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波对膝盖的角度及手的位置,一招一式都要求准确无误。
前些日子,太极师傅魏浩波收了一位徒弟,名叫老郑,今年67岁,是个武痴。
老郑练太极已经有30多年了。说他是武痴,正是因为他忘我练武已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那时候,为了拜师学艺,他全国各地到处跑,一个月300元工资,他会拿出三分之二的工资寄给上海的师傅用来学武。除了吃饭睡觉,空余的时间都拿来练太极,一练就是一天。可到现在,老郑都没达到“四两拨千斤”、“一触即发”的太极境界。直到老郑遇见了魏浩波。
魏浩波,来自河北邢台,来义乌5年了,设了武馆,收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外学员700多名。每天早晚,他都在绣湖公园教授太极拳法。
对徒弟们而言,魏浩波教拳很有特色。他并不是简单要求学员照葫芦画瓢,而是擅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讲解练习太极拳与健康、与思想、与人生的关系。他阅万卷书,不论是拳法技艺之类的书,还是管理学、医药学、解剖学、经络学等都精于研究;他悉百家言,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各流派传统文化思想他都了然于胸。
“无处不太极,太极拳最大的核心就是每一个动作都要吻合太极思想、阴阳之理,要符合中医的经络学说,要符合骨骼最佳受力点。”魏浩波对膝盖的角度及手的位置,一招一式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符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否则就是广播操。”
他的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形迹,追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渐达“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境界。
正是这种传授方法,使徒弟们对太极与健康的机理关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练习时丰富了动作的内涵,有时更可采取对应练习的方法,有重点地作加强训练。
“他常常告诫我,学武心要正,气要畅,德要高,要为社会和谐、国家强盛作奉献。”徒弟老郑提到师傅时心生敬意。
魏浩波推手达到一触即发,能够力从人借、以小胜大、以弱制强。
魏浩波爱看书,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