该拳种的方方面面历史和现实情况。据调查中国传统武术,有129个拳种,央视《武林大会》计划每年要上擂十个拳种,不算每个拳种还有多种流派(如太极拳的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等),和每个流派的重复上擂,就得打十几年的时间,其赛事资源之雄厚,其拳种之多样性,是国内外任何一种技击项目所无法比拟的。以这种擂台赛的形式支持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是弘扬传统武术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各拳种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培训,打出去,同国内外各种搏击项目进行交流、比赛,传统武术的翅膀就会再度强健起来,这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出路。

        问:“打”是不是中国武术将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武术真正的出路是技击?是文化?还是其它一些什么东西?

        答: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武术发展的重点也在变化。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主要任务是打,注重研究决生死的技术和绝招;现代化时代武术的主要任务是健身、自卫和表演。但是武术的发展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你老是编套路、抓表演,慢慢人们会感到乏味,会追根溯源,向往精髓,况且有些套路的难度越来越大,一味地向舞蹈、体操、杂技靠拢,失去了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也难以普及。解放以来,国家体育主管部门主持创编、推广了很多竞赛、表演套路,这也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同时也搞过一些成效显著的挖掘整理工作。但是应该同时也给传统武术一个平台,保护一下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现在,整个世界“打”风日盛,这又是一个发展趋势。柔道、跆拳道、合拳道、拳击、散打都在兴起并且都走上了中国的武术擂台。大势所趋,中国武术也必须注重向这方面发展。《武林大会》的宗旨就是挖掘传统武术的精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毋庸置疑,技击是传统武术的精髓。国内外有识之士,无不想往、追求。中国武术不能老是这样表演下去了,更不能把重点放在引进、发展洋武术上,应该下大力量挖掘整理一下传统武术的技击精华,支持推动一下传统武术的发展。当然,以后发展到一定时期,武术的发展重点还是要有变化。总的来说,大部分人是为了健身,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自卫,还有一部分人为了就业,如打擂、当保镖、当保安、教拳等。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完全靠肉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武术的健身功能会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另外,还有一些人研究武术,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来研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途径。总之,武术的传承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发展和传承,整个武术届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问:我想,许多人都会非常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技击方面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与外国武术对抗?我们能不能培养出一些人才,在同一级别上与外国拳对抗?

        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这里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有一个过程。比如,刚开始搞武术散打的时候,水平不行。20年过去了,武术散打也有点看头了,和外国拳手交手胜算也多了。这得益于在国内20年的实战。散打只是从传统武术中提取了部分招法,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各门各派的优秀技法都很多,散在民间,需要组织,需要挖掘,需要培育。如果没人做这个工作,光说是没用的。现在,《武林大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擂台赛发现的各拳种的优秀人才,通过专业化培养,搞俱乐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完全可以和国外的任何一种搏击项目对抗。目前的散打代替不了中国传统的武术,目前《武林大会》的冠、亚军也代替不了中国传统的武术的水平。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关键是国家要重视,要有政策。国家的专业队,有工资,有保险,有政策。民间的武术工作者和武术人才是自生自灭,国家没有政策支持。这是目前传统武术发展的最大障碍。

[NextPage]

        问:《武林大会》今年还会继续。如果总结一下《武林大会》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武林大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答:从组织领导方面看,《武林大会》的经验不断提高,越来越成熟。比如现场拍摄的时间安排,每个拳种海选、培训的组织实施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场裁、边裁、专家评委、解说等都已轻车熟路。从全国范围社会各届的反应来看,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对《武林大会》很有利。一是收视率不断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二是大学生体协加盟了。并拟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参加武林大会的高考学生。促进传统武术进学校,这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很有利。三是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加盟了。比如,去年到今年在泉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两届五祖拳擂台赛。在马鞍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的陈氏太极拳擂台赛。在江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的蔡李佛拳擂台赛,在沧州、深州、武当山、宣化县、安徽、烟台等举办的《武林大会》海选、培训活动,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也借《武林大会》宣传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扩大了本地区的影响力。四是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加盟了。比如“康龙”、“好视力”、“中国电讯”等大企业加盟了,提高了武林大会的实力和影响力。另外,韩国花巨资买下了《武林大会》的电视转播权。台湾从《武林大会》一开始就进行转播,西欧一些电视台也拟购买《武林大会》转播权。总之《武林大会》前景广阔,前途光明,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认真办下去,会越来越好。

        问:这些情况说明,武林大会的品牌效应已形成,参与人更多了,能够给各参与方带来收益。但是观众关心的可能不是这些问题。观众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武林大会》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今年需要弥补或改进什么?

        答:从表面上看,《武林大会》的形势很好,实际潜藏着巨大困难。主要是队员队伍不稳定,都是业余选手,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没有政策保证,去年来了,今年就不一定来的了。新人多,实战经验少,技击水平不能稳步提高,会大大影响节目的精彩程度。观众会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不过如此。去年这样,今年还是这样;这个拳种和那个拳种,练法不一样,打起来都差不多。事实上,擂台上的这些选手不能代表着这个拳种的最高水平,但是观众看到的就是这些,就会根据这些作评价。这对《武林大会》会有很大影响。解决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给予保护政策和发展空间。二是继续争取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经济资助,尽快建立一只传统武术技击专业队,尽快实行俱乐部管理。三是要增加《说武论技》的含量。由专家现场点评,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这是一个亮点。过去韩建中老师在中央电视台《早安中国》主讲的“每日一招”,办了四年多,讲擒拿格斗,收视率很高。四是积极研制高科技护具,尽快放开禁击部位。五是积极开展不同拳种的擂台赛,兵器擂台赛、女选手擂台赛。节目的生存是有周期的,只有努力提高收视率才能保持《武林大会》旺盛的生命力。

        问:听说比赛之前要对选手进行一个月的培训,这能起多大作用?

        答:体力、技巧、基本功,都不是一个月就能提高的。但对有一定基础的选手来说,通过这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问:有些选手打擂时,用了些不是本门派的招式,比如摔跤、散打,规则允许吗?

        答:我们提倡选手打擂时尽量使用本门派的招式,但是武术是相通的。好多拳的招式实同名异,或大同小异。如果限制过死,既不符合实际,对武术的发展也无益处。

       问:这样说来,我就有一个问题了。武林大会为什么非要按门派来比试呢?按道理,只要打赢就可以,打乱门派效果不是更好吗?

        答:那是下一个阶段要做的。目前之所以按门派来比试,是因为这些年来传统武术要失传了,到了人死拳亡的危险境地了,必须先要一个个把它启动。趁着不少老拳师们健在,挖掘它,保护它,把每个拳种的精华和风格特点尽量展现出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是当务之急。各拳种之间的比赛往后放一放倒是无关大局。条件成熟时逐步、稳妥地放开,进行混合拳种的比赛,这也是中央电视台计划中的。去年搞过一个“武林盛典”,就是不同拳种进行比赛的一种尝试。

 

[NextPage]

         四、“提纯复壮”是中国武术复兴的关键,

        问:《武林大会》等类似的节目无疑地会有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那么,在传统武术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那些不利因素?

        答:《武林大会》以及各种各媒体所举办或宣传的类似节目,都是一种新的探索。现在宏扬传统武术的呼声越来越多,一种新的气候正在形成。大家都来关心传统武术文化,都来为传统武术加油。这是好事。但是还有些不利因素直接障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第一,国家主管部门对传统武术没有一个保护和支持性的政策,传统武术不能享受和“国标”武术、外来武术平等的待遇。第二,民间武术家和武术组织没有领导的重视、关心、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前进没方向、奋斗没目标、学习没榜样、交流没机会、展示没平台、困难没人帮。第三,掠夺性的挖掘严重。传统武术都承认是国宝,但是因为没有保护,自身又没有出路,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公司巧取豪夺。比如“俏佳人”公司,前几年曾以欺骗的手段组织过一次所谓的挖掘整理,把许多武术家都“请”到昌平区的九华山庄,叫大家献绝招、制定传统武术比赛规则、倡议成立民间武术家联盟。声称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传统武术比赛、开展内外交流。与会的武术家们都非常认真,又练、又写、又拍,“俏佳人”公司把这些数据制作成光盘,作为商品包装上市,名为《中华武术百位名师英雄谱》,每盘卖55元,与会人员不但没给一分钱报酬,连一盘光盘都没有送。类似的掠夺性的挖掘还有许多,都是打着挖掘整理的旗号,把一些民间武术家请出来,一次性廉价掠取他们的技艺,包装上市,永久获利。没有权威部门对此进行干预和管理。第四,传统武术人才、传统武术技艺向外流失严重。现在是外国人重视我们的传统武术,他们到处转书店,买我们的武术光盘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各种管道到公园、学校、家庭,慕名找武术名家学习、请教、切磋。采取走进来、请出去,高待遇等方法,挖掘我们的传统武术,老祖宗通过几千年、上百年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起来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咱们自己反而不当回事儿。现在有些来中国较技的外国武师多半是中国人的学生。日本人武术界一直就有人蔑视中国武术,曾说:“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拳已经不在中国了”、“再过十年中国人要到日本去学太极拳”。

        总之,上述所列举的这四种严重现象,即没有政策的保护、支持;没有领导、组织的关心、重视;掠夺性的挖掘;向国外流失如不加以重视,如不认真解决,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还是举步维艰的。

        问:中国武术一直想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但没能成功。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您对武术进不进奥运有什么看法?

        答:武术没有能够进入奥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看第一可能是我们的提法太笼统。中国武术是什么?很不具体。一百多个拳种,哪个进奥运?跆拳道、柔道都很具体。中国武术这个名称涵盖面太大了,不好办。如果说太极拳或某一拳种进奥运,就好制定规则,也容易学、容易练。第二个原因,我认为现在国家体委的竞赛套路难度越来越大,不好普及,外国人很难学会。另外,运作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武术进不进奥运其实无所谓。进去当然更好,长中国人的志气,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威望,还能够多得奖牌。但不进奥运也是中国武术。要弘扬中国武术,让国际社会真正看得起你,主要还是在于自身努力。“提纯复壮”是中国武术复兴的关键,指导思想要这样明确起来,这非常重要。现在国外研究的就是你的传统武术,因为越是传统的、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才越具有世界性。我们学习各国的文化也是这样,不是全学,科学技术要学最先进的,文化艺术要挖掘他最古老的。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要并驾齐驱,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现代人创编的武术套路多从结构美、难度大、表演效果好考虑的,很少考虑他的技击作用。既便有所考虑也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想象。而古老的传统武术套路,是武林先辈经过多年的生死搏杀沉淀、总结、创编出来的。中国有句成语叫“温故知新”,中国现代武术要发展,要走到世界搏击的前列,必须要下大力保护、滋养传统武术这块沃土,对在这块沃土上历经风雨成长起来的各门派优秀武术拳种,要不断地“提纯复壮”,爱心呵护,中国现代武术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冷落、否定传统武术,脱离传统武术,中国现代武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将失去她迷人的光彩。

       问:套路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一分为二吧。套路多了,丰富了,好教拳,好普及,可以满足不同的爱好。但是,套路编多了,鱼目混珠,就练不精了。早晨起来,音乐一响,一套一套练好几套,出汗了,能起到一定的健身作用,但具体到每一个招式练不了几次。很难练出功夫来。因为人体对每一种动作都需要强化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效果。“少则得,多则惑”,经典套路、经典招法要反复练,要练纯、练精。练八卦掌转圈,一个早晨可以转几百圈几千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传统的练法就是求精不求多,而且特别注重基本功的练习。练传统武术不能眼馋,不能见异思迁、不能一暴十寒。现在是总有人不停地编,就总有人不停地学,就向某些流行歌曲一样唱过就完没有生命力。

        问:我觉得套路不能乱编,传统的东西都有它的道理,您认为现在编的这些套路对武术的精华有没有损害?

        答:有损害。现在的太极拳套路里面,这个动作是陈式的,那个动作是扬式的,不伦不类,不纯不正。叫现代武术无可非议。传统武术要求纯正,吴式太极拳就是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就是陈式太极拳。西瓜你把它嫁接了,个头长得很大,但不好吃了。粮食也是这样,品种改良了,产量高了,但质量差了,也不那么好吃了。要保留传统的种子,拿它做母,不断强化它的特点和优势。不能胡乱嫁接,马与驴配出来的骡子不能生育,名犬不能乱配。武术也是这样,这儿拿一点,那儿拿一点,凑成一个套路实际上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冲击,这没有什么好处。给世人造成一种混乱,时间长了人们会认为这就是纯正的中国武术。当然现代人创编的武术套路也有不少优秀的,那多是武术家通过对某一拳种的长期实践,深透研究,认真总结,精心编排,反复修改,广泛演示,多方纳谏而最后定型的,这种优秀套路的产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欢迎并需要这种套路的问世,这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是有促进的、是负责的。我们不笼统的、一般的反对武术套路的创编。而是反对粗制滥造和胡编乱造。

        问:按照您的观点,传统武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提纯复壮”,您能再仔细解释一下吗?

        答:“提纯复壮”是农业术语。讲的是对优良品种的培育问题,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没有制种这一说,都是通过自然选择的方法,在传统的优良品种中优中选优,把长势最好的、质量最好的、抗逆能力强的,精选出来、进行专门培育,年年这样做,以保证品种不退化,保证每年有良好的品种使用。用在武术上就是说,不论什么拳种,都要尽量往原始上追,研究古拳谱,走访隐居农村、山林、寺庙,年龄较大、辈分较高的优秀拳种的正宗传人,原汁原味地学习、进行严格科学的分析、比较、消化、继承。古老的拳术套路很简单,但简单里面有奥妙,招招暗藏杀机,我们研究中国武术主要是挖掘古老拳术的精华,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发展问题你放心,再怎么控制也会发展。唯有提纯复壮、正本清源最难。这个问题,国家要管就会有办法。作为民间来说,学拳要找嫡传的名师,不要赶潮流,不要眼花缭乱,不要什么好看学什么,不要什么练的人多就学什么,有一些编拳的专业户,他老在编,你老在学,永远也学不过来。真正好的东西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一两个套路,比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都没有复杂的套路和高难的动作,朴实无华,但博大精深,学而不厌,久练不疲。要向正根上学,要原原本本地学,要认认真真地练,久练自化,熟极自神,还要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认真地研究它、琢磨它,不要还没有学好就想发展。

[NextPage]

       问: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八卦掌真的追到董海川,突然发现那时的东西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答:那不可能。每个优秀的传统拳种最少有一百年以上的传承历史,有的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风雨沧桑。如果站不住脚早就没人学练了。八卦掌是出现较晚的一个优秀拳种,从清朝末年到现在才100多年历史,但是八卦掌名声显赫,皇宫大内、民间高手找董海川较技的,没有一个获胜的。八卦掌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也都有很多惊人的神功轶事,没听说有哪个人输过手。太极、形意、少林等其他许多拳种的创拳人也都如此,都是令后人景仰的技艺超群、功高深莫测的一代武学宗师。现在的武术人是无法和他们相比的。这既有传授和练功刻苦的问题,也有时代的原因。

        问:“提纯”了的传统武术具有哪些功能?

答: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都具有四种功能:一是健身功能。这一点不用说,任何武术都具有健身作用,只是效果大小有区别。二是表演功能。可以观赏,这也是各拳种都有的功能。流畅的表演可以使人赏心悅目。三是技击功能。这是最主要的,是武术特別是传统武术所独具的,没有技击功能的武术与体操无异。四是开智功能。传统武术具有开发人体智慧的功效,这是别的运动方式所不具备的。特别是八卦、太极、形意等内家拳,都是哲理性拳术,讲究五行生克、阴阳变化。拳理富含哲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传统武术的拳理拳法,放大了可以针对一个群体,再放大了可以针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宇宙,都可以应用。拳理就是做人做事之理。人是一个小天地,宇宙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宇宙怎么变化人就怎么变化。所以,它既不同于其他运动方式,也不同于现代竞技武术。 

       问: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位著名的民间武术家,您对传统武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抱有怎样的希望?

       答:我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现在又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新时期。

       第一,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有周期的,一个事物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武术也是如此。以表演和大众健身为主要形式和目的的现代武术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然要向传统回归。武术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武术的精髓是什么?必然会引起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各种新闻媒体的深思和关注,传统武术将要到了一个幸运而兴的大好时期。

        第二,以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国内外各种新闻媒体近年来都以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力度,而且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传统武术开始走上擂台、走向讲台、走进新闻媒体的视角,一个国内外弘扬、传播、学习、研究传统武术的热潮正在兴起。

        第三,国家已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武术)的保护政策,全国上下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武术)项目和传人正在申报,有的申报已经得到县、市乃至国家的批准,中国传统武术将真正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得到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一个弘扬传统武术的新形势正在到来。我们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树林记录整理

                                                                         张全亮修改审定   

                                                                                    2008年8月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326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