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正文)

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与出路

2008-08-27   本站原创   张全亮
核心提示:2008年7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著名武术家张全亮先生居所,就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价值,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出路等诸多问题,对其...
  

                                        

        2008年7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著名武术家张全亮先生居所,就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价值,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出路等诸多问题,对其进行了深入采访。张全亮先生学识广博、深邃、透彻,为人平易、亲和、智慧,他的言谈、举止所体现出的大家风范,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

        问:张老师,您好。据我们了解,您是梁氏八卦掌和北派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听说您还练过其它不少武功,且造诣颇深,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和特点、武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等问题,您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请您谈一谈。

        答: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是精髓,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说,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的拳理、拳法处处都充满着哲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美学、人体力学、经络学、宇宙学、天体学、以及现代的三论既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它以《易》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以宇宙万物返还生克的万古不移之规律作为指导技击与健身的法则,把人体的攻防技术和道家的吐纳养生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健身、技击和开发人体智慧融为一体,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神形一致。可以说,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这个特殊地域、特殊的人文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其它体育运动、国内外现代搏击运动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搏击运动的宗旨是练打,中国传统武术除了练打之外,还特别强调对习武人的道德品质教育、武德武风教育、正义正气教育、和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教育。单就打来说,它打法丰富,有摔、打、踢、拿、化、踩、点、发;它技法巧妙,强调九节(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足)并用,顾打合一,整体发力;它战术灵活,强调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合力击发。

        多年以来,我一直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一种学术来对待和研究,把武术与自己的工作、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用拳理来指导练功,用拳理来指导工作和生活。怎么练功,就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解决问题。太极拳和八卦掌是练解扣的学问,练好了太极拳和八卦掌就没有解不开的扣。太极拳强调阴阳,八卦掌强调变化,实际上都是哲理、易理。阴阳统筹万事万物,易理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无所不统。用拳理可以说明处事之理、做人之理。 

        比如,拳理所讲的阴阳虚实、公转自转、物壮则老、对立统一等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比如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中国传统武术的阴阳学说。我通过实践总结认为,生命在于体悟运动。运动是好事但过量就会造成损害,但也没有绝对的静止,即使睡觉也不是完全静止的。运动是绝对的。体悟运动就是在运动时,你要下意识的用心去想象这种运动,用心意去跟随、引领、推动、体会这种运动,用心去想它、看它〔内视〕、体会它。这是一种缓慢的,以神意为主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最好形式就是太极拳、八卦掌和气功。体悟运动对于通经化瘀、祛病强身、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反应能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都有极好的作用。这种运动方法用在工作、事业和生活中,就是要与时俱进,要顺应历史和事物的发展规律,认真、客观地观察历史和事物进程的细微变化,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掌握好历史和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机和火候,及时地更新观念,改变思路,调整策略,这就是易理。易理包括简易之理,变易之理和不易之理。“简易之理”既易者认为“易则易知,简则简从”〔《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只有简易的道理和法则才能使人便于明了和效法,所以易者把宇宙间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简易为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现象。但阴阳虽简却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变易之理”既易者认为“生生之谓易” 〔《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简单的阴阳之理却可导演出千变万化的活剧来;“不易之理”既易者认为“动静有常”〔《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按一定之规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八卦掌和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处处都体现着上述《易》之三理。

问: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是怎样的?

         答:太极拳的打法是引进落空、沾粘连随、合力发人,是以柔克刚。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对方的劲有多大、速度有多快,我的思想是不抵抗、不躲避,而是积极主动地帮着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运行速度往前走,我再把我的劲加在他身上,超过他预想的进攻速度,让他失去控制。物体运动的规律是,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作直线运动,有了阻力就往旁边走了。一般拳术的打法是,你来了,我就把你架开、搪开。太极拳不是这样打,你想在这条道上往前走,那好,我把路上给你扫干净了,甚至还给你洒上点油,然后你过来时我再从你背后推你一下,帮着你加快向前的速度,是两个人的力加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也好比是落井下石,你不是想跳井吗?在你往下跳的时候,我再往你身上扔一块石头。人一生下来从吃奶就开始用力,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大都需要用力。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练力量,不注重练神意;只习惯练顶劲,不习惯练顺劲;只习惯练实劲,不习惯练空劲;只习惯练分力,不习惯练合力。太极拳的打法是反先天的,是出其不意的。使用这种打法,必须有名师指导,还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很灵敏的反应能力。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与不同对象的实战锻炼,再加上认真的体悟研究,才能渐入佳境。太极拳有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内外兼修的功夫要求太高,练者如牛毛,成者如牛角。太极拳的技击要求做到中、松、旋、空、合、沉、稳、活、灵、畅。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至刚也莫过于水,水可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无孔不入。水有渗透和漂浮的能力。老子的水哲学就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水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它前进、后退都是整体滚动的,先往低处去再往高处攀,水是随境成型,环境是什么形状水就成什么形状,它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环境是圆的它就是圆的,环境是方的就是方的。云不是这样,云是随风成型。云彩是什么形状?风一动它就随着改变一个形状,云难触,水难依,你能摸着云彩吗?你能靠着水吗?太极拳就要练到上如行云,下如流水。这是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到海边爱观察海浪,我在飞机上爱观察云彩,2000年7月,我去莫斯科一路观察云彩的各种变化、联系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感悟颇深,随手写了三首“太极云水诗”。“上如行云,随风成形,飘杳上浮奇幻多姿,势势可见,处处难摸。”,“下如流水,随境成形,先下后上钻孔攀峰,动静可用,势势难依。”。“虚云实水天地间,烟幻迷离依托难,化打拿发如照镜,神鬼掏心如丧泉”。太极拳的打法无招无式,就像水一样,你只要进招,就如同掉入大海,把你包浸,让你漂浮,使你倾倒,我一接触你就跟水一样,你甩不掉,不但把你的衣服湿了,连你的汗毛眼都滋上。这种意念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没有传授也练不到身上。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就是让你落空,比如你走路一脚踩空了,比如你坐凳子突然凳子腿折了。人从空中跳下来,到半空时什么招都使不出来,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我曾有过这样的体会,五十年代在老家时,有一段时间出门时常爱用手推着门上的玻璃走,天天这么走,习惯了,一天突然这门上的玻璃被弄掉了,我不知道,结果一下子就趴倒在门上了,胳膊、膝盖全磕破了,当时觉得心都要出去了。这就是失神。是出其不意。比如你每天上下的台阶,走熟了都不用看,有一天拆掉一阶台阶,告诉你和不告诉你大不一样,告诉你了,你能轻松自如地跳过这一阶,如果不告诉你,你毫无防备,那就惨了,非跌个大跤不可。意念双重,身体必然双重。比如两个人低头对着走,或者在想什么事,接近时,很突然,思想没准备,你躲我我躲你,结果还是撞上了;有时两人对面骑自行车,你想躲我,我想躲你,结果还是撞上了,这都是意念双重的原因。太极拳的技击是要在保持头脑冷静、清灵的情况下,坚持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粘粘连随、合力发人的技击方法,不能在不清醒的情况下用拙力。

问:八卦掌的技击方法是什么理论呢?在训练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首先是公转自转的理论。地球绕太阳不停的进行公转同时自转的运动,公转产生一种能把地球抛出去的放射力(离心力),地球同时进行的自转运动则又产生一种降落力(回旋力)。保持了自己的平衡。八卦掌的走圈就是效法天地的运动规律,通过走圈不断地强化圆的观念,久之能熟练自如的运用周身各处关节的圆运动,达到化打合一,防身与制敌同时实现的目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进行公转同时自转的运动,得以阴阳平衡,天长地久。人类效法自然经常不断地进行公转同时自转的走圈运动,身体也会健康长寿。地球绕太阳不停的进行公转同时自转的运动,自然的产生了阴阳(昼夜)、四象(四季)、八卦(风、雨、雷、洪水、地震等各种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人类可以认识、可以利用、但不能改变。人总是这么转,也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些自然现象,人体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就能做到疾病难侵,强敌难犯。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宇宙的儿子,人是宇宙的骄子,都秉承着天地父母的基因。生命传递、时代变迁、四季循环、昼夜更替、人体结构、时空观念等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外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无一不是圆的运动。

        八卦掌是自然之拳,只要坚持以人体结构规律效法宇宙运动规律经年累月,风雨无阻,朝夕不停的绕圈走转,就能自自然然的攀上武学的高峰。

       公转自转的理论弄明白了,公转自转的功夫练好了,周身就会形成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万向轴承,别人不能碰,一碰就落空,一碰就会受到击打和跌翻。所以董先师在技击歌诀中强调“浑圆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 八卦掌先辈认为:“走为百练之祖”、“百练不如一走”、“走为高”、“走为上策”,强调“进了八卦门要终身走转不停”。

        其次是声东击西的理论。八卦掌的走转功夫,就是为声东击西的战术服务的。八卦掌的技击方法不是正面攻防,是侧后攻防,这是为了避实就虚,八卦掌交手时讲究如鱼撞网,搭手即回,回来又去,你不来我叫你来,你要来我闪开,讲究搭手交十字,迈步必寻圈。讲究走中打,打中走。八卦掌是以动制静,以变应变,以巧制拙,以捷制疾,拳谚讲:“久守无常胜”。要很好的运用和实现上述这些战术,必须练就规范、坚实、灵巧、善变的走转功夫

        关于八卦掌的训练方法我认为,第一,必须先让学员明白为什么要走圈,走圈的目的、意义和规范。使学员充分地认识到,时时强化圆的观念,处处强化圆的运动,天天强化走转训练,就是八卦掌健身与抗暴的诀窍,就是习武之人“登高”、“大成”、“防衰”、“抗暴”,锻炼天人合一的快捷方式和要道。以提高兴趣,增强信心。第二,就是每天强化走转训练,要联系实际,用规范要求,及时反复地纠正学员走转中的问题。第三,在学员达到规范要求的时候,要及时传授新的内容,增加走转的难度,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练功兴趣。增强他们攀登高峰的信心。第四,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拆招练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员的实战技巧和水平,以加快他们的前进步伐。

问:听说八卦、太极、形意都属于内家拳,这三种拳术在练法和打法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如三足鼎立,稳定平衡,缺一不可。一门拳术一种风格,一个人一个特点,颜端柳秀,各有千秋。

        在练法上,三拳如三书。形意拳(也含少林拳)如楷书,一招一式,如铁画银钩,眉清目秀;太极拳如行书,缱蜷自如,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八卦掌如草书,纵横捭阖,如风卷残云,巧畅连环。

        从运动特点上讲,八卦掌以走转为主,其路线是八卦图外边的卦象,即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太极拳以轻柔为主,其路线是八卦图中间的S线,注重阴阳虚实;形意拳以发力为主,走的是八卦图中的两个黑白鱼眼,讲究五行生克。

       从劲力特点上讲,太极拳柔中寓刚;形意拳刚中寓柔;八卦掌刚柔相济。

      从打法特点上讲,八卦掌声东击西;太极拳粘黏连随;形意拳硬打硬上。

        八卦、太极、形意三拳虽有区别但又相互联系,八卦掌的走转以腰为轴;太极拳的腰动以足为根;形意拳的击打腰腿齐攻。总的来说都是不同特点的螺旋劲,圆运动,都是要求手打三分,脚打七,腰为中主,神为帅,全身之法在心意。功夫虽好心理素质不行,也不能取胜,锻炼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在实战中,你只要心理一紧张身法就不灵了,人不是机器,机器的轮子只要轴承不坏,受力它就能转。人不是这样,人虽然身上有很多轴承,正常情况下都很灵活,但精神一紧张就不灵活了。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胆量和气势。胆量和气势不是理论能解决的问题,要靠经常不断地擂台实战来锻炼提高。

问:国外的“洋武功”、国内的竞赛套路,与我们的传统武术有什么不同?

        答:前面我已经讲过了,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有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科学的技术外延。而国外的“洋武功”以及国内风行的竞赛套路,就是拳脚功夫。招法简单,单纯的强调快硬、勇猛、凶狠。中国传统武术的招法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武术与“洋武功”和竞赛套路好比中医与西医,京剧与流行歌曲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NextPage]


二、神秘武林掠影:师傅与徒弟,绝招与绝世高人。

问:传统武术老师在收徒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要递帖,要当众宣读拜师词,要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要表明自己对师傅和本门功夫的看法。要表明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功夫的决心。师傅要当众宣读门规师训并对其提出入门后在遵纪守法、尊师重道、做人做事、武德武风、文明礼貌、刻苦练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博采众长、事业有成、争优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过去进门要磕头,现在很多都改为鞠躬了,要先拜师祖,再拜师傅师娘;后拜同门、见证(来宾)。进门之前师父要对请求入门的学生进行全面考察,比如家庭情况、人生经历、政治表现、工作表现、人品作风、习武情况、练功表现、入门动机等。考察的目的一是决定是否收他,二是入门后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教育。

问:进门之后的师生关系与不进门有什么不一样?

        答:不进门就是学生,你可以来学,我可以教也可以不教,没有这种忒紧密的关系。进了门就是徒弟,像家里人一样。老师有什么事你要当作自己的事对待。你的事老师也要向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入门后“三节”(八月十五、阳历年、春节)“两寿”(师父、师娘的生日),有条件时都应该到老师家中看望。学拳也不是像学生一样上大课,几十甚至几百人讲完就走了。进了门老师要对你负责,要尽心传授。对学生保密的,对弟子就不保密。弟子对老师也得负责,出去以后你的行为表现、你的功夫展示,社会对你的口碑等各个方面都代表着师门,关系着师门的荣辱。我收徒弟的标准一般是这样:为人诚实,做事实在;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练功刻苦,不投机取巧;在做人和功夫上能够为本门争光添彩。

问:可以同时进两个师门吗?

        答:原则上,老师在世就不再拜其它老师。一个徒弟进两个门学同一种拳术是犯忌的。但不是同一个门派的也可以拜。拜其它老师之前必须取得老师的同意。有不少老师高风亮节,不但支持自己的弟子再拜高人,有时还为自己的弟子推荐别的老师。我就先后拜过两个老师,我先拜的是李子鸣老师学习梁式八卦掌,后又拜王培生老师学练吴式太极拳。但我拜王老是经过李老同意的。我每次收徒弟两边老人都参加,而且关系都很和谐。

问:师兄弟之间的称呼是按进门先后,还是按年龄大小排?

       答:应该是按入门先后,谁进门在先谁就是师兄。

问:有人说,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练基本功的时间过长,技击上见效太慢,基本功是不是一定要练很多年?

        答:基本功非常重要,好比盖房子,不打好基础就往上砌墙,就经不起自然灾害的考验。过去说“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因为太极拳很吃功夫,他的技击特点是用意不用力,是引进落空,是合力击发,是通过一种反先天的训练方法训练出一种反先天的技击技术,试想要把从小养成的与人较技总是好努气、用力、抗争的习惯改成用沉气、放松、顺随的方法战胜对方,确实很难。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比练力量、练速度、练招法、练柔韧要难得多,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练太极拳是改秉性的功夫,你说难不难,很难,确实很难。太极拳是练后发制人,舍己从人,不许主动攻击他人,不准以力欺人,宁输其力,不输其理;太极拳是头脑功夫,是哲理性拳术;是不伤自己,不伤别人,不伤和气的文明高尚的拳术;是富含多种文化、科学知识的文化拳术;是有理、有利、有节,以德服人,以艺取胜的大智大勇的拳术;太极拳在技击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对方犯我,我以高超的技艺和奇妙的战术,使对方感到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受击而无怨,跌翻而自责。太极拳不但不主动攻击他人,还要求在受到他人攻击时不反抗、不还击,而是顺势调身,使对方败于自己的惯性。对方失败,不但对我无怨无怒,且感到心服口服,惊奇不解。还会使双方都产生一种有益的思索。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促进人类文明进化的、共建和谐社会的、在最高层次上把修身、养生、防身融为一体的文化体系。要掌握他谈何容易!与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你用力我反抗的一般技击术怎能相提并论?与一般常人对技击格斗的认识怎能相合?现在我们把话题拉回来,还说建房,盖一栋民用的平房或多层(六层以下)楼房,因为基础不深,用不了多久就出地皮了,整体工程交付使用也快。练太极好比是盖一栋公用建筑的高楼大厦,因为楼层高,跨度大,结构复杂,要经得起时间、地震、风雨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必须有坚深的基础,所以在起步阶段,施工进度较一般建平房或多层楼房要慢的多。往往开工好长时间,还出不了地皮,看不出眉目。但一但基础打好,出了地皮,大楼就会一层层拔地而起,就会越来越壮观。

       建筑分基础、主体、装修三大工程;学练太极拳也分招熟、懂劲、神明三步功夫。

        所谓招熟,就是盘架子,打基础。这一段是练知己功夫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风雨无阻、朝夕不停、反反复复地按照传统的规范要求,把太极拳套路练熟、练好。把每个动作都练的中正、松稳、圆合。

         所谓懂劲,就是练习推手和技击,锻炼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用太极拳的原理来研究实战技击方法,这一段主要是锻炼知彼的功夫。通过双人或多人的推手、技击实战练习,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皮肤的局部反射能力、全身的整合能力和舍己从人的亲和能力。要练的泰山崩于前,猛虎扑于后而不惊、不慌,遇到强敌进犯而能松静、自如、灵活、畅达。

         所谓神明,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它要求做到空无、神妙、如云、似水。

        但是我认为练太极拳也有快捷方式。可以把练和用紧密结合,现在教太极拳的老师,多半只教练,不讲每式的用法。在讲用法时只讲推手,不讲击打,好像太极拳的技击就是推手。其实太极拳的技击和其它拳术的技击一样,富含点、打、拿、发、摔等各种技击方法,其中的“发”是各种击打技术中最高难的一种。但是如果只练推手,那就会走偏,就会使太极拳的技击功能退化。把中国传统太极拳这一具有高层次技击技艺的武术拳种,推向只有健身、观赏价值的体育行列,这是一种犯罪。如果改变一下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八卦掌及其它传统武术也会大大缩短见效的进程。再就是打破保守思想和提倡实事求是。有的老师多年总让弟子站桩、盘架子,不肯说实用方面的东西,对弟子总是不放心,总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样做对武术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再就是有的老师不够实事求是,总以还不到说手的时候为借口,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问:我听说,师傅不教真东西的原因,一是说师傅有私心,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一是说考察徒弟品德,怕把真东西教会徒弟,将来危害社会或危及自己。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答:基本功确实重要,徒弟必须先教练好基本功,不打好基础。练不出真功夫来。师傅不严格要求不行,他不下功夫,你给他说多了也没用,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不行,还不如不说。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徒弟真下功夫练,师傅不教真东西也不对。“呆练一世不如明白一时”,师傅不教真东西,不让弟子开窍、开悟,怎能培养出本门的人才。本门派武术怎能传承发展。怎能在武术的百花园中与其它拳种争芳斗艳?至于说师傅有私心这个问题,应当辩证地来看。过去武师靠这个生活,所以不愿意轻易传授绝招,武术都有时代的烙印,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徒弟的品德也确实需要考察。在武侠小说和现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师傅把所有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但徒弟品行败坏,结果坏了师傅的名声,甚至威及师傅的生命,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一种情况,前面说了就是这个师傅根本就没有多少东西可教,这种情况例外。

问:真有绝招吗?绝招有多厉害?有不少老师傅徒弟跟他多年。都不肯教绝招,时间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不就都丢失了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绝招是有的,因为各门派武术都有千百年的传承历史,先辈们在技击实战中都积累、沉淀了很多一招制敌的招法、技术和经验。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绝招、绝技和搏杀经验,门户是立不住的。你这一门派的武术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试想那个武术门派,如果没有辉煌的传承历史,没有精湛的令人佩服的武功,谁跟你学呀。武术和其它技艺一样,绝招是不能轻易传授的。绝招除了某些招法的练用之外,还有使用某些招法时的注意事项、窍门和火候。这些东西大多是用大量的精力、财力、汗水和多年不懈的追求得来的,有很多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绝招包括诀窍、火候、经验,不点、不说、不真传,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想无师自通,你想靠傻练,或耍小聪明,凭自己的想象、揣测、摸索获得那实在是太难了。因为绝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受时代制约的,过去的武术是决生死,现在的武术是决胜负。从生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和在胜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虽然也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知识产权,现在很多人,包括某些武术家自己,特别是某些媒体出于某些需求,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使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大量流失,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从观念和政策上,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补充说明一下,有些绝招你虽然知道了,但没有功夫也使不上。绝招,也不是绝对的。这一招是绝招,我教给你了,就这么使,就管用。但我能用,你就用不上,或你可能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用在某人身上有效,换个条件就不灵了。这就是功夫问题。因为你的功夫不够,所以在你身上就不成其为绝招了。

问:看来绝招跟功夫的关系很大,有绝招又有功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答:那也不尽然,过去还有专练“托门儿”的。不讲道德,不讲规矩,专门研究让你出其不意的阴招、损招,先发制人,或背后暗算,在你的技能、绝招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你就已经没有抵抗力量。所以,老师的见识要广,江湖经验要多,要多走一些名山大川,多拜访一些隐氏、名人、高手,多了解一些拳理、拳法以外的东西,才能让你的徒弟防患于未然。

问: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现今时代,还有所谓深藏不露的武林高人吗?

        答:有。但越来越少了。道、佛、武、医各门中,都有一些武林高手。这些人不理凡尘,许多人不想被宣传出去,很多人收了徒弟却不让徒弟向外透露老师的名字。不像现在有些人,极力包装自己,宣传自己。道家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悟真子(沈岳武)道长,八岁上山练返还功,身怀绝技,今年已80多岁了,仍身强体健。他说他上山学艺的时候,他的师傅已经90多岁了,但现在仍健在(在昆仑山修性)。他送给沈道长的木棉袈裟上面还有用毛笔亲手画的气功修真图、书写的气功诗、委任词,画、字都非常漂亮,非常有功力,我都亲眼看过。

问:中国传统拳的拳种众多,都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拳派里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高手?

        答:所谓武术高手是指武艺超群的人。高手一般都有纯功绝技,拳、械招法运用自如,自自然然,达到了一种无招无式,动就是法的高级境界。拳无拳,意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练和用无滞、无拙。一切都是心灵和性能自然发挥。高手不是自封的,是其高超的武艺、丰富的实践经验,辉煌的实战业绩,深透、独到的拳术理论,得到了众多武林同道的认可,才能相对地成为高手。但高手不是绝对的,也不是静止的。一个拳派、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涌现出的武术高手,他要突破自己的局限,还要经过更多更大范围的,优胜劣汰的考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324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