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万崇英(左二)和拳友在温县陈家沟习练太极拳
每天清晨,在汝州市工人文化宫广场内,都会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带着十几位太极拳爱好者,弓步压腿、提手侧踹……他们在该市工人文化宫的健身大军中,格外引人注目,而这位老人,就是72岁的万崇英,从58岁因身体原因结缘太极拳到现在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
十四年如一日
每天清晨6时,万崇英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车来到汝州市工人文化宫,从6时到9时是她练拳的时间。她不但自己练拳,只要有人向她请教,她都会热情地传授,大伙儿都尊称她一声“万老师”。
“年近60岁的时候,身体经常乏力,易疲劳,睡觉不解困,有时出门只能扶着墙走。”谈起当年的身体状况,万崇英不无感慨地说。为了锻炼身体,58岁的万崇英开始接触太极。谈起太极,万崇英就显得格外兴奋,她告诉笔者太极真是博大精深,让自己受益匪浅,“通气血、练筋骨”是太极的最大益处。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万崇英在练习太极拳的同时,特别注重练好基本功。每天的压腿、劈叉、虎跳等都是常规活动内容。甭看她已年过古稀,但身体仍十分硬朗,手脚非常灵便,通过练习太极,万崇英渐渐远离了药罐子。如今已经72岁的万崇英耳不聋、眼不花,上下楼梯健步如飞,各种高难度的太极动作都能做得淋漓尽致,就连面色也越发红润。
“可以说太极拳让我练出了好身体,还过上了好的生活。”练习太级14年的万崇英不仅有个好身体,而且还得到过全省乃至全国的各项大奖。如今,每天找万崇英请教太极的人络绎不绝,而她总是耐心地将自己所学无偿地传授给他们。
在这高水平的“武艺”背后,是万崇英多年如一日的不懈练习。在家人和朋友眼里,万崇英打太极拳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年365天,她基本上天天拳不离手。“我感觉自己要是一天不打太极拳,心里就痒得慌。”万崇英笑着告诉笔者。夏天,即便经常因为练习太极拳而热得汗流浃背,她也一点都不觉得累。冬天,即使是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她也要骑着小三轮车,按时到市工人文化宫的广场上与拳友会合练习太极拳。
活到老学到老
太极拳的风格本质上表现为平静、简洁,练习的要领是虚实相随,强调舒展肢体。万崇英识字不深,刚开始练太极拳时,很多字诀和书籍都看不懂,并且练习时经常身体松不下来,动作很僵硬。凭着对太极拳的热爱和执着,她坚持让孩子对着书本为她讲解,并请拳友一招一式地表演给她看。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万崇英认真学习,仔细琢磨,用心领悟,反复练习每招每式。现在家中所有的太极拳书籍都看了十几遍,像太极拳老架套路、48式太极剑等招式已烂熟于胸。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太极拳上的造诣,近年来,万崇英拜陈式太极拳的第12代传人、陈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教练员陈桂青为师,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老架套路、48式太极剑、24式太极刀。同时,她刻苦钻研创新,与老师的教导相结合,勤学苦练。就这样,万崇英的拳法日益精湛。
“你别看我快70多岁了,但我还经常请教太极名家,向他们学习新拳法,我打算活到老学到老。”万崇英神采奕奕地对笔者说。在万崇英家中,笔者看到各种太极拳书籍和音像制品,每天晚上,她都拿出时间看会儿书籍或光碟,学一学新拳法。
此外,万崇英建议大家,尤其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年轻人,都要学学太极拳,每天拿出1个小时,就可以做一遍“八段锦”或者太极拳老架套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