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太极拳比赛中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于希):拨通大明的电话,原本准备好用克罗地亚语问好的记者被他一声字正腔圆的“喂,你好!”惊呆了。“请问,是达米尔吗?”记者试探地问他的克罗地亚语名字。“是,我是大明。”——干脆利落的回答,简单亲切的汉语名字,一下拉近了电话两边的距离。
达米尔·菲尔施特,中文名“大明”,中国厦门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主修中国文化。不久前,爱好中国太极拳的大明参加了在中国泉州举行的第五届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并夺得冠军。一时间,这个“练太极的克罗地亚大个子”受到了不少当地媒体的关注。
爱中国——“华夏文明之于亚洲,就如同希腊文明之于欧洲”
在来到中国之前,大明曾经学习了三年的日语和日本文化,还在东京留学过一年多。但深入接触了亚洲人和亚洲文化之后大明发现,要想深入研究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和汉学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领域。
大明说:“我觉得中国文明之于亚洲文明,就如同希腊文明之于欧洲文明。亚洲很多国家的日常生活、时尚、语言、文化等等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而日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民族,对我来说他们很特别。我所能感受到的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区别,可能最有感触的是来自日常生活中。中国文化是很开放的很热情的,而日本文化很独立、很尖锐,有时也很谦卑,而我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学者,能够看出这些区别,也希望能够开始学习汉学。”
学过日语的大明实际上在正式接触中文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一些中国字,于是好奇心让他开始尝试学习中文。当时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的哲学院里开设有中文课程,旁听了一年的汉语课程后,大明获得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终于可以来中国学习。
来到中国,大明便与厦门结了缘:“我听说厦门是座美丽的城市,就决定来这亲眼看看这座城市究竟是不是那么美丽。我很快爱上了这里,也很快决定要在这呆一段时间,并且尝试更多的东西。”
大明所说的“更多的东西”,便是他现在热爱的太极拳。
爱武术——“太极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大明现在练习的是陈氏太极拳,人们或许想不到,这个在人们眼里只是“玩儿票”的“老外”,对太极拳的分类已经能说得头头是道:“我练习的陈氏太极是最古老的一种太极拳,我是从去年来到中国之后开始学习的,已经学了一年多了。在开始学习之前对它并不太了解。现在我知道,总共有三大种不同的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一种,这些我都知道。我一直就对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现在又有机会学习太极,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和很多欧洲人一样,2、30年前风靡一时的李小龙、成龙的动作电影,让大明第一次听说了“中国”,第一次见识了人还可以“飞檐走壁”。而也就是因为那时的影响,让大明在厦门期间抓住机会开始学习打太极。今年已经是大明第三年在亚洲国家生活,这样的环境为他学习太极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也让他对太极的学习变得容易了许多。
随着学习一点点深入,大明逐渐将太极看做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可能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每天有机会和十来个练习不同样式太极的人共同切磋,大家都和热情很诚恳,我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
太极拳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竞技运动,在它舒缓的动作背后,还蕴含着很多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含义。人们可能会认为,对于来自欧洲的大明来说,学习太极最难的莫过于理解这些含义,但大明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他最大的困扰是:自己的个子太高了!
大明说:“我的身高有1米93,如果一个人的身高像我这样,可能行动就会迟缓一些,可能就会跟平均身高差不多1米70多的中国人就不太一样了。而我,有时候人们可能觉得这样比较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对于我们这种身高的人来说可能更适合从事一些力量型运动,但是太极要一直压低重心,我必须经常调整自己的动作,”大明略带幽默地讲着自己的感受。
明年6月,大明就要博士生毕业了,毕业论文还是与“武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关。大明说,因为之前教授太极的老师回河南了,那里是武术之乡,他希望自己以后能有几个月的时间专门去河南学习武术。此外,他的另一个愿望就是去即将在萨格勒布开设的孔子学院任教,让更多的克罗地亚人了解中国这个国家。
谈到以后的计划,大明说:“我还是想继续做和中国有关的工作,比如研究中国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文化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都能够为两国之间的沟通提供帮助。我想,我们这些来过中国的人,可以帮助那些从没来过的人,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亲眼来中国看看、来亲身体会一下中国这个重要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