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风采
郑悟清,字凤臣(1895-1984),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本世纪40年代因战乱由赵堡迁居西安,承师和庆喜所授和式太极拳,后统一改称武当赵堡太极拳。郑先生在西安授拳近半个世纪,桃李遍天下,各界均有其弟子,各得其艺,广为传之。先生武德至上乃得道高人,待人谦逊有礼,和蔼可亲,尊重各界。武林各门派未尝有非言者,均翘指称赞,堪称一代宗师。
传闻逸事
郑悟清50年代有尚姓者曾为开封某镖局镖师,武功高强,走访全国各地,未遇劲敌。闻西安郑悟清之威名,随往访之,以较其技。郑先生有高足三人闻之,乃告与师,师欢迎光临。但三位弟子皆为师捏汗一把,并备担架一副,应用药物所备齐全,以防不测。在一弟子后院相见,见面时,一弟子人高马大为使尚某换座上位,即连人带椅将尚某挪于上位。尚某待挪稳后,浑身一抖擞,一把太师椅皆为碎片,同时邀请三人齐上,三人瞬间倒地一对半。三弟子皆瞠目结舌,乃劝师不可再比,以防一辈英名毁于一旦。此时尚某邀郑先生下场,三个回合,未见郑先生出手,一而再,再而三,俱将尚弹发于丈外。尚始先不服,三个回合后,乃跪地叩头,曰:真乃神人矣!自此,三弟子在人前皆不敢言己谓练拳者也。
论道玄机
《太极拳序》
拳术所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也。然第溯我国拳术源流,则不外武当与少林两家。是武当主柔,劲蓄於内。少林主刚,劲显於外。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中最平易,而最能发达体育者也。故,余嗜之特甚,无间寒暑,日必习之,习之既久,愈觉其奥妙无穷,其功用之伟,优点之多,诚非其他拳术所可企及。凡学太极拳者,兹应修为姿势、动作、用意、发劲、灵巧、养生数种。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太极初学要诀》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内空静气行於外,外松而内有神精。
功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有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