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恩师马国相先生“带徒工程”启动仪式之感悟
公元2015年4月28日,南下的动车载着我一颗向往、悸动的心,载着我数年的期待和盼望,停在了东莞市火车东站。此行是响应恩师马国相先生“带徒工程”,专程从山东日照而来的。就在我的脚步踏上南国土地的那一刻,反而有些迟疑,有些复杂。作为马老师的学生,我几乎虚度了22年最好的青春时光。说进步,谈不上;说成长,感觉不到;谈收获,两眼茫然;谈成就,自己都会嘘自己!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去见老师,说实话,我有一种忐忑,不知道该怎样向老师汇报,但是,为了22年之后的相聚,为了探求太极真谛,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勇敢的踏上了师父的道场,登上了太极武馆接待学员的专车。那时那刻,我首次给自己平淡的人生做了一个郑重的注脚:李秀玲,这是你今生一次重大的转折吗!
马老师是我22年前在黑龙江求学时的书法、国画及太极老师,上学的时候经常跟老师一家人一起打太极,在家里学书法,那段美好的记忆好难忘。毕业了,生活、工作的琐琐碎碎占去了大半的时间,与老师的联系也中断了。我只是从电视媒体上去关注他们,恩师那种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和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艺术气息一直激励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并时常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2014年,我终于通过校友打听到了老师的消息。但遗憾的是,6月份,老师两次来日照,竟然都与我擦肩而过!当得知老师要在今年举办太极带徒工程后,我毅然决然地报名了,我不能再错过这次南下悟道问师的机会!
漫长的等待在一天一天的思念与期待中度过,当接到太极武馆发给我记名弟子通知的时候,我哭了,也失眠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不输于当年求学成功时的激动,因为我可以在恩师身边感受他们的心情,哪怕只是短短的陪伴。我默默地告诫自己,无论今后我是否是一个好弟子,抑或是只能做个普通的学生,只要能让我亲自参与到恩师的生活轨迹中,我就知足了。
20多年来老师教我的太极,实话说,没有坚持天天练习,技艺也没什么长进,这充分说明了亲师、近师的重要性。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通过名师引路,否则是难以成功的。我工作的身边也有练习太极拳的群体,但他们大都不懂太极拳枝繁叶茂的原因和“太极同根”的关系。我想根与叶的关系一定是一脉相连的,所以枝杈再多也离不开根供给的养分。
马传太极带徒工程启动仪式上,恩师致辞的时候我哭了,深深的鞠躬不足以表达那种激动的心情。师父、师母为忙于此废寝忘食,为给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记名弟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们不辞辛劳带领身边弟子整整操劳几个月,我们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当主持人请师母上台的时侯我又哭了,师母一直是这个大家庭台前幕后的大英雄,她所操持的不只是恩师家庭的饮食起居,而且还承载着整个马传太极之家的厚重!师父五下陈家沟拜师学艺,家境拮据的困苦、变卖房产无家可归的艰难、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漂泊,等等,无不浸润着师母的汗水和默默的支持。尤其是三年前那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师父师母为之骄傲的爱女,带走了青春靓丽的小师妹(还是她四岁时见过她),她如同天使般在通往太极之颠的山峰中回眸驻足的一朵靓丽的太极之花!我无法感知师父师母那一刻以及这三年来的心痛,但是我看到了师父的坚强,看到了师母默默的承受,看到了他们深深藏于心底的爱。为了传播太极,师父倾其所有,师母更是功不可没!一直感动于恩师、师母在启动仪式上那段默契圆柔的太极推手表演,他们那种相濡以沫、游刃有余的默契无不让在场每一位都为之动容。我发誓:要谨记马传太极弟子门规,并努力做到爱国爱民、尊师重道、崇尚武德、遵纪守法、文明儒雅、仁义忠孝、拜师唯一、严遵师承、心法秘籍、门内相授、精益求精、不图虚名、团结同道、取长补短、弘扬太极、光大师门。
太极拳是练心拳,是快乐拳,也是智慧拳,陈氏太极拳架特点是:收腹含胸、平和圆柔、沉肩坠肘、底气十足,让身体自然放松,阴阳平和,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行云流水般的悠闲自得。老师教其套路练习方法: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辗转随意,一动(丹田收放)牵动身体的四肢百骸随之运动。招招势势贯穿着“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的扎实功夫是我学习的目标。
从5月1日早5点30分,我们便进入了紧张而快乐的学习之中。站桩、打坐、揣摩拳架,我一样都不敢怠慢,很快克服南北温差之大带来的种种小问题,有幸受到师父、师母的肯定。我时刻提醒自己,能受恩师亲传再苦再累也值得,招招要揣摩,势势要留心。老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给我指出的问题我都仔细记着,等再一遍练习到哪有问题就会特别注意,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进步快,千遍万回多多演、招到熟时巧自生。一遍一遍练习下来,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真正感受到太极拳极的博大精深和其深奥的意义。
白天实践招式学习,晚上老师还要亲自给我们教授理论。恩师的课程全部是他自己亲身经历并自撰完成的,这让毎位学员都由衷的感到敬佩,谆谆善诱的教导和毎个学习典故都让我们听到意犹未尽,恩师对自身功夫的那种刻苦磨炼、谦逊、坚定的意志是激励我们刻苦学习的榜样。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展示了恩师意在培养一批德才文武兼备的黄埔马家军的太极高手、妙手。在授课过程中,师父大致讲述了《易经》、《心经》、《道德经》等和太极拳经典《王宗岳太极拳论》等理论,在身体的松、柔变化中,慢慢的明白了太极拳循序渐进的习练过程,稍稍体会到身体虚实的转换关系,指导身体中心和重心的区别。身体在运行太极拳套路时,慢慢体会到呼吸(开合)是促使太极拳拳架“辗转随意”、“上下相随”、“一定全动牵动节节贯串”的动力之源。
5月6日,在首期培训即将结束之际,恩师师母亲率弟子和记名弟子进行了隆重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他注重弟子品行、操守的良苦用心。参观学习了虎门林则徐鸦片战争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细致解说,我们从中深深体会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时刻警示我们要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使我们明白了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恩师开办太极武馆的宗旨:崇文尚武宏扬国粹、强身健体振兴中华!体会到了武馆大家庭传递出来的温馨、温暖和团结共进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恩师再次把我领进了博大精深的太极之门,叩开了自己人生的崭新境界。尽管现在暂时离开了恩师师母,但我的心一直还留在武馆,多日夜不能寐。我虽然只处于入门阶段,但我有百倍的信心把太极拳学好练好。这次的学习不光是太极拳的学习,更是学习到了他们师徒之间的那种忠实坚定强大无比的亲情般的凝聚力和对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记名弟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照顾,教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要感谢恩师对我的考察管理,期待三年后我将以一名合格的弟子参加恩师隆重的拜师仪式,成为恩师真正意义上的一名弟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这个春天,我有幸参与了恩师的带徒工程,收获了亲如父母的至真亲情,感受到了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和谐,初步体悟到了太极给予我的强大动力,感慨、感激、感恩、感动!这何尝不应验了王维诗句带给我们的相思、相知!悟道南国承师恩,拳拳之心向太极。北上的列车载不动我的眷恋,飞转的车轮拉不开师生之情。师父、师母,太极之家,再见了,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2015年5月11日涕零于五莲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