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名家讲坛 >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退易进难”(正文)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退易进难”

2011-09-13
核心提示:  《太极圈》歌诀曰:“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太极圈》歌诀曰:“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在这一期“名家讲堂”中,我们就歌诀中提出的“退圈容易进圈难”邀请名家老师进行讲解。
 


吴文翰:《太极圈》歌诀与王宗岳的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歌诀出自杨式太极拳谱。杨露禅最早接触的是王宗岳,武禹襄的太极拳理论,杨露禅到北京教拳后,有一些知识分子跟杨家人练拳,这些人后来写出了一些歌诀拳谱,这些拳谱歌诀是断断续续增  加进去的,到了杨澄甫先生这里,就有32首之多。从文字上看,这些歌诀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写的。这些文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玄奥。
  《太极圈》歌诀问世比较早。为什么叫太极圈呢?古代的太极图是圆形的;再有.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环形的,比如武式太极拳基本离不开三个圈:~个是立圆,一个是平圆,一个是斜圆。而太极拳从理论上讲,来源于太极图,练拳时的身法、动作也是呈弧形的,所以,一些老前辈就总结了一些圈.比如腰圈、手圈、膝圈等等。总之.太极拳是和圆圈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歌诀起名《太极圈》的由来。

  从内容上看,《太极圈》歌诀是谈推手的,不是讲散手。这首歌诀讲述了推手练>-j的方法。第一句“退圈容易进圈难”是理解这首歌诀的关键,其中如何理解“退圈”和“进圈”各有各的看法。我认为.这里的“退圈“是引化的过程,“进圈”是发放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杨禄禅等老前辈教拳.是从引化入手的.先练习引进落空,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练习发劲。如果引进落空练习3不好.发放则是很难的,所以就说“退圈容易进圈难”。

  第二句“不离腰顶后与前”讲的是身法。太极拳推手离不开身法,其中”腰”是指腰胯;“顶”是指头顶。太极拳在身法上讲究“提顶吊裆,沉肩坠肘,立身中正”。只有做到了”提顶吊裆”.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不仅练习套路如此,在推手时,也要注意腰和顶这两个部位。所谓“顶”,就是要顶头悬,也就是提顶。腰,则是旋转中枢,练拳推手要注意腰的左右、前后的旋转变化,做到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两句,是说最关键的是“中土不离位“。中土,是指五行中的中土.在太极拳中。则是中定。在推手中,高不开中正安舒的身法.如果自己掌握不好自己的中定,身体前仰后合,以至失去平衡,也就不能进行引化拿发。这里强调了身法中正的重要。而要保持中正的身法,做到“中土不离位”,就要用心研究“退圈”和“进圈”的关系,要知道“退易进难”。

   “此是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两句指出推手和站桩不同.推手是动功.要在运动中保持中定。在运动中要“倚身进退并比肩”,也就是说,在推手时,要跟对方合拍.对方进.我能引;对方退,我能跟,做到相随相合。我认为,这里的进退相随相合,不仅要在身形上相合,神意上也要相合。

  “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这两句是比喻描述太极圈的运行状态的。水磨是一种用水做动力的石磨.我认为还有细致入微的意思,比如武侠小说中的“水磨钢鞭”的水磨就是做工精细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推手时,要非常精细地感受对方劲力的快慢急缓变化,能跟随对方.意在敌先。“云龙“和“风虎”是形容太极拳劲力的。太极拳讲刚劲和柔劲.这里。柔劲用龙来比喻,刚猛的劲用虎来比喻。实际上,我认为这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的“忽隐忽现”。推手时.无非是刚柔两个劲的运用.而刚柔两劲的变化要忽隐忽现.这样就周全了。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两句比较难理解的是”天盘”二字。我认为,这里的天盘是指上盘功夫。中国武术讲三盘功夫,天盘是高架,地盘是低架,中盘是中架。太极拳套路练习,一般是低架,讲究膝与胯平,这样能锻炼腰腿功夫。但是,在推手时,如果架子低,进退运转就不灵活,所以要高架。这两句是说,练习推手技击,要从天盘人手,不能像练拳架那样架子低。这样,久而久之地练习,就能进入运用自如的高级阶段,达到纯任自然的程度。

  从这首歌诀,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杨式太极拳的理论是以王宗岳、武禹襄的理论为基础的.他们是一脉相传的:再有,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诀的作者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比如歌诀中的“中土不离位”,要求中正不偏,实际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第三.我们能够看出这个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对推手有着比较深的研究,知道推手和练习拳架是不完全一样的.认为推手要从“天盘”开始;第四,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杨家教推手的基本顺序是从引进落空、顺随入手的,然后练习发劲。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00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