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名家讲坛 > 论太极拳的"松"(正文)

论太极拳的"松"

2012-01-16   陈照森 张永明
核心提示:陈照森太极拳拳理拳法来源于古典哲学《易经》、道家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说等。追其养生、防病根本,离不开一个“松”字。什么是松...
  

 

 

陈照森

 

太极拳拳理拳法来源于古典哲学《易经》、道家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说等。追其养生、防病根本,离不开一个字。

 

什么是松?松的字意是解开、放开、放松。在太极拳中,松的关联词有松柔、松静、松活、松通、松空等等。松,即意识放松与机体放松。习练时,必须洗心涤虑,保持内心宁静,达到无欲无求,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因此。放松首先是心灵的放松,意识的放松,其次是机体的放松。机体的放松包括平稳的呼吸和肢体的放松。肢体保持松静自然,不偏不倚。不浮不僵,四肢百骸,筋络骨节都要无条件的松开。比如腰胯的松,要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安舒,肩松则要两条手臂像挂在肩上的物件一样。太极拳中的松,不是松懈、松垮、松瘫的那种一触即溃。四肢无力的是习练太极拳应该杜绝的。总之,像万物的初始状态,无我无他,无滞无碍,无僵无拙,一切自然。

 

太极拳的松与静是分不开的。关于静,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很多的论述:归根日静,回复到初始状态叫做静。致虚极。守静笃,将身置于静寂无极的虚空中,自觉身心融入太虚之中,达到物我两忘之境。这是松的前置因素。静为躁君,说的是静是躁动的制服者。

 

什么是松柔?松与柔像一对孪生兄弟,松是柔的前提,柔是松的体现。有松有柔,才能绵绵不断,节节贯穿。老子讲: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是说如果达到溪水般柔顺,才符合了道,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状态。这描绘的正是太极拳中一种松的境界。松柔与僵拙是对立的。练太极拳是要练松柔,化僵拙。有僵,力、气就会在中途折损,就不能顺达四梢,发力就不会脆,不会纯。只有去掉僵拙,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松。当然,太极拳中的松柔不是绵软。比如像陈式太极拳中起式的双手提起落下,表面上看,很柔软,但它里面却包含拥、捋、挤、按四劲。它像棉花裹铁,外柔内刚。太极拳通过柔达到刚,再达到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的转化,也是要通过松柔实现的。

 

什么是松沉?松与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全身松净即为沉。沉是松的根本,松由沉而决定。只重松而忽略沉,就失去了根本。同时正因为有了沉,松才能得以存在和维系。比如陈式太极拳揽扎衣一式,运动时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坐胯、沉肩坠肘,上体松。同时,气沉丹田,气由内侧下注于双踵,这又体现了沉。然后气由双腿外侧通过腰胯达到梢节,又体现了松与沉的统一。太极拳中的沉,是全身松静、气不上浮、气沉丹田、松沉人地。松是意识、机体毫无僵拙拘滞,柔软又极富弹性。全身下重上轻,下如古树之根,牢固扎实;上如风拂之柳,轻柔舒展,周身鼓荡浩然之气。抓住了松沉这一对主要矛盾,在练拳时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太极拳为什么要松?松的目的作用是什么呢?其一,这是由太极拳的特点决定的。其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兼修的特点。在肢体要求上,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松腰、圆裆、趾抓地、空涌泉;要沉肩坠肘、舒指松腕。空劳宫;运动中要求以内劲统领全身、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等。所有这些,松是前提。没有了松,是根本做不到的。其二,松则真气生。松能疏通经络,流畅气血,生成丹田真气。而后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髓充肤,达于四梢。太极拳通过肢体运动,脏腹运动达到机体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培养元气,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寿的目的。其三,松能产生速度、力量,做到快、脆、强。表面上看,太极拳是一种柔和舒缓的运动,其实不然。陈式太极拳谱中说,太极拳是运劲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的一种拳术。松柔得透,就会产生至极的速度,至刚的力量。那种快、脆、强的爆发,就像一个人突然遭遇到炮烙、针刺、惊吓时,激灵一下的感觉,松透、松净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阶梯。其四,松则灵。由于松导致虚静,导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的虚静和空灵。这时的人耳聪目明,反应灵敏,气贯四梢、充于肌肤,触觉异于常人,意、气、力、神、形高度合一。此时在技击上,除具有粘连相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对方用力的大小、方向、力点的能力,即所谓的听劲,并能据此快速准确地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使其落空。为我所制,这就是太极拳中的懂劲。懂劲后,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上乘境界。

 

中医指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要想通。松是一个必要条件,若神经、肌肉和骨骼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则气血不易通畅,不通则病。因此习练太极拳的人能松下来,才能起到养生防病的效果,同时松也是评价一个人太极拳练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086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