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的多元融合(一)(正文)

太极拳的多元融合(一)

2011-08-02
核心提示:太极拳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它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陈王廷在祖传拳术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
  
  

 

    太极拳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它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陈王廷在祖传拳术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熔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了太极拳。所以太极拳不但具有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而且招势也集诸多武术之长,内容丰富,功能多样,便于普及。
 

  与其他武术门类相比,太极拳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文化拳,它包含有十大文化元素,即:社会性、哲学性、医学性、艺术性、军事性、文学性、民俗性、娱乐性、伦理性和宗教性。可以说,儒、道、佛、医、哲、美等无所不包。它以“中庸”为体,以“无用”为用,集儒家的“仁义为本”、佛家的“慈悲为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诸多理念于一体,融入了中华医学、哲学、美学的精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在武术上集中展现的历史产物。可以说,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理之根,道家的内丹修炼术是太极拳内功的主要依据,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太极拳缠法的依据,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中国传统兵法一脉相承,中国的传统美德赋予太极拳独有的神韵。

 

  以上精神,可以系统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拳理之根。

 

  《周易》的太极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根本。《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太极”学说。它利用统一的、进化的、互补协调的观点对待万事万物,视宇宙为一个大太极,人体为一个小太极,从而认识宇宙、人体的运行规律。太极拳的创编者和继承者,正是在这种太极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建立和不断完善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如要求习练太极拳者要“天人合一”、“身心双修”、“养练结合”、“形神兼备”、“动静相间”、“内外兼练”、“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慢而不滞”、“快而不乱”、“松而不散”、“柔而不软”、“活而不浮”、“沉而不呆”、“曲中有伸,伸中有曲”、“有节奏而不间断”、“有神采而不神采扬”等。

 

  2.道家的修身养性、导引吐纳术是太极拳内功功法的主要依据。

 

  道家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鲁迅先生甚至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家养生术的精华,在于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以运动锻炼内分泌腺为重点,通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过程,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身心性命相平衡的目的,从而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增强生命活力。所以练太极拳的人,练真气运行法,打通前后三关,要比一般人快得多,其根本原因,即在于太极拳运用了道家的修炼之术。

 

  3.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太极拳缠法的依据。

 

  中国传统医学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辨证施治中的整体观,亦即人体是一小宇宙的观念;二是阴阳平衡论;三是经络学说。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与这三个特征极其一致。太极拳,特别是陈氏太极拳,讲究“缠丝劲”,陈鑫讲“太极拳,缠法也”。

 

  4.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孙子兵法》一脉相承。

 

  太极拳的技击原理是和中国的传统军事学一脉相承的,许多拳论,不论是陈王廷的《拳经总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还是武禹襄、李亦畲等名家对拳理的论述,都与《孙子兵法》一些论点脉脉相通,不难看出太极拳的技击原理的确继承了我国军事思想的精华。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96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