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名家讲坛 > 李奇光练拳领悟(十一)(正文)

李奇光练拳领悟(十一)

2014-08-14   李奇光
核心提示:  训练腰腿功夫伸展筋骨,练拳时,劲力比较明显,其实这根本不是训练明劲功夫,这一点勿需明白。一旦身体各处姿势开始符合形意...
  
 
  训练腰腿功夫伸展筋骨,练拳时,劲力比较明显,其实这根本不是训练明劲功夫,这一点勿需明白。一旦身体各处姿势开始符合形意规矩和要领时,内气下沉丹田,五脏归位,身体必须放松,不能有丝毫拙力,当以松顺求之,自能体验换劲之妙。练拳每式有松紧变化,初学者且不可强为,否则有害无益。有基础后,即能领悟。

  肩在手前,手在脑后,多练,不是简单重复,不是次数多,而是内容多。一个形里生出许多东西来,这才叫多练。能多练自然有趣味,没有兴趣不上功,身子催着你练,身子不动脑子还动着。

  遇敌好似火烧身,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但被人擒住就没劲了,是练拳不练根节,什么地方没劲,就烧在什么地方。三节是不能练的,你要整个地练拳劲,脑子里不要想三节,否则陷于一处,就练不出功夫了,等练出了功夫,三节就整了。人身是个整体,想单练根节也不可能,只是提醒人,练拳时劲力要走(经过)根节。一个走字,和一个练字,差别的确很大。功在根节。

  拳劲初平正,次开阔,再追求含蓄。平正使根基坚实,心气沉稳,拳架圆熟;开阔则力透拳锋,练就雄浑无俦的气势;含蓄则破绽全无,余意不尽,是克敌制胜的先基。招法练时要开阔博大,用之时则短马贴身,在实战中捶练;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则在单操空试中求得。务实求简,由小悟大,外形精干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初学武艺,百日筑基之后即可习套路,以练明劲。劲出于丹田而贯于四梢,迅如闪电。气如火药拳如弹,六根震动鸟难腾。虽刚猛迅捷,却非肌肉暴涨之拙力,动作到位,立即放松。习艺时心中寂空,旁若无人,无念无想,浑然于天地融为一体,虽姿势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功至练神还虚,则身轻如燕;气贯涌泉,则重如泰山也。

  上肢丝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来,再顺着重力自然撂下去,牢记胳膊不使劲,一点点把沉劲摔出来既可。动作顺畅之后,再利用身体的运动给它加速。日久功深,把胳膊练得像两条老藤,手头则沉甸甸的,象个铅砣,这种力量甩出来,落在血肉之躯上,威力可想而知。一旦练出,终身不退。人的两条胳膊就应该象挂在肩膀上,丝毫不能用力,用力时打到身体上感觉不是很大,不用力打到身体上,轻松就能把人打出去。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感必明,虽柔必强。练拳宜在静处用功,要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还得千遍。练拳时,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勃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即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即内中意气之中,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

  练拳的主要入手方法,就是调息,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动作要合乎拳法中规矩,不可使身体如波浪式的忽高忽低,运动循环无端,无形式之间断。要纯任自然,外形之式要舒展,内中之气要中正。练拳时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开始练拳要像夜行贼、捕食猫一样屏住呼吸,能如此小心,心也就静下来了。然后随着打拳打开了,要在拳里找呼吸,找着的呼吸是很灵活的,比逆呼吸要精细,身体更能受用。

  养吾正气周于吾身,以彼虚嚣之气,与吾静定之气接,则自无幸矣。故至精是术者,其征有二:一则精神贯注,而腹背皆干滑如腊肉;一则气体健举,而额颅皆肥泽如粉粢。

  训练的时候,师傅隔5米用石头砸我,一开始可以闪避,然后必须接住石头,最后师傅换用鸡蛋,能够接住鸡蛋而不碎,则防守之功成。此时对敌的任何动作,都能有适当的反应。然后训练攻击,蒙住双眼,先与师傅贴手,再先发力攻击师傅的身体,开始往往连身体都摸不到,直到能够击中,有小成,击中时师傅不能回击,功成。此时对敌的任何身体反应,都有清晰明确的判断。本人在训练接石头的时候,全身青肿是常事,已经让旁人难以理解,至于可以接鸡蛋而不碎,必须在接到鸡蛋的瞬间用螺旋力消除冲力,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以后无论对方的拳如何刚猛快捷,都能把他们的拳头整个接住,引往一边。

  心意六合拳半小时的练功,其效果相当于太极慢练数个小时的功夫。而心意六合拳功法极简单,通常是一、二、三就完成。十大形的利害就是取单一动作不停反复地在运动状态下练,最后将简单动作练到滚瓜烂熟,出手自然就比一般练少林的利害了。

  于化龙鹰形其势神气逼人,犹如一把锋利的钢刀扑面而下,又好似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你整个身体,使之无法逃脱,有如身临绝境之感触。其气势凶猛如龙若虎,似黄河奔腾咆哮,又像饿虎雄踞眈眈虎威。

  陈守孚老师演练龙调膀,就那么一个动作,居然势若惊雷,好像能听出骨节之间嘎嘣一声响,时空在那一瞬之间被凝固。龙调膀前手置于前膝内侧。从劲道来讲有明显的不同。当前手曲肘护于胸前,前手和前脚的合一就很难做到;前手置于前膝内侧,前手和前脚自然相合,整劲不请自来,真正是奇妙。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569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