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功夫”需要下功夫(正文)

“功夫”需要下功夫

2011-07-23   《武当》
核心提示: 中国功夫在很多人心中是种神圣的。它刚柔相济,变幻无穷,博大精深,傲视世界“武林”......但与其它事物一样,再强大也有弱点。...
  

 

  中国功夫在很多人心中是种神圣的。它刚柔相济,变幻无穷,博大精深,傲视世界“武林”......但与其它事物一样,再强大也有弱点。前不久看到一条消息,让所有看过的人如鲠在喉——中国功夫输给了泰拳。
 
   4月份,一项名为“山东好汉环球功夫大师赛”在泰国举行了一场分站赛。结果,中国功夫1比3输给了泰拳。据了解,这是中国功夫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输给外国技击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复苏,中国武术与外国技击术的对抗赛越来越多:中国武术与外国技击术的对抗赛越来越多:中国功夫VS拳击、中国散打VS泰拳、散打VS空手道……国人每每伴随着胜利的消息扬眉吐气,国术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愈加高大。
 
   其实,外人不知,在散打与别国技击对抗之初,圈内曾经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基本“共识”,没有把握获胜,就不要搞中外对抗赛。所以,要最初受人关注的比赛中,中国功夫无往不胜。另外,因为,这种对秔赛多是中国主办的,所以比赛规则也充分考虑散打的特点。诸如赢泰拳,我们靠点数;胜拳击,我们有摔跤。
 
   中国散打是历史最悠久的技击术,却是较晚被人们认知的。但一亮相,便依靠其丰富的技法,成为世界技击运动中的一朵奇葩,迅速被私服多国家引进。现在,俄罗斯人喜欢散打的很多,而且水平提高非常快,在很多级别中已经动摇了中国运动员的优势。中国武协一位官员也曾讲过,国际奥委会的一些委员在看过散打比赛后遗憾地问:“当初中国为什么不用这个项目申请进奥运?”
 
    中国武术圈内的人都知道,尽管散打技法繁多,但由挚恢复时间较晚,技法挖掘、训练手段、规则完善尚在发展中。因此,作为一个竞赛项目推广,不知武术套路成熟。所以,中国武术向世界的推广,依然是以套路项目为龙头的。
 
    武术在走向奥运会的道路上一直坎坎坷坷,散打又在与外国拳种的对抗中感到了压力,这些都告诉我们,武术和散打都还需要加油。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上夜郎自大,仍然需要下大力气挖掘整理,并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向世人呈现出一个典雅精致,特色鲜明,极富内涵,充满魅力的“国粹”。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能够让全世界所接受并喜爱,一定会有其自身原因。我们看到,柔道项目对人体构造和动作特点的了解之深,以及据此研究出来的令人叫绝的技法;跆拳道如此简单(与散打相比)的技术构成,同样也能依靠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就连旁人几乎看不出技术的日本相扑,依靠特色文化包装,也能在世界闻名遐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开发和包装。
 
    我们对于武术的研究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划分门派,建立目录上,而是要把中国武术的精髓提炼加工,以一个完整高大的形象示于世人。中国功夫不能仅仅依靠电影、文学作品提升形象,而是需要切切实实下功夫来提升自己。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959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