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太极书法家朱年庆:为书法创新不懈努力(正文)

太极书法家朱年庆:为书法创新不懈努力

2015-09-18   转载
核心提示:前言:朱年庆老师算是书法界一个独特的存在。朱老师其实是“半路出家”的书法家,没有跟随任何名家学习,完全靠自己的兴趣支撑他...
  


前言:朱年庆老师算是书法界一个独特的存在。朱老师其实是“半路出家”的书法家,没有跟随任何名家学习,完全靠自己的兴趣支撑他走到现在。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看似随心所欲却大有乾坤,独创太极书法艺术,而其作品也备受许多收藏家的追捧。那他是怎样进行书法创新?又是怎样创立了太极书法?以及对于人生修养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让我们走进这位年过花甲的长者,走进他传奇般的人生。

       朱年庆,字吉庆、祖籍河南洛宁。中国当代著名太极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太极书法创始人,深圳市施惠零铅工程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原中国画廊办公室主任,深圳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会员,香港诗词协会会员。他独创的太极书法、太极字,柔中寓刚,行云流水,形断意连,字里行间连绵不绝,将太极拳的上与下、高与低、进与退、柔与刚之动力,将太极手法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自觉地赋予书法形式之上,使传统的的书法作品更加生动舒展、圆润、飘逸、洒脱而柔美。其书法作品曾被中央电视美术频道、中国老干部书画院、中国骄傲书画网、中国将军诗书画院网上传收藏展出。其作品经常在深圳的慈善场所展览,深受各界好评。

世事纷扰 执着追梦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梦想便是种子。它或许尚未实现,只在你心里静静蛰伏,但若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太极书法家朱年庆老师便是这样一个执着追梦的人。当谈及他是如何与书法结缘时,朱老师颇有感触:“我记得从上初中时开始就对书法有兴趣。当时有位新来的语文老师,自我介绍时反手在黑板写名字,当时令我很是羡慕。后来我上课时,就经常开小差,在书上瞎画了不少东西。当时只是一时爱好,兴趣从此愈发愈浓。在1966年时,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我的工作是写大字报抄录一些毛泽东思想,发表一些时事评论观点等,通过写大字报对书法有了一些的感悟,从而使书法的美感开始渗入脑中,这一切也奠定了我以后书法创作发展的基础。”

       朱老师还提到说,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极其羡慕里面每个人都有奇门绝招。他当时就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有一技傍身。或许很多事都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梦想的种子早就已在朱年庆老师的心里悄悄种下了。

无心之举,创立太极书法

       据我所知,太极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我很小的时候见过太极的八卦图,阴阳双鱼图让我有一种很微妙的感受,让我感受到了宇宙无穷无尽的力量,而书法亦可以从太极生生不息的图案中找到共鸣。但我的书法风格并没有刻意往这边靠,很多都是随兴而写的。

       “为了练习写字,我将家里卫生纸(厚的带波纹的硬卫生纸),拿来写。后来有一次,我拿着揉搓过的宣纸用来写字,意外的发现,写出来的字非常不一般,很有意境”。那时候朱老师的拓纹书法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了。“拓纹”是指先将纸萱揉、捏如皱后铺平在上面挥毫而成。笔触似碑刻拓印,挥洒毫锋所形成的断纹和笔墨自然组合,给人以独特视觉之感,因为像在碑拓上刻画的字,有很多斑驳的刻印,故称为“拓纹”。

       真正创立太极书法和朱老师的两位朋友有关。“记得当时是我一个叫魏勰的朋友,退休了在深圳定居。他是陈氏太极拳养生馆、陈家沟太极拳馆深圳分馆馆长兼总教练,以打太极拳为终身爱好。魏勰从未见过我这种风格的字,他很是好奇,还带着他太太来我家看我写字。看完后他认为我写字能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说‘一拐一拐很顺溜’,真是像极了打太极拳。后来他建议把我的作品放到深圳太极网上去,借助他这股东风,让我的作品被更多人所熟悉与认可了。

       另外一次是在深圳会展中心,当时来自武当山的太极武术教练李教练,他当众给众人打了一套拳,刚劲有力,我激动不已,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当时他看了一眼,激动地说这是太极字。魏勰与李教练两人都是太极拳界的佼佼者,都十分认可我的书法作品,这些都让我倍受鼓励。在一拍即合下,我决定把这种写法称之为‘太极书法’”。

南北文化交融,追求创新,成就大家

       朱年庆老师是河南洛阳人,他以前有个笔名叫河洛阿庆。朱老师谈起家乡,热泪盈眶:“其实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是在广州渡过的,后来在中学毕业那年,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那时才真正感受到了北方文化。事实上,文化影响人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的骨子里更多的是北方豪放爽直文化与南方细腻灵活文化的交融。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她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虽然没在那里长大,但我一直努力从中汲取其中的营养,落叶归根,总归是要回归母亲温暖的怀抱。”

       南北交融的文化,给了朱年庆老师不小的熏陶。古人说“诗书画印”,书画不分家。朱老师也颇为认可:“我在1966年时去的北京,当时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图书馆,只为了看绘画方面的书。后来参加工作在工厂上班时,还一个人偷偷地画画,再去请教一些书画家。虽然只是短暂的交流,却也让我受益不少。现在还保留着我当时的画作。还记得2012年参加中马书法交流展时,馆长卢伙生是著名版画画家,把他参加印尼画展的一幅画送我。后来他反问我有没有画画,我说我很想画,但没有坚持下去。所以对于画画,一直是我的遗憾之一。以后,有机会我会继续尝试画画,把我的太极书法融入其中,带着一种玩的心态去完成我的梦想。”

       很多书法家都会有欣赏名家名品的习好,并大量收藏与模仿。而朱年庆老师尤其爱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我个人比较少临摹名家书法,只是纯粹的喜欢很多古代草书作品,最欣赏的就是王羲之,现在家里书柜里仍然保留有很多王羲之的碑拓,有空就会临摹。尤其喜欢他那篇《兰亭序》,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盛事不常,积极入世的人生观的人生态度,所以,现在我的书法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王羲之书法的影子”。朱老师还幽默地补充一句,“当然,我的水平还极其有限,不能跟书圣的作品对比”。

        至于说到灵感这事,朱年庆老师则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功夫到了灵感自然而来。“我从1990年来到深圳,被深圳开拓进取、海纳百川的精神所感染。后来很自然地就把这些包容精神与创新精神运用到书法创作上去了”。机会总是留给有机会的人,唯有随时做好准备,才能真正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

当下年轻人:应以兴趣为先,积极学习

       当谈到对当下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建议时,朱老师很谦虚,只是以个人亲身经历为例:“其实我是半路出家学书法的,并没有系统地学习书法,这么多年完全靠个人兴趣坚持下来。现在的年轻人用电脑比较多,对电脑依赖很大,不要说写书法很少,连写字也越来越少了。我认为,当下应该先培养年轻人对书法的兴趣,只有热爱才能坚持学习。而年轻人刚开始要按传统书法来练习,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有所创新。”

       是的,所谓画竹须先心中有竹,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品,必须要对事物进行反复观察和研究,做到心中有物,方能下笔有神,书法亦是如此。

       而当问到对当下书画界发展的看法时,朱老师说:“我觉得这个是牵涉到社会乱象的问题。在习主席上台后,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实际上,书画界也有人利用书画做一些违法的事。创作字画,完完全全是靠原创,所以我们要极力提倡保护原创版权,完善相关制度。”

  一切随缘份,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

       朱年庆老师信仰的是一切顺其自然,追求“道法自然”。

        “我2012年年底参加马来西亚中马书法交流展那次,就是因为在**上认识的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叫林宗伟,他主动给我让座,我便给了他名片。然后聊天之后才发现他也是书法爱好者,他师父是马来西亚佛教学院的慧海和尚。后来慧海来深圳住林宗伟家里时,我去拜访慧海,当时我送了十幅书法给他,他看了半天,特别有感触。后来一直让他徒弟联系我去参加马来西亚书法展,后来我十二月去了,因为情绪高昂,灵感就来了,我就写了100多张,回来后,正好参加了第三届奇绝文化博览会。当时在大连展示了书法,有幸获得书法金奖。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很多事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佛家理论对我们生活有很大帮助,有些事刻意去做反而做不成。做好准备,遇到机遇就会有机会。正如当下的年轻人应该时刻装备自己”。

       所谓,从作品看人品。朱老师有幅作品是精·气·神,而他则认为“‘精·气·神’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就像有些人画山画水,如果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没有生活来源,没有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自然画不出真正的韵味来。做人也一样,只有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才能在言谈举止间体现个人魅力。

        “很多朋友看了我的作品后,都觉得我的作品特别有神韵。我不敢说我的作品有多棒,但我能确保这是由我个人积累的经验与平时阅读名家诗书结合起来的。关于如何提练神韵,我认为这是综合性的一个问题,与本人综合素质、身边的环境等有关,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你所耳濡目染的,将会决定你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就像朱年庆老师很喜欢一句话——“书者,散也”。就是指人在创作一副书法作品时,首先要散怀抱,任情恣性。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结语:朱老师笑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一个宽阔的场地,由若干个穿统一汉服的男女淡然自若地打着太极拳,旁边有人在弹古筝,吹长箫,在琴瑟和鸣中,我挥舞着狼毫,在高山流水的映衬下,一切都自然而然。通过拍摄相应视频或者微电影来进行宣传,更好的去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有梦想、有热情、有行动,不论年龄大小,一浪退潮之后,必定会有势头更猛的第二浪!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770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