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祖籍河南,现居陕西咸阳。西安石油大学毕业,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陈家沟八大天王之一的张福旺大师之入室弟子。中国武术六段。2011年获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太极拳金牌,2012年获全国传统武术陈式太极拳金牌,2013年获中央电视台cctv5武林大会走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太极剑双金。现任淳化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淳化县(甘泉)太极拳协会会长......看到我师傅这一系列不凡的履历,你绝对不会将她与一个女性联系起来。事实上,我的师傅就是一位巾帼女杰,她的名字叫张瑛。
初识张瑛,是在山城刚刚修建好的梨园广场。大约1米60的个子,带着一副眼镜,身穿太极服,留着一头短发,每天早晚一个人在广场全神贯注的打太极拳,周围有许多人在旁边观看。大多数人第一眼都把张瑛当做一个小伙子,没有人能相信一个年轻的女性会打太极拳。那时,太极拳运动在我县刚刚起步,我对太极拳也是初有兴趣 ,县城学练太极拳的人屈指可数,能够打得到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女性更是对太极拳敬而远,张瑛的出现无疑给山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们传统观念认为,打太极拳是老年人的事情,而张瑛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慢慢的,喜欢太极拳的人们走到了一起,有较早教大家学练杨式太极拳的赵志印老师,有热心群众健身的郭永祥老人,有战胜癌症病魔的白振民医生及他的妻子,有一点就通为人和善的王海燕女士,有打拳灵活运劲有力的张黎县小伙,有为人和气甘愿服务的汪淑风女士,有长期跟随朝夕相伴的赵志刚、孙凤勋、何炳常、王克勤夫妻等老人,有性格开朗舞扇如风的任喜梅,有说话直率为人耿直的任胜利,有为了学拳不惜来回奔波百里多沟路的乡镇职员李建国......随着学拳队伍的壮大,在郭永祥的提议下,我们于2008年成立淳化县(甘泉)太极拳协会,张瑛被大家一致推荐为会长。从此,张瑛成为我们的领导和师傅,全权负责太极拳协会的各项工作。
初成立的协会举步维艰,作为群众性的公益组织,协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资金匮乏。张瑛师傅和老郭叔每天奔波政府各个单位,寻求它们的支持帮助。他们抛弃一切矜持,面对工作人员的冷漠毫不泄气。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会员终于有了统一的服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年节到来之际,协会给每个成员印制了日历等纪念品。会员年龄偏大是协会面临的第二个难题,缺少年轻人加入,协会缺少了活力。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练太极拳很难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也容易半途而废。为了吸收更多年轻人学习太极拳,师傅不仅在自己单位宣传鼓动,而且在工作之余为几个单位职员义务教拳,她还不厌其烦的对广场上喜欢太极拳的人讲解习练太极拳的好处,动员他们加入到练拳的队伍中来。师傅就像一个执着的传道者,不遗余力的推广太极拳运动,但是种种努力收效甚微。在许多年轻人的陈腐观念中,太极拳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太极拳是慢性子人的爱好。曾经有不少年轻人因为一时好奇跟着我们开始学拳,但不到两天就不见了人影。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今浮躁社会人的浮躁心态。毕竟,师傅的努力不会白费的。如今,协会会员从最初不到十人已经发展为注册百人以上,太极拳已经被山城普通大众所接受。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张瑛师傅的辛勤付出与汗水浇灌。2009年,为了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健身气功抵制邪教的号召,我们协会又成立了健身气功辅导站,主要工作还是张瑛师傅负责。为了将健身气功做好,师傅还派出我和王海燕专门去咸阳进行培训学习。
几年来,无论寒暑,不管刮风下雨,从山城梨园广场的南面,都会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女性身背宝剑.一手提着装有报纸的纸袋, 一手拉着音响,迈着坚定的步子、目不斜视地准时出现在广场,这个女士毫无疑问就是我的师傅张瑛。
作为一名局级领导,师傅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空隙。她既要上班办公,还要给几个单位职工负责教拳,又要给协会会员教拳、带拳、指点动作、纠正错误。为了大家学拳,师傅放弃了很多次单位与朋友的饭局,放弃了无数个周末休息日,放弃了无数次去咸阳与儿子相聚的日子。师傅说,她离开大家很是舍不得。师傅由于工作不得不离开我们之时,她也不会忘记打电话告诉我们,安排好今后的活动。师傅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半后准时休息,早上五点半准点起床。这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了师傅充沛的精力,使得她每一天都精神饱满。师傅没有赌博的嗜好,师傅没有闲聊的习惯,师傅没有逛商场的爱好与看热闹的兴趣,除了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尽职尽责,她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大家、奉献给太极拳。师傅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无私无畏,执着追求,朴实温厚,平易近人.......她不图名利,不图回报,谁喜欢太极拳,师傅就会义无反顾地教他、栽培他。大伙都知道,师傅的口头禅是“好着哩”。不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询问师傅自己的拳打得怎样时,师傅都会笑着说“好着哩”,这句话让大伙心里暖洋洋的。师傅并非敷衍大家,她是发自内心的鼓励,赞扬之后又会纠正大伙的错误之处。在师傅的带动下,我们协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能和谐相处、彼此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